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说_牡丹亭_中的_情_ 牡丹亭的情
 

说_牡丹亭_中的_情_ 牡丹亭的情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4:21 影响了:

2006年第6期

总第195期

QILU JOURNALGeneralNo.195

齐鲁学刊

No.6

说5牡丹亭6中的/情0

刘方政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5牡丹亭6是一曲/情0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0、/梦情0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杜丽娘所体现的/情0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杜宝、柳梦梅等人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所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名事业而已。

关键词:5牡丹亭6;杜丽娘;情与理;功名事业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6)06-0074-04

董每戡先生认为,忠孝节义、贞节观念等/反动腐朽的思想意识统治着明初整个剧坛,即使到明代中叶,作剧家们也还无能摆脱这种恶习气,仍然以写

作来歌颂封建道德的居大多数0,只有到了汤显祖才敢于/跟那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对抗0,才敢于以5牡丹亭6/表现当时社会新的需要和精神上所向往的东西来和它斗争0。因而,他断言/仅此一点进步的愿望和实践,便足以压倒明代所有的传奇作品,不,连清代那么多的传奇统称在内,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说,确无能望其项背0[1](P379)。这就从传奇发展史的角度确定了5牡丹亭6/前无作者,后鲜来哲0[2]/5牡丹亭6之

所以具有这样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是由于富有反抗性的主题思想,而且还由于它深刻地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青年妇女的苦闷。0[3](P38)其中的/反封建的-情.是作为封建的-理.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批判0[3](P39)。5牡丹亭6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基本、最核心的是作品对/至情0和/梦情0的礼赞、对由/情0而激发的青春觉醒的讴歌和对不知情为何物而单纯追求功名事业者的揶揄与叹惋。

(P165)的崇高地位。徐朔方先生指出:

曲界的胜利。在5牡丹亭#题词6中,汤显祖是这样论述和解释他所理解并表现的/情0的: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

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汤显祖所标榜的/情0,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一个抽象概念的总称,是与理学家所提倡的理相对立的,它追求的是一种人生理想)))个性解放(不止局限于男女情爱)。情与理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情是人的欲望,人的追求,人对物的享用、占有,是人的自然需求和情感需求没有压抑的满足,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理则是对既成教条的被动接受和扼杀人性的遵守。

/情0作为人的欲望、追求的总称,在理论著述和哲学领域中将它解释清楚并不困难,但如果用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机的戏剧结构将其生动而具体地

5牡丹亭6是一曲/情0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

收稿日期:2006-07-12

作者简介:刘方政(1962)),男,山东莱西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体现在作品之中,则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在一定篇幅的作品中人物的行动总有一定的限制,不可能涉及到情的方方面面。5牡丹亭6所演绎的/情0具有一定的指向)))男女之间生生死死的真情,但就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它的根本意义还是作为概念总称的/情0,它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只不过是用具体的男女之情指代、阐释罢了。

杜丽娘的对立面是恪守/理0的整个礼教社会,5题词6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至情0。要做到/情之至0,就必须超越生死之间的界限,为了实现理想中的情,既应该为它而死,更应该为它起死回生,否则,就不是/情之至0。为情而死,说明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真情,/梦而不至于死,不足以表现杜丽娘精神企望的热切和强烈0[4](P159),作者展示主人公的出生入死,是为了表现杜丽娘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为情再生,则是真正爱情呼唤的结果,/死而不至于复生,也不足以表现杜丽娘实际追求的果敢和坚决0[4](P159),从而昭示了至情具有冲破一切束缚、连接人间地府的巨大力量。其次是/梦情0。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公开地弘扬与理背道而驰的情欲是不被允许的,然而,只要人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免不了要涉及到这个问题,关键是对它采取什么态度:是视而不见,还是尊重客观实在;是压抑个性、被动地节情,还是尊重个性、主动地追求人应该享受到的一切。前者是理学家的做法,后者则是反对派的态度,究竟谁是谁非,要看哪种做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合乎人的正常需求。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理学家乃至帝王朝臣,虽然表面上高喊/兴天理,灭人欲0,背后却享受着所能享受到的一切,他们的情欲非但不能抑制,反而追求普通人没有条件同时也不屑追求的滥情、淫欲,超出了情欲的正常范围。进步的作家、思想家正是看到了/理0的不合理性、理学家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以及普通百姓正常的自然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才敢于打出/情0字大旗;也正因为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不但致力于情欲的追求,而且亵渎了情欲本身的纯洁性,他们才提倡合理的情欲。然而,在当时提倡情欲解放并以鲜明的舞台形象现诸人们的视觉,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它要冒着不被人理解的风险。惟其如此,汤显祖才痛心疾首地指出:/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0/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0是的,普天之下,有良知的健康的血肉之躯,谁不需要生存的真情呢?谁没有生活上、情感上的欲望呢?但要实现这种真情

和欲望,只有在梦中才行,既要有冲破/天理0规范的勇气,更要有超越生死界限的大胆行动,即使上天

入地、生生死死都无所顾忌。这样的人就是/梦中之人0,这样的情便是/梦中之情0。

为了表现至情、梦情与现实社会的严重对立及二者的艰难实现,汤显祖煞费苦心地营造了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以及环围着她的社会氛围。

5牡丹亭6问世之前,在中国戏曲史上,5西厢记6代表了爱情戏创作的最高成就,两相比较,便可看出,前者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远非后者可比拟。

5西厢记6中,崔、张爱情燃烧的导火索是普救寺相遇,在相恋过程中,他们都具有具体可感的固定的追求目标,而5牡丹亭6中,杜丽娘整日面对的则是恪守礼教的父母、陈腐不堪的老师以及不谙世事的春香。父母连自家的后花园都不让她知道、游玩,更不用说让她了解、涉足家门之外的世界了,因而在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中不可能出现遇上自己喜欢的青年男性的机会,也就是说,她由春色、花园引起的遐思绮梦是礼教社会所迫使然。崔、张由相见相爱而/酬简0,是作为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在背着老妇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杜丽娘的梦中欢会、冥界恩爱则是非现实的,是现实中无法实现而为情驱使的必然。张生被老夫人所逼前往京师应试之前,与崔莺莺共同体现了爱情的美好,而杜丽娘在还魂之前则只是她自己体现着情,且她所体现的情既无真正的支持者,也无真正的同盟军,更无直接的反对者:春香书斋中对陈最良的嘲笑、引导杜丽娘进入后花园等都是无意识的,陈最良将柳梦梅引到杜家花园也是无意识的。虽然二人为杜、柳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但却不像红娘那样是意识到崔、张的相爱而倾力相助;柳梦梅在与杜丽娘的初次欢会之前还是一个视功名高于爱情的世俗书生,就是他与杜丽娘的恩爱也极为平淡甚至庸俗:/奇哉!奇哉!人间有此绝色。夜半无故而遇明月之珠,怎生发付?0他不像那个志诚得有些傻气、视功名如同草芥的张君瑞,根本不配做杜丽娘的同盟者(后来在杜丽娘真情的召唤下,他才真正转到了杜丽娘一边);杜宝与甄夫人对女儿的管束、规范是发自内心的/关爱0,他们也并未像崔夫人那样对自认为/门不当户不对0的男女真情横加阻拦、设置障碍,甄夫人还很体谅女儿:/若早有了人家,敢没这病。0虽然最后杜宝拒绝承认女

儿,其中固然有/理0的因素,但与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且信奉的鬼神观念也难脱干系,这样,以情格理的/理0在作品中便无真正的体现者。然而,也正因此,这个/理0的指向便是当时的礼教社会。实际上,就是杜丽娘也并非自觉地以情抗理,她还意识不到自己梦中所思和冥间所为是抗击礼教社会的,她是不自觉地从情诗、春色、花园联想到自身青春美丽的无端被埋没而起的自发反抗)))/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0恰恰因为是无意识、不自觉的反抗,更加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人情的扼杀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由男女之情而引起的便是杜丽娘对自然、春色及人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游园时,她感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0面对被人遗忘的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春色,激起了她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眷恋、珍惜和感慨。正由于此,她才向春香提出了关于人生的问题:/你说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饭?0我认为,联系全篇来看,杜丽娘的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人生在世,既然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应有的情感方式,吃饭又有什么用呢?或者说,吃饭的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真正的生命不仅仅是有血有肉,更应该具有真性情及其实现的途径,既然做不到后者,那么,血肉之躯岂非多余,/吃饭0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与那个天真单纯的春香脱口而出的/一日三餐0的回答无异于南辕北辙。杜丽娘思考的是精神层次的人生问题,而春香关心的则只是物质层次的生活问题。如果说杜丽娘情欲的觉醒是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欲的反抗的话,那么,她对自然的由衷喜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则是对/理0否定人的生命本质的一定程度上的怀疑和叛逆。既与以前的5紫钗记6不同,也与以后的5南柯记6、5邯郸记6有别,5牡丹亭6虽然也写到了封疆大吏和朝臣,但其中却没有权奸的形象:苗舜宾从觅宝钦差到揽才钦差,杜宝从南安太守到淮扬安抚使再至平章,都是作者肯定的人物。只不过苗舜宾因以/净0扮,时常有些插科打诨的言语动作而已;杜宝则持家整严(在当时且按当时的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就是如此),治理南安口碑极好,淮扬平贼凯歌高奏,入朝为相更是凛然有加。因而,杜丽娘伤情而亡的责任不能归咎到那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痛苦是卢太尉一手造成的,5南柯记6中淳于棼被遣返人间是段功谗言所致,5邯郸记6中卢生前半部分被一贬再贬的原因则是宇文融的嫉贤妒能。5牡丹亭6之所以没有给杜丽娘及其所代表的/情0安排一个具体的对立面,正是作者为了便于突出以情抗理的主旨:以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然春色的眷恋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控诉和对抗整个的礼教社会。

除杜丽娘的至情、梦情外,汤显族还较为明显地安排了两组对比:一是杜丽娘梦中和阴间的所作所为与阳界的所作所为的对比;二是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情0的世界与以杜宝和柳梦梅等男性人士为代表的侧重于功名事业的非情的世界的对比。

第一种对比突出了情的个体实现与社会实现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梦中和阴间,杜丽娘和自己理想中的男性的欢会了无遮拦,既无社会因素的阻碍,更无自身因素的羁绊,杜丽娘的愉悦兴奋是发自内心的。然而,起死回生之后,当石道姑转告她说柳梦梅想成亲时,她竟一反前态:/这事还早,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0这与/幽媾0中/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0的杜丽娘简直是判若两人。柳梦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日前虽不是钻穴相窥,早则钻坟而入了,小姐今日又会起书来。0她则认真严肃,正色而道:/秀才,比前不同,前者鬼也,今者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0人鬼之分、情礼之别,由此可见一斑。就情本身来说,杜丽娘的所思所梦都已圆满实现,她与柳梦梅也成了一对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然而,一旦离开阴界来到现实社会之中,她竟自觉地实践曾将其压抑得窒息了的/礼0,这固然说明了当时封建理学对人们巨大的控制力量,但是作者如此处理的目的是相同的:理学统治使杜丽娘由生到死,情的力量使她死而复生,不过,勇敢如杜丽娘者,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仍然不敢越礼教的雷池半步;同时,这又说明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其情的个体实现必须转化为社会实现,因为只有如此,才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在梦中和冥界中,杜丽娘的所作所为反映了理学统治的严酷,现实中杜丽娘的所作所为(梦前对父母的顺从、对陈最良的尊重,起死回生后在结婚问题上的态度)同样反映了理学统治的严酷。情的个体实现是在没有束缚的梦中和阴间完成的,而社会实现则必须要在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才有可能。

与杜丽娘执著于自然人生的情的世界相映照的还有以杜宝、柳梦梅和陈最良为代表的执著于功名事业的非情的世界。

所谓非情,并非说杜、柳、陈等人反对情的存在,而是表现在他们对情的无知。当杜丽娘/梦其人即病0之后,身为父亲,杜宝竟然不知道女儿病起何因,遍寻大夫,甄夫人埋怨他/看甚脉息?若早有了人家,敢没这病0,杜宝这样训斥道:/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什么呢?0陈最良呢?这个念了一辈子书、应了一辈子试的老秀才,将情诗解作/无邪0,此其一;其二,当他得知杜丽娘游玩花园时,极为不满:/春香,你师父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0还有那个自诩风流多才而实际上同样不知情为何物的柳梦梅,面对杜丽娘大胆主动地前来/幽媾0,他并未想到她的真情,更没有被她的真情所感动,而是以极为庸俗的眼光看待她及她在真情驱使下的叛逆行动。

杜丽娘身上所体现的情具有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为什么杜、柳、陈对情却如此无知呢?其中的原因,既与当时的社会有关,又与他们自身的理想追求有关。杜、柳、陈虽然社会地位、年龄不同,但自幼所接受的教育则一,以理节情、/兴天理,灭人欲0的长期熏陶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不可能不扎下深根。在他们看来,情是丑恶的,是不应有的,即使有,也要压抑它,以理节制它。正因如此,杜宝认为十六岁的女儿懂得什么情,陈最良六十多岁了也从未/伤个春0。

除了人为地压抑正常的情感需求之外,强烈的功名事业欲望是他们对情无知的第二个原因。从课蒙开始,作为/士0之阶层,他们所受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这一单一的出路模式始终鞭策激励着他们抛却身边/渺小0的儿女之情而专注/崇高0的奋斗目标:十年寒窗,苦

读诗书,希冀一朝成名天下知;获取功名之后,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达到事业的最高峰。因而,柳梦梅的现实最高目标是中状元,杜宝是在获取功名之后达到了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巅峰,陈最良则是读了一辈子书都不曾发达但仍在寻找机会的一介腐儒。

5牡丹亭6中,作者给杜、柳、陈安排的所谓的功名事业又是如何的呢?面对有金人作后盾的李全夫妇,文人出身的淮扬安抚使杜宝空有报效朝廷之心而无报效之力,不得不靠金银钱财贿赂杨氏而求和;柳梦梅延误大比日期而补试中状元本已是走了故人苗舜宾的/后门0,而那个所谓揽才的/伯乐0更是对诗书一窍不通、眼中只有珠宝的蠢物;陈最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冒着生命危险替杜宝捎了一封信,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奋斗近一生都未曾获取的功名地位。这里,杜宝的平贼之功、柳梦梅的钦点状元、陈最良的年老得官都显得不伦不类,难道这就是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换取的功名事业?这种代价是否太昂贵了些?这种种功名事业又是否太轻微了些呢?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作者正是通过三人的际遇表现功名事业的虚妄和荒谬,进而通过这种虚妄和荒谬凸显杜丽娘/情0的可贵;同时,这昂贵的代价、轻微的功名事业又正是对那戕害人的真情的畸形社会的愤怒控诉。

参考文献:

[1]董每戡.五大名剧论: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王骥德.曲律[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

戏剧出版社,1982.

[3]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4]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张玉璞

On/Love0inthePeonyPavilion

LiuFang-zheng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ThePeonyPavilionisanodeoflove.The/Deepestlove0andthe/Dreamedlove0whichtheplaypraisesaretotallyre-sisitancetothefeudalethicalsociety.Thereisnt"specificoppositiontotheloveintheplayandtheawakenessofyouthisalsonottheconsciousresisitancetotheethicalrulesbylove.Thereforewecanmuchclearlykowntheharshnessofthefeudalethicalrules.DuBaoandLiuMeng-meigetonlytheworthlessofficialrankandtheyactuallykownnothingaboutthelove.

Keywords:ThePeonyPavilion;DuL-iniang;loveandtheethicalrules;theofficialrank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