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宁夏生态移民中回族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浅谈宁夏生态移民中回族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发布时间:2019-07-06 04:02:51 影响了:

  【摘 要】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环境、政府扶贫的重要举措,但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
  【关键词】生态移民;文化变迁;文化适应
  随着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移民成为了改善环境、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伴随移民生活环境的变化,文化变迁也是生态移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给少数民族生活本身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置身于生态移民的整体过程中,更加关注移民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和心理适应的问题,只有恰当的处理好民族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对移民心理进行及时的调剂疏导,才能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一、宁夏生态移民的必要性和主要原因
  宁夏生态移民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宁夏中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土壤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二是生态移民是缓解人口数量、分布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矛盾的需要。三是人们更新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需要。四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之间矛盾的需要。另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中,生态移民是成本较少而受益较大的一种方式。宁夏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恶化的原因有:(1)人口增长过快,大量人口的增加超出了环境资源的承受更新能力,生存资源的短缺迫使人不断的向环境索取,过度砍伐、开荒、超载放牧加速环境的恶化。(2)全球气候的变化,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替规律,演替的结果是由当地的生态环境所决定。(3)粗放的生产生活模式。长期以来,在“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观念影响下,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超载放牧导致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严重的生态恶化问题。环境的恶化致使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只能被迫迁移,另寻生存出路。
  二、生态移民中的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通常被定为: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民文化的变迁和个人观念、行为习惯的改变。生态移民引起的宁夏回族文化变迁有:(1)生产方式的改变。对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干旱落后山区的居民来说来说,生态移民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多样化。迁出地的居民一般生产方式单一,以种植粮食,农业为主,多为旱地,且靠天吃饭,有雨水就有收成,没雨水就没收成;搬迁后,环境改变了,会发展多种种植业,包括种养各种经济作物,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多元化形态,迁入地多为灌溉地或大棚种植,收入有保障且稳定,由简单的生存变为发展。(2)生活习俗的改变。由山区窑洞搬入设施齐全的新建移民村,越来越多的不同地域、不同教派的民族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更加多元的生活文化;饮食也逐渐多样化,能吃到丰富的肉食和蔬菜。出行方面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班车已经代替了落后的牛车、毛驴车。电视、电话的普及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使得移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电视、电话、电脑的使用使移民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生活习俗开始和现代社会靠近。(3)基础设施的健全。山区移民定居后政府资助修建房屋、公路,交通开始变得方便、快捷,加大了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民族交往的空间,社区网络不断健全,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4)宗教习俗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开放,使一部分年轻人宗教意识逐渐淡化。(5)婚礼仪式的变化。回族婚礼仪式的宴席以前主要是“羊圈席”,以自家操办为主。现在婚礼仪式宴席一般改为区、乡、村所在地酒家、饭馆承包酒席。文化变迁必然引起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引起部分民族心理的失落。
  三、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这一概念源自英文单词“acculturation”。作为学术用语的“文化适应”是文化人类学家莱底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适应用于理解这样一类现象,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通过不断的接触,使双方或两个群体最初的文化类型发生变化。文化适应指持续、直接地接触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所导致的文化变迁,表现为由饮食、气候、居住、人际交往、规则和新文化价值观适应等体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比一般的适应更为复杂。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是移民群体面临自然环境变化、生存空间转移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在各个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带有构建意义的调适。文化适应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人类文化的适应,首先是对大自然的适应,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在适应特定自然过程中建立起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更是如此。在人类文化五彩缤纷的类型中,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是和特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草原文化、河谷文化、平原文化、高原文化、沙漠文化、渔猎文化等等,因生存的环境不同而适应的方式各异,相应在适应过程中建立起的文化形态,也就各具特色。人们对自然的和社会的不断适应,积累起来则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新的适应又进一步带来文化的变迁。文化适应有对自然的、社会环境的适应,也有对异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环境改变后,民族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文化,变迁产生适应,适应产生了新的变迁文化体系。移民如何适应新文化,人口迁移往往导致文化变迁,移民社区的顺利重建,离不开移民群体的文化适应,以宁夏闵宁镇移民社区的文化适应与社区重建为例看一下移民如何适应新的文化,这也是一个文化适应与社区重建的成功典范。闵宁镇是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搬迁到黄河灌区的历经10余年所发展起来的一个移民社区,是由原宁夏西吉县玉泉营经济开发区、闵宁村、海原玉海吊庄发展而来,由闽宁两省区东西协作、携手共建的移民镇,全镇辖区南北长14.2公里,东西宽3.5公里,区域面积56.3平方公里,开发农田4.05万亩。共辖5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先后从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海原县等地搬迁安置移民4300户,2.2万人,闵宁镇是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社区的一个典型代表。近10年经济重建的实践表明,与西海固原住地相比,闵宁镇移民社会经济结构日趋成熟,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移民社区经济结构由原住地的以农业为绝对主导的第一产业开始向农业特色种植业、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转变。而这种转变成为了移民传统文化变迁的一个推动力,移民的文化适应成为一种客观要求。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闵宁镇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在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的同时,各项事关移民子女教育、移民通讯、医疗等各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逐渐健全。
  文化适应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一个民族来到新的环境,首先要适应,才能生存下来,适应之后才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再形成一种强大的新势的文化形态,进而促进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张扬、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因为文化适应是民族生存的前提,所以任何民族都会自觉的适应新环境、新文化。文化的互动、调适会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生态移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能否顺利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移民主体积极的适应新文化,主动的融入到新的文化群体中。生态移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宗教、民族等问题,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仅从文化的角度粗略的探讨了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引起的不只是文化的变迁,还包括各方的变迁,移民主体的世界观、心理价值观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移民主体必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求得生存。
  参 考 文 献
  [1]包智明.《关于生态移民的定义、分类及若干问题》
  [2]皮海峰,吴正宇.《近年来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3]刘有安,张俊明.《民族学视野下的移民“文化适应”研究——以宁夏南部的汉族移民为例》
  [4]徐光兴.《文化适应的心理学研究》
  [5]马小平,赖天能.《文化适应与社区重建:基于宁夏闵宁镇移民社区的实地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