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音乐专业考生焦虑心理控制的实验研究】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音乐专业考生焦虑心理控制的实验研究】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发布时间:2018-12-27 03:56:46 影响了:

  焦虑有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形式。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波动的情绪状态,即在某一特定情景中的某个时刻个体所体验出的焦虑程度,其主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觉,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活动。状态焦虑具有不同的程度,并且随着压力的不同而波动。由于音乐考生的专业水平受所学的专业时间长短、自身素质差异、参加实战考试经验的多少、考试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音乐专业的考试成绩直接影响着考生的高考情况,所以每位考生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考试结果,更希望自己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在这种强烈的动机状态下,考生普遍地表现出较高的状态焦虑,例如:不安、忧虑、焦急、紧张、恐惧、失眠等等。在这样的高焦虑状态影响下,考生往往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出现了声音抖、音不准、节奏不稳、失声、动作死板、忘记歌词和旋律等现象,甚至整个表演过程完全失败。因此,让音乐专业考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让他们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已经成为音乐专业考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我们在烟台市3所中学中,随机抽出了40名高三的音乐班的学生。按照性别,用随机的方法,把4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2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4人。另一组为实验组,20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5人。
  (二)实验材料
  实验组考生接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训练。
  1. 认知训练: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考前状态焦虑的程度及其行为表现,观察学生情绪变化,通过谈话诱导、分析推理等方式来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端正考试态度,进而在大脑中产生积极的、使人平静的表象以应对考试,树立控制自我焦虑程度的信心。
  2. 表象训练:这种方法是在学生较为放松训练基础上,利用学生头脑里如何演唱的动作表象进行心理控制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1)考生从离演唱地点十米到二十米的地方走过去,准备演唱(要求走姿自然大方,步伐均匀);(2)站在讲台前(舞台)或钢琴旁做2―3次深呼吸以稳定情绪;(3)听钢琴伴奏或放伴奏带开始演唱,并注意音准、节奏、声音质量直到演唱完毕;(4)演唱完后,及时听取指导教师和同学们所提出的有关注意事项,同时进行自我评估完成情况并及时改正。实验期内这种方法要进行共计16次(其中4―6次须有本校教师或外校教师5―8人现场当评委,进行模拟实战考试训练,这4―6次最好分配在中期2次训练和晚期4次训练)。
  3. 暗示训练:教师用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例如,在学生表演时,发出用点头、“OK”的手势等方式向学生暗示,引导学生:“我能完成这个歌曲,高音也没有问题”,“我相信我自己”等心态,以减轻学生的恐惧感,降低焦虑程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心理测试
  1.STAI自我问卷量表,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D・斯皮尔伯格等人制定的经我国学者修订的STAI自我问卷量表,以设定考生的焦虑水平。
  2.生理指标测试:测试被试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即常态心率。测试被试模拟考试前和模拟考试后的即刻心率。
  (四)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4个周,实验班的学生共经过了16课时(每周4课时)的心理训练。
  
  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控制组考生焦虑状况的比较
  我们运用STAI问卷量表对被试进行了焦虑状态测试。该测试包括(1)被试的特质焦虑;(2)被试实验前的状态焦虑;(3)被试实验后的状态焦虑。详细的调查内容见表1。
  表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焦虑水平比较
  
  由表1可见,就特质焦虑而言和实验前的状态焦虑而言,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Z值分别为0.08和0.30,P>0.05。而在实验后测试的状态焦虑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Z值为2.11,P0.05。而实验后的模拟考试后的即刻心率,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心率则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Z值为10.21,P0.05)。然而,在实验组经历了4个周(16课时)心理控制训练之后,实验组的焦虑水平明显地降低了。
  
  结论与建议
  
  (一)高焦虑不利于音乐专业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没有经过心理控制训练的音乐学生,焦虑水平普遍偏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应有的专业水平。
  高状态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使人感到一种特殊的恐惧不安,并伴有身体种种不适感觉,阻碍正常心理活动和主观体验。特别是由特殊事件诱发出来的体验会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演唱技能掌握时间短、水平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常伴有失败的体验,将会在主观上产生更大的威胁,导致更高程度的状态焦虑。处于高状态焦虑的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多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情绪抑郁、行为怠慢、勉强完成演唱过程、敷衍、退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耳闻目睹同伴或高年级同学的演唱过程,或自己也有失败演唱史。其心理反映过程可概括为:感知刺激(听说,目睹同伴演唱失败或自己曾有失败演唱史)――表象负诱导(总在想不利因素,越想越怕)――实践反馈(亲自登台演唱未能如愿以偿)――高状态焦虑(担心完成不了整个演唱过程)。因而常常是一张嘴就不对劲,或到高音时唱不上去,有时即使唱上去也声嘶力竭,这样加剧了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乃至沮丧、消沉,造成抑制性反应,引起音乐学习心理障碍。因为,从高级神经活动的角度来看,在一定范围内的条件刺激强度越大,条件反向活动也就越大;当刺激的强度超过大脑皮质工作能力范围时,反而会引起反射活动的抑制。所以高状态焦虑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动作,使学生自控能力降低,演唱表情拘谨、呆板,参入演唱的肌肉僵硬,不能自如地演唱,甚至增加混乱多余的动作,破坏了学生的动作记忆和歌词、旋律的记忆过程,演唱协调能力丧失,干扰注意状态,阻断认识加工活动,同时,处于高状态焦虑的学生往往过分关注自己,而尤为关注自己演唱的结果,对失败更为敏感,具有较强烈的躲避批评和失败的心理动机。因此,高状态焦虑水平对掌握较大和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具有破坏作用。
  此外,焦虑可以成为主要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从消极情绪的能源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提出了驱力与绩效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水平的驱力导致最佳操作效果,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演唱技能。学生要进行演唱表演,某种适当程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内驱力对学生的演唱学习认知活动有一种激活作用,它可使学生尽力保持相对心理平衡,增加了演唱时的安全感,强化了自我表现意识和积极情绪,对发挥演唱技能的潜力最为有效。
  (二)心理控制训练有助于音乐考生降低焦虑程度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心理控制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降低焦虑的方法。
  认知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会更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建立和复演积极有益的自我陈述言语、代之以平静松弛的身心状态,使心理趋于平衡,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则必然导致良好的稳定的音乐行为效果。
  表象训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演唱时过于紧张,造成音不准、节奏不均、声音质量不稳等问题,表象训练可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得到放松,因为放松可以使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改善情绪的稳定性,并且可提高动机水平,加强演唱技能完整性的掌握和巩固,更有效地增强自我信心和解决紧张情绪的能力,与此同时,表象训练可使知觉记忆和演唱记忆明显提高,再加上表象训练同样能够获得与实际练习效果相同的生理变化反馈信心,所以这种方法对学生演唱技能水平稳定性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暗示训练,学生在表象训练的同时,教师运用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帮助学生增强演唱自信心,尽量减轻学生的焦虑程度和紧张心理。
  经过上述心理训练,能够引发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演唱成功的喜悦,减少消极情绪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完整歌曲的演唱,有效地逐渐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其注意状态指向学习内容和集中于练习过程,纠正了自身的不足,使他们的演唱技能得到了稳定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等著《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3.袁振国《教育研究访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王海涛 山东鲁东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李庆山 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责任编辑金兆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