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9-08-05 10:04:43 影响了:

编辑本段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中华曙猿在4,50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江南一带。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这些都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以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接着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山顶洞人为代表,距今约在20至10余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岗文化,这一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紧接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显著提高。而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出现在四千多年前。目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数个属于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这或许表明在龙山时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较大的转变。

根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呈现多元并立的情形: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便具备使用红陶、彩陶以及食用粟米和畜养家畜的特质。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

编辑本段传说时代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説法。

三皇五帝

传説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説法。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炎黄蚩尤

据现今整理出来的传说,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领袖,强大之后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成为新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又与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鹿之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树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禅让制,传位给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

编辑本段历史朝代

排列: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末代皇帝—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 约公元前10000年 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 在位118年

女希氏(即女娲氏) 约公元前7000年 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子) 前3216年~前3077年 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之子) 前3076年~前2997年 在位80年

帝承 前2996年~前2937年 在位60年

帝明 前2936年~前2888年 在位49年

帝直 前2887年~前2843年 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 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 在位42年

榆罔炎帝 前2752年~前2698年 在位55年

黄帝(少典之子) 前2697年~前2597年 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 前2598年~前2525年 在位74年

颛顼(昌意之子) 前2514年~前2437年 在位78年

帝喾(蟜极之子) 前2436年~前2367年 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 前2366年~前2358年 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 前2357年~前2286年 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 前2285年~前2225年 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 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 夏禹 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 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 后迁朝歌 河南淇县商汤 商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 镐京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新朝公元8-23年 常安陕西西安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 常安陕西西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邯郸河北邯郸 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 成家四川成都 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 洛阳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汉献帝刘协

三国分为魏蜀吴:

魏220-26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奂

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刘禅

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孙皓

西晋266-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

东晋318-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

十六国304-439 :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刘准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萧宝融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萧方智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陈叔宝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洛阳 河南洛阳 魏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长安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朝(618-907,含武则天南周政权)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唐哀宗李柷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 开封 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 开封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开封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开封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辽国907-1125 (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皇都辽宁辽国 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北宋960-1127 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宋钦宗赵恒

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元昊

金1127-1234 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

元朝1271-1368 大都 北京 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国号“元”)元太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溥仪(注: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仪退位确切时间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终止实际为1912年)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注: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为国旗,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编辑本段速记方法

熟记口令(最简佳版)

1.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又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国君

三皇五帝

黄帝王朝约前2698—前2205有熊河南新郑黄帝姬轩辕

夏朝约前2049-前1577年阳城,斟鄩,帝丘,原,老丘,西河(平阳,安邑,晋阳)...大禹姒文命

商朝约前1577-前1046年西亳,商,殷...成汤子天乙

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前256(东周国至前249)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前221-前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帝刘邦

新朝公元8-23年常安 陕西西安新始祖王莽

东汉公元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魏公元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公元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公元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西晋公元265-316年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公元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前赵(汉赵、赵汉)304-318平阳山西临汾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长安陕西西安

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337-370龙城辽宁朝阳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351-394长安陕西西安高祖明皇帝苻健

后秦384-417长安陕西西安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384-407中山河北定州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十六国西秦385-431苑川甘肃榆中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304-439后凉386-403略阳甘肃平凉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397-414西平青海西宁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398-410广固山东益都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407-421酒泉甘肃酒泉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407-431统万城陕西靖边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407-436和龙辽宁朝阳高句丽人高云

北凉397-439张掖甘肃张掖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350-352邺城河北临漳汉人冉闵

*西燕384-394长子山西长子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405-413益州四川成都汉人谯纵

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南北朝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420-589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前蜀891-925成都四川成都高祖王建

后蜀925-965成都四川成都高祖孟知祥

南吴892-937扬州江苏扬州太祖杨行密

南唐937-975金陵江苏南京烈祖李昪

吴越893-978杭州浙江杭州武肃王钱鏐

闽国893-945长乐福建福州太祖王审知

南楚896-951长沙湖南长沙武穆王马殷

南汉905-971兴王府广东广州高祖刘龑

南平907-963荆州湖北荆州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951-979太原山西太原世祖刘崇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太祖段思平

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景帝李元昊

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太祖铁木真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1北京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背诵口诀

【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魏晋南北朝,

十国互相乱,

  隋统天下和,

唐宋元明清,

还有民国在

中华忍受难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

夏商和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四】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编辑本段帝王全表

说明:以下凡加*号的,表示追赠【即追谥,追加的谥号】

上古时代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姬轩辕

少昊 姬己挚,又名玄嚣,黄帝长子

玄帝 姬颛顼,昌意之子

帝喾 姬夋,蟜极之子,黄帝之孙

帝挚 姬挚,帝喾长子,唐尧长兄

唐尧伊祁放勋,帝喾次子

虞舜 姚重华,瞽瞍之子,玄帝姬颛顼后裔

夏朝

[说明:夏朝君主,姒姓]

大禹姒文命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桀帝 姒履癸,世称夏桀

商朝

[说明:商朝,又称殷朝,其君主为子姓]

成汤 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高宗)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帝,世称纣王)

周朝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王子 姬颓(也称王子颓)

周襄王姬郑

周王子 姬带(即王子带,也称为甘昭公)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王子姬朝(也称王子朝)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姬杰

秦朝

秦惠文王 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 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也称秦王子婴)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刘奭(shì)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赵汉

汉帝王郎

赤眉汉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

成家帝公孙述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世称先主)

汉孝怀帝刘禅(世称后主)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之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 孙皓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十九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秦文王李流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 李势

汉赵(赵汉)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梁王 刘和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 石勒

文帝石弘

武帝石虎

正帝石世

成帝石遵

仁武帝石鉴

兴武帝 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

昭王张实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

桓王张重华

哀王张耀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

懿武帝 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 吕纂

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后主李歆

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高昌王 沮渠无讳

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昌平王 段随

中帝 慕容觊

文帝慕容瑶

代帝慕容忠

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德武帝赫连昌

平武帝 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 苻洪

高祖 苻健

厉王 苻生

世祖苻坚

哀平帝 苻丕

太宗 苻登

后主 苻崇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厉武王 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

太宗拓跋普根

世祖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 谯纵

南北朝

南朝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元帝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高帝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武帝 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后梁

宣帝萧詧

明帝萧岿

靖帝萧琮

武帝 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炀帝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脩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高欢

*文襄帝 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 杨侗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武则天】

唐(复辟)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zhù]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渤海前废王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渤海宁王 大彝震

渤海雍王 大虔晃

渤海厉王 大玄锡

渤海赧王 大玮瑎

渤海后废王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朱全忠)

郢王朱友珪

末帝 朱瑱(朱友贞)

后唐

*太祖李克用

庄宗 李存勖

明宗李亶(李嗣源)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包括北汉)

高祖 刘暠

隐皇帝刘承佑

湘阴公刘赟

世祖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十一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南楚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前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后废王马希崇

南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让帝杨溥

岐国

忠敬王李茂贞

桀燕(杰燕)

桀王刘仁恭

燕王刘守光

南唐

烈祖李昪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烈宗刘隐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前蜀

高祖 王建

后主王衍(王宗衍)

后蜀

高祖 孟知祥

后主孟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辽

辽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后萧塔不烟

辽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 耶律屈出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元懿太子赵旉(在位仅26日)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宋帝昺赵昺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 完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 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 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 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 孛儿只斤 和世剌

元宁宗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太祖 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安宗朱由崧,年号弘光

绍宗朱聿键,年号隆武

昭宗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大总统袁世凯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华民国

大总统袁世凯

大总统黎元洪

大总统冯国璋

大总统徐世昌

大总统黎元洪

摄行大总统高凌霨

大总统曹锟

摄行大总统黄郛

临时执政段祺瑞

摄行临时执政颜惠庆

摄行临时执政杜锡珪

摄行临时执政顾维钧

军政府大元帅张作霖

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孙科

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

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成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