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农民工面临哪些问题【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面临哪些问题【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7-29 09:13:28 影响了:

《经济问题》2005年第10期                            Oct . , 2005  N o . 10

 我国农民工培训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宋丽智, 胡宏兵

1

2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60;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 200083)

摘 要:在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 一个瓶颈问题是我国农民工的培训严重不足。围绕这一问题, 深入讨论了我国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 以及农民工对于培训的理性选择, 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农民工培训供给严重不足, 存在着供求错位的现象。通过进一步剖析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 供给; 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1.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05) 10-0043-03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是这一阶段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目前农村有1. 5亿富余劳动力, 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 尤其是随着农村土地的减少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农村富余劳动力还会增加。这些富余劳动力出路的解决只有依赖城市, 这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规律, 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体地说,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赖两种路径, 一是小城镇的吸纳, 二是大城市的“民工潮”。如今, 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粗略统计结果看, 我国建筑业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务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的50%的从业人员已经被农民工所取代。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 但是仍然处于社会最低层, 处于不良生活状态, 异乡农民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他们是城市里最脆弱的群体。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而农民受教育程度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教育水平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全国农民工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5%) 。所以, 素质不高, 难以胜任新的工作, 不仅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工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 也日益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明显阻碍。

为什么农民工素质难以提高? 为什么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比例如此之小? 笔者通过分析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和供给, 揭示了农民工培训供求错位的现象, 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一问题引发相应的思考, 提出对策。

一、对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分析

1. 农民自身发展的潜在需求。目前, 我国农村人口平均收稿日期:2005-06-17

作者简介:宋丽智(1978—) , 女, 湖北十堰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

史;  胡宏兵(1975—) , 男, 河南信阳人,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主要研究金融保险、宏观经济学。

受教育程度为6. 5年, 只相当于小学水平, 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盲存在, 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980年代末, 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就已经达到11年, 发达国家的美、法、德、英、日分别达到18. 04年、15. 96年、12. 17年、14. 09年和11. 87年, 差距极为显著。过低的素质, 使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民很难融合到城市社会中, 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让人担忧。但是, 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进城务工。据统计, 2000年至2002年, 3年中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 8%来自外出打工, 经济不发达地区比重更大。这也足以使农民工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存在潜在的培训需求。

2. 用人企业的自发需求。近年来, 随着农民流动和就业空间的扩大,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对26个城市2000多家企业的调查, 农民工已占员工总数的59. 8%。今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 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提高。而农民工素质较低, 缺乏职业技能, 会给用人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 用人企业在整合其人力资源的时候, 也存在着对农民工培训的自发需求。

3.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显示,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1年, 一个国家的GDP 就会增加9%。而我国农民较低的文化水平, 已经严重影响了G DP 的增长。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部分行业产业工人的主体, 据统计, 在我国第二产业中, 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7. 6%; 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 农民工

宋丽智, 胡宏兵: 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2%以上。作为产业主体的农民工, 其素质的高与低, 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 农民工的素质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整合农村和城市的资源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所以, 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培训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二、对农民工培训的供给分析

1. 企业缺乏积极性。在制度和运行环境具有高度不稳定的大背景下, 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 所以企业更看中短期的成本收益分析。由于员工培训支出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而且培训活动具有较高的外部性, 在农民工频繁流动和跳槽的情况下, 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容易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 在那些用工季节性强的企业中, 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使得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 形成了企业对农民工重用轻养的现象。据问卷调查, 在北京只有2%的农民工反映其所在的企业经常对他们开展培训, 而71. 7%的农民工从未接受过企业的任何培训。归根到底, 不提高制度和运行环境的稳定性, 就不能促进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 就无法调动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

2. 培训机构力争多元化和分工协作。根据农民培训的特点与一些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 农民培训机构日趋多元化。目前, 我国农民培训的机构大致有这样几类:一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或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二是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三是企业与民间的各类服务组织; 四是各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村专业大户; 五是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及各类培训机构; 六是远程教育网。目前的农民培训者主要由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教学工作以兼职为主, 专职培训者主要侧重于培训工作的设计、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目前,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中, 全国民办培训机构的参与率还不足10%, 许多地方在加强农民培训的诸多措施中, 仍把社会力量办学放在建立农民就业培训网络的补充地位, 不注重民营化发展。在安徽省围绕实施“阳光工程”而组织的农民培训中, 民办培训机构参与率已经达到40. 5%, 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不同类型的农民培训机构应在开展农民培训活动中, 逐步明确其职能定位, 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协作关系。

3. 政府的主导型供给。政府对于农民工培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明显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地位。首先, 政府出台了专门性政策文件, 其实施措施和支撑条件不断强化。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民增收9类22项措施中专门的一条, 明确提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政策的倾斜给农民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 政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培训的力度, 建立了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惠及农民、

企业、地区乃至全社会的事业, 不仅属于准公共品, 而且同农民的生存和基本发展相关, 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从国际经验看,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力度, 并将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除了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以外, 政府也应积极参加培训, 成为培训主体。就农民对不同类型培训机构培训活动的评价而言, 各类政府、准政府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得到农民更多的好评。但是, 正因为政府主导, 以提高农民工能力为导向、鼓励民间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改善培训市场政府监管的机制尚未根本建立, 导致了农民工培训在更广范围内的活力不足。

三、农民工对培训的理性选择

1. 对培训内容的权衡选择。为了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谋求相对较好的生存发展条件, 脱离事实上的“三等公民”的地位, 培训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如语言交流能力培训, 城市生活常识培训, 进城健康心态培训, 守法与职业道德培训, 纪律与时间、效率观念培训, 自我保护意识培训, 从业能力培训, 立业、创业能力培训等。当然开展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培训的内容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不断地进行调整, 不能千篇一律。但是, 农民工大多只重视从业能力培训。而且, 对一些劳动强度低、收益比较好的技术、管理工作, 如电脑、营销、管理、会计等需求较高, 较为集中; 对一般传统技术需求较弱, 如电工、钳工、车工等, 分布很不平衡。而对法律、城市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往往持比较模糊和不参与的态度。

可见, 农民工在对培训内容的权衡选择过程中, 更看中短期收益, 更集中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项目上, 兼顾考虑付出的学习成本、劳动成本越低越好。这种短期行为确实是目前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但进一步拉大了培训供求的差距, 对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2. 对农村、城市生活成本的权衡选择。农村、城市的生活成本差距特别大。农民工进城, 必然会考虑到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令城市人口也颇感压力的问题, 这个门槛对于农民工来说实在不容易逾越。而且, 农民工权益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导致其自身面临较差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这些都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心理准备。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 在权衡了生活成本之后, 只是做好了打几年工、临时赚点钱的打算, 以后还是会回归土地, 因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参加培训。所以, 对于多数农民工来说, 虽然进城务工是一种收益相对较高的选择, 但在现有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下, 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他们并没有像多数学者预言的那样准备“农民变市民”。

3. 对培训的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选择。参加培训是要付出成本的, 这里成本包括培训的费用和培训所花费的时间, 后者构成了培训的机会成本。对北京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 有41. 1%的农民工没有钱去参加培训, 有26. 6%的农民

宋丽智, 胡宏兵: 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工没有时间去参加培训。首先, 大多数农民工进城务工本身也是迫于生计, 加上环境比较恶劣, 收入比较少, 而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自费培训的积极性肯定是不高的。企业对农民工重用轻养, 不愿进行培训投入, 农民工就更不愿进行培训投入了。其次, 时间对于农民工来说是和收益直接挂钩的, 有限时间是投入培训、为长期工作积累技能, 还是加班工作, 增加收益? 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后者。我们不能认定其不理性, 因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是有限制条件的理性选择。

四、解决供求错位现象的对策分析

1. 提高制度和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性。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除了给予政策倾斜以及财政支持以外, 还应该充分动员不同类型的农民培训机构结合起来开展农民培训活动, 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协作关系。特别要关注用人单位对培训的消极态度, 尽力提高制度和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性。可规定凡招收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农民工比例, 以高于职工平均培训经费的标准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安排其参加培训, 通过硬性规定来顺应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 使得企业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来实现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借此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融资渠道。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农民收入整体水平低且差距较大, 民工培训经费全部由农民工个人承担难以实行, 必须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以及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工可以区别对待:经济发达地区由个人或集体多承担一些,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政府和用人单位多承担一些, 对于特困农民工的转岗培训可实行职业技能扶贫工程, 由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补助金或贷款来担保, 调动一部分贫困农民或不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营造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和机会。农民工在文化和技能等素质方面是相对较低的。其实他们是一个极具活力的群体, 但在就业和发展生存上, 农民工却面临着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应当加快建立真正的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对农民工实行“一视同仁”的原则。取消对农民进城打工的限制性规定、不合理收费, 和歧视性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政策, 使进城农民工能够自由平等地进入城市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 求得相同的发展机会。同时, 在子女就学、医疗、住房方面应给予农民工一定的优惠政策, 以推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

4. 培养农民工自主学习的长远发展眼光。农民工作为参加培训的主体, 其态度对作好培训工作至关重要。首先, 要破除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 让他们深刻认识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培训难的一个原因在于, 农民工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 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找工作、提高收入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农民工要想在长期内不被淘汰, 只能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以适应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其次, 要重视对子女的基础教育。农民工要认识

参考文献:

[1]姜长云. 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 [J ].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35) .

[2]姜长云. 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J].经济

研究参考, 2005, (35).

[3]杜 妍, 姜长云. 农民培训的国际(地区) 经验及启示[J ].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35).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N ].中国

劳动和社会保障报, 2004-09-12.

[5]赵秀玲. 关于进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J ]. 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 2003, (8) .

[6]韩 俊, 卢 锋. 农民增收难:原因与对策[J]. 中国乡镇

企业, 2004, (1) .

[7]李多全. 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J ]. 中国党政干部论

坛, 2003, (5) .

[8]李延增. 农民工继续教育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04,

(1).

到知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支持和鼓励子女接受良好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不能因为心疼钱, 或者是为眼前的经济利益, 剥夺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成为新的低技能、低素质的农民工。只有抓好了下一代的教育,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使其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关键之处在于让农民深刻认识到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应该如何权衡取舍, 怎样才能真正摆脱贫穷, 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5. 合理安排培训收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培训机构必须明确这是一项与其他的培训完全不同的工作, 较高的培训费用是制约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要障碍, 因此培训机构要尽可能降低收费, 吸纳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培训。特别是培训前期, 不能够将利润放在第一位。随着农民工思想的转变, 可以逐步提高收费, 同时还可以申请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以降低培训成本。在教学内容上必须针对新的工作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 理论知识要少, 操作技能要多, 教学形式要直观、浅显。同时, 培训者还必须了解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针对他们的现实需求, 进行操作技术、安全、文化、社会、法律、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现实教育, 以求开阔视野, 学以致用。

农民工认为现在的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 往往忽视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 难以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还是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因此, 在充分考虑农民工的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 在合理调整培训内容的同时,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也非常重要。培训机构不应只关注自己方便与否, 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比如说, 可以考虑短期集中培训与晚上培训相结合的循环式培训, 依农民工的流动性考虑跨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等。

(责任编辑:杨国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