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1:40 影响了: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的信息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断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让孩子成为21世纪的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如今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探讨适应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题式 教学模式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教学工作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长时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在一种近乎整齐划一的模式下运行。类似于“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的做法几乎成为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常规。教学模式原本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教学模式总有其特定的产生和形成的背景,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个适用范围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中,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确定某一主题,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结合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将会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我在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思维的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自主与合作探究得出来的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醒暗示,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难点、疑点问题,充分发挥小组群体优势,通过讨论和争辩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构建研究性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应用到探究性学习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我的旅行计划》、《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学,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创造能力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照顾学生的特长,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性”和“非线性”,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水平及爱好选择相应的信息随机进入学习,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能力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如:在教用FLASH绘画时,当学生对窗口各部分名称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在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画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对工具箱中的各个工具进行操作,让学生亲自在画图区画一画,去发现它们的用法、作用。这时,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画完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交互性,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将部分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这样就更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人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不仅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必要的激励和自学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想让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就必须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级调控的主体,学生是二级调控的主体。学生能否进行自学,要看教师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学条件;学生是否愿意学,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他们自学的兴趣及积极性;学生怎样进行自学,则要看教师怎样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这里说的“自学”并非是脱离教师的学生自学,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激励、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学。比如:我教《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艺术性――艺术字》这一课时,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插入菜单插入艺术字,也可以利用绘图工具栏的快捷键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但决不能扼杀学生富有创新的积极探索,相反的应该鼓励他们积极的探索,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实现老师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突出“主题”,激发兴趣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其他学科知识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
  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束语
  教师的角色就是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者,是丰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是真实任务的展示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以及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的帮助者。教师还应以鼓励学生提问、概括,用激励来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确保探究性学习的进展,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总第56期.
  [2]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