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
 

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

发布时间:2018-12-28 04:39:40 影响了:

  在西藏最好的秋季里,我们来到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世人视为“地球的第三极”。阿里的总面积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为0.23人。这里虽然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但并非人们想像的是不毛之地。阿里高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西藏主要的牧区之一。在阿里牧区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许多新鲜的感受。
  
  山羊背上“采黄金”
  
  年愈60岁的老牧民顿珠坚赞,放牧半辈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畜产品的市场行情。看了山羊绒的价格,他说: "今年冬宰家里还会多淘汰些马匹和高龄山羊,多养品质优良的白山羊,增加羊绒产量。”今年,他家山羊绒的收入有3万多元,成为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拥有4亿多亩广阔草场的阿里地区,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丰富的畜产品中,当地盛产的山羊绒是国际市场抢手货,被誉为“软黄金”。然而,由于自给自足的牧业经济处于原始落后的经营状态,这里农牧民的商品观念淡薄,使这一优势资源很长时间以来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人们手持“黄金”,却过着拮据的日子。
  近5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阿里地区依靠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完成新建牲畜良种选育站20处,新修标准羊圈1.5万间,修建牲畜药浴池60座,草原围栏3万亩,无水草场开发打井181眼,修建羔宫4万多处。新建的白绒山羊原种场和扩繁场,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选种配种,提高了绒山羊品质,全面加快了山羊绒基地的建设。
  牧人顿珠坚赞所在的日土县,饲养绒山羊历史悠久,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白绒山羊,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育,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经农业部鉴定,日土县的山羊绒品质创下了羊绒纯度最高、绒细度最细、绒毛单位面积毛束密度最高、无饥饿痕四个世界之最,是西藏的绒山羊重点选育基地。为推广这种品质优良的山羊,1995年阿里地区在日土建成了白绒山羊原种场,相继在革吉、改则、措勤三县建立了繁殖场,并在广大牧民中开展白山羊品种选育、推广实用技术的培训。革吉县在引进推广日土白山羊的同时,采取当地绵羊与日土山羊杂交的办法,杂交后每羊产绒多达600克。 5年前守着数百只大小牲畜,却过着贫苦日子的顿珠坚赞,近几年来先后卖掉了五十多头大畜,购进了200多只纯白山羊。现在家里已拥有山羊500多只。他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手扶拖拉机。过去以养绵羊为主的革吉县雄巴乡牧民贵桑,现在500多只牲畜中山羊已占到7成,家庭销售羊绒的收入成倍增长。
  走进阿里广阔的草原,绿草如茵的草场处处是游动的白山羊。目前,阿里地区白山羊数量由5年前的90多万只增加到110多万只,一只山羊过去一年产绒最好只有148克,现在平均产绒达到222克。全地区年产羊绒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5万千克增加到目前的24.4万千克。去年,全地区出售山羊绒销售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占牧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
  
  放下牧鞭办旅游
  
  牧民益西放下从他父辈手中接过的牧鞭,开始从事旅游这一崭新的行业时,一条宽广的致富之路便展现在他的面前。
  益西所在的仲巴县帕羊镇位于新(新疆)藏公路上,近几年来,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前往阿里的游客逐年增加。热情好客的益西送走一批批借宿他家的游客后,兴办旅店的念头开始萌生。
  1995年,益西开设的“牦牛旅社”带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出现在昔日僻静的山村。现在,益西当初投资2万多元兴建的旅社,经过扩建已拥有36张床位,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万多人次,收入达到20多万元。益西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富翁。看着益西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帕羊镇已有6户牧民也办起了旅社。
  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拥有佛教界称为“神山圣湖”的岗仁布钦、玛旁雍错、古格王国遗址、札达土林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等绮丽多姿的自然人文景观。如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开始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条件。
  位于著名“神山”岗仁布钦脚下的普兰县霍尔乡,近几年来,牧民适应市场的需要,组织牦牛驮队,给转山的中外旅客驮运行李。常年在岗仁布钦跑运输的牧民平措说,现在全乡有20多户牧民跑运输,仅此每年增加收入40多万元。这个乡的其他牧民则在日夜蒸腾的温泉边,办起了旅店和温泉浴,每年收入也达到10多万元。
  走进夏季的阿里,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景色秀丽,风光宜人。一些牧民支起一顶顶供游客游玩的帐篷,让过往游客融入大自然,真正体验草原生活。在仲巴县国果草原上,记者走进一家帐篷,帐篷内不仅有各种商品,还可以食宿。帐篷主人江勇和扎西身着华丽的昌都服装、披金戴银,她们是从藏东江达县来这里经商的牧民。扎西说,她们身着盛装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国外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在增加以单一经营畜牧业为主的牧民收入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商品观念。以往新藏公路人烟稀少、吃住难,买东西也难。如今,沿线牧民开设的餐馆、旅馆、帐篷商店随处可见。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也有牧民做起工艺品的生意。普兰县吉当乡牧民多吉,专门加工销售当地有名的木碗,每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草原牧民“点”太阳
  
  走进阿里革吉县雄巴乡,夜色笼罩下的草原闪烁着点点灯光,这里80%以上的牧民已经用上了太阳能灯。太阳能灯点亮了夜晚的雄巴草原,年长的老人们在灯光下做着羊毛活,孩子们则在一旁温习功课。
  雄巴是阿里革吉县太阳能利用得比较好的乡,在刚刚新建的定居房内,年近60岁的牧民贵桑微笑着说:“过去点酥油,现在‘点太阳’。有了太阳能灯这新鲜的东西,不用说屋里比过去亮,光酥油每年就能节约上百斤。”
  在阿里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散居住着1万多户牧民,解决能源问题一度十分困难。黑色的夜晚和寒冷的冬季一直是草原牧民心中的噩梦。但也正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且透明,太阳的辐射量极大,阿里利用太阳能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80年代初开始,这个“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的人们开始了对太阳的全面利用。
  经过近20年的努力,阿里地区目前对太阳能已形成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如今,走进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最好的阿里地区,从生活到生产无处没有太阳能的存在。
  1984年至今,阿里地区共建成各种用途的太阳能采暖房70多万平方米,共计节约燃料及燃料运输费近2亿元;建成各种温室100多个,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干部群众吃菜难的问题;推广太阳能灯和太阳能灶达400多套和1500台,兴建太阳能光电站30多座,总装机达200多千瓦;挖建太阳能采暖压水井100多处,解决了阿里地区近3000多户牧民、34万头牲畜的饮水; 各县乡及基层单位已建太阳能电池电源差转台、电视接收站70多个,使居住在偏僻地区的牧民也可以收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没有建太阳能采暖房前, 居民主要靠砍伐挖掘红柳枝和红柳根作燃料,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风沙弥漫,一片荒漠。一幢幢太阳能房的拔地而起,不仅节省了资金,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靠着太阳这个“绿色能源”,阿里人照亮了暗夜,也温暖了寒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