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8 03:34:24 影响了:

  大凡有成就的人,总有与众不同、超乎常人的优良个性。正因为如此,小学教育,除教给学生知识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人的个性是先天和后天的“会合”,且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因人而异,概括起来,无非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家庭方面:内江市曾对小学10-13岁学生心理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父母文化素质低是一个重要原因,父母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由最初的模仿发展到最终形成不良的习惯。此外,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宽严失度是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
  学校方面:国家教育部1994年9月已经颁发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级学校仍然未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学校、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评“三好”、“优干”等也只看着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言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育中做大量细致甚至是繁复的工作。
  (一)理想教育和美育是根本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奋斗目标,学习、生活才会有动力,学生才能自觉地增强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理想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能与现实、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理想并不遥远,只要稍做努力就能实现。就当前一般学生的主攻方面是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是鼓励他们把这一理想植根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去,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育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可缺少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引导他们去认识真正的仪态美、个性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行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创设鼓励情景,树立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是关键
  (三)建设具有良好竞争机制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只有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竞争意识。良好的竞争机制,我认为就是“公开、公平、公正”。
  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较为详细的学生档案。将学生的详细情况,如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记录在案,分阶段分析其变化,较为详细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学生自己一起分析他的不良习惯及改变情况,找出影响学生行为变化的各种因素,每月小结,半期总结。使学生能较为清楚地明确自己的不足和进步,鼓励学生主动克服自身的不足,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联系,才能全面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不是等学生犯了错误时才“请家长”,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明确具体的行为习惯要求。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较幼稚的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值日的学生干部要根据前一天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天的具体行为要求,使学生有章可循,杜绝重复不良行为,使学生由最初的有意识行为渐渐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
  4、建立干部竞争上岗制。学生干部不仅仅是协助老师完成班级的日常工作,在学生之中更是一种模范和荣誉。因此,学生干部不能是“终身制”,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去充当模范角色,去体验这种荣誉,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每半期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干部,要让那些在各方面都有进步的同学通过竞争去当班干部,激发学生努力向好的方面转化。
  5、建立良好而广泛的奖励机制。奖励的实质是肯定一个人价值的方式,而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特别强,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奖励。因此,教师除了要搞好每学年由学校组织的评“三好”、“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之外,还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各样的进步奖。这样,不仅能让学习、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得到奖励,还可能让那些以前表现不好而现在有进步的学生得到奖励,使他们受到鼓励,向更优秀努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