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传统还是西化?”中国近代军服]普鲁士传统军服
 

[“传统还是西化?”中国近代军服]普鲁士传统军服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5:20 影响了:

  中国近代军服诞生于1905年清末新军军服改革,基本上是照搬了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军服制度和军衔制度。其后,中国近代军服继续在欧日军服的影响下发展。从1946年开始,国民党军队军服开始受美军军服的影响。
  
  清末新军效法欧洲
  
  1894年10月,甲午战争期间,前北洋水师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就向清政府建议采用西法速练新军。清政府鉴于日本陆军用西法操练屡战屡胜,便命胡��在天津附近马厂(后移到小站)练兵。1895年11月,袁世凯接练该军,并定名为新建陆军,请德国人为教习,编制、枪械、训练方法等均效仿西法,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支完全按西法训练的新式陆军。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新军加快了编练的速度。
  但是,清军原来那种长袍马褂式军服越来越不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求。一是随着轻武器射程的增加和杀伤力的增强,战争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军交战的距离变远了,清军军官明显区别于士兵的服饰极易成为敌人的靶子。而当时的欧洲官、兵军服式样接近,军衔不同,只有在近处才可以识别,战场上敌人则难以分辨。二是长袍马褂式军服不但使军容显得懒散凌乱,而且限制了自身的灵活运动,不适合近代军队的训练和作战,三是中国门户已经被强行打开,各国军队交往增多,要求新军有一套与国际上大体相近的军服,以便与外军交往。
  因此、完成新式陆军军服的近代化改造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05年3月,清廷练兵处、兵部制定了《中国陆军官弁服章》,设计出中国近代军官军服和军衔标志的第一个图案样式。1911年3月,陆军部在《奏定陆军军队学堂服色章记图说》中,规定了各级士兵的军衔标志和军服式样。
  清末新军军服一改我国古代主要以各种形式的长袍为军服的状况,基本照搬西洋军队的服制,上衣采用当时西方列强普遍使用的立领、对襟、衣长至胯的短上衣,军裤亦为西式
  裤,军服颜色以蓝、灰、黄为主,以适应作战、训练、伪装需要。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清末新军军服与欧洲军服基本相同。
  但是清末新军在移植西欧军服制度和军衔制度的同时,在礼服帽徽、礼服领章、礼常服肩章、腰带扣等服饰标志的设计上采用飞蟒或团蟒图案,既与大清国国旗相呼应,又较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同时,各类服饰色调以明黄、金黄色为主,试图体现清王朝的皇家气派。
  以现在的眼光看,清末新军军服改革在客观上适应了战争形式和训练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改造,开创了中国军服近代化的先河,在中国军队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军服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国时期军服继续西化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由于北洋军阀脱胎于清末北洋六镇新式陆军,因此其军服基本延续了清末新军军服式样,但在军衔服饰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故朝换代的需要。如帽徽改为五角星,每个角的颜色分别对应中华民国国旗的五种颜色。从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与北洋将领穿常服的合影照片中可以看到,此时的北洋将领的军衔标志还是沿用清新军的领章和肩章。
  事实上,清末时北洋军各部队的军服颜色就不尽相同,常服军装基本上以灰色为主,有黄色、蓝色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许多派系。这些军阀虽然都还戴五色帽徽,但军服在一些细节上开始有了五花八门的变化。如奉军军服受日本影响较大,军服颜色为黄色,肩章改为竖式。直系的孙传芳部占据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军服为灰色,军帽有些像江南渔夫的帽子,军服质量较好。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5月创办了黄埔军校,随后创建了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军服继承了北洋军军服式样,只是将上衣的立领改为立翻领(此时欧洲各国军装立翻领设计增多,直领也还在使用翻领设计业已出现),四个衣袋的形式作了一些改变。黄埔军校的学员一律着灰色军装。在东征时,为了与旧式军队相区别,军校教导团官兵的脖子上律戴红带子。国民革命军早期军服没有军衔标志,使用青天白日帽徽。普通士兵的军装比较单, 身灰布军装,打着绑腿,足蹬草鞋,背上一只大斗笠,用于遮风挡雨。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军常服暨军礼服暂行条例》,对陆军服装进行了自国民政府成立以来的首次统一。军服开始佩戴军衔标志,军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中国军队都戴这种军帽,它应该是受德国野战帽的影响而产生的。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在军衔领章上做了定的改动。
  1936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实行《陆军服制条例》,将国民党军队服装分为大礼服、礼服和常服三种。大礼服为黑色,礼服为草黄色(礼服与大礼服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常服有暗绿色(呢料)、黄色和灰色,式样与1929年军服基本相同。
  1946年3月,国民党在六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对军服式样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国民党军队中逐步换装。此次国民党军队军服的改革摆脱了欧、日军队的影响,但明显地受美军军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军帽样式和军衔标志上,其军服的基本式样仍承袭了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军服样式。
  解放战争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基本与国民党军队军服一样,解放战争初期则与抗日战争时期基本相同。建国后,解放军军服的发展受到苏联军服的影响。如解放军50式军服男士兵的套头式军上衣,女士兵的连衣裙军装等。55式军服中也还有苏军军服的影子。
  
  如何看待军服的借鉴与发展?
  
  记得在我军87式军服改革的时候,有不少人对夏常服的小翻领设计议论很多,认为这种设计方案摒弃了我军军服的传统。的确,从我军军装诞生之日起就是立翻领设计的,我们穿用这种设计的军装已达半个世纪以上,将这种设计视为我们的传统,也是有一定理由的。但是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点就会发现,原来军装中的立翻领设计也是我们从欧洲学来的,这种设计的军装在中国还不到百年的历史。就是孙中山先生倡导设计的中山装式样也是借鉴欧日(日本军服同样脱胎于欧洲)军装的样式,也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事实上,放眼现在国内人们穿着的形形色色的服装,能够算得上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只有旗袍。:旗袍的形制应该视为起源于汉、唐的袍服,到清朝演变成满族女子体宽大腰平直的长袍,又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受外来文化影响不断改良形成了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旗袍。
  其实,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外来的东西、我们用得久了,又适合我们使用,就变成了我们的传统。曾经是我们的传统的东西,过时了,不适用了,就应该被淘汰。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军服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互相交流、影响、融合与继承中向前发展的。只强调继承,不注意借鉴发展的军服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强调借鉴与发展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就不重要了。清末新军军服在服装式样上采取了拿来主义的方法,但在标志符号的设计上,却充分地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如采用飞蟒拖珠领章,突出了中华民族的“龙”文化特点。各类服饰以明黄、金黄色为主,体现了皇家的气派与权威。中国工农红军军服与清末新军军服脉相承,并直接脱胎于国民革命军军服,但由于在帽徽、领章方面的成功设计,使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服文化,即以红色五角星为根本特征的解放军军服文化。
  优秀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支军队深刻的具有本质特征的文化内涵。抛弃了这样的传统,就抛弃了根本,就没有发展可言。所以,只片面强调借鉴与发展而不注意继承优秀传统的军服文化,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近现代军服的发展历程就说明了这些道理。今后中国军服的发展(包括正在装备的07式军服)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的同时,也有一个不断向外军先进理念学习的问题,我们的军服文化发展了,军服式样成熟了、先进了,外军也会向我们学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