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在摸索中前行]艰难中前行的成语
 

[在摸索中前行]艰难中前行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9-02-12 04:15:39 影响了:

  2009年5月19―21日,第3届中国(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如期举行。与以往历届展会上防暴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大行其道所不同的是,本届展会的所有亮点几乎都集中在新出现的各种武器装备上,比如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展出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小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和新型冲锋枪。此外,数字化单兵系统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虽然在某些新型装备上,我们还能够清晰地看出摸索或者试水的痕迹,但是,它们的出现就已经证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国产武器装备发展的形势正初露曙光。
  
  大口径反器材步枪
  不可磨灭的一笔
  
  记得在4年前的第1届中国(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上,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曾一下子展出了3个型号的12.7毫米反器材步枪。当时,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在为军方即将展开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招标做技术储备。并且,很多人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在军方的制式装备中看到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影子。此后,我国轻武器专家吴安律曾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国内正在研制制式12.7毫米半自动反器材步枪。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看到任何军方装备这类枪械的报道。而且,本次展会上展出的两支12.7毫米反器材步枪,依然是4年前的老面孔。
  其实就大口径反器材步枪这一枪械类型来看,它们并不适合公安和武警使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敌方物资和技术装备,如装甲车辆、飞机等。而我国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所面对的恐怖分子,根本不可能有条件拥有这些装备。当然,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也可以用于远程狙杀有生目标,但这显然不是它们的强项。在城市环境下,狙击手的射击范围一般不会超过600米,在这一距离上85式和88式狙击步枪更能够胜任。由此可见,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在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展上展出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国内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推销,而是向军方展示其设计理念,同时打开国际市场。要知道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展虽然名为“警用”,但是作为国内唯一可以展出轻武器的展览,其参观者中有着大量的国内外军方人士。而他们正是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要争取的潜在用户。
  目前,国内已经公开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主要有4个型号:建设集团的LRI型(非自动),华庆公司的AMR-2型(非自动)和一个未赋予编号的半自动型步枪,以及9656厂的M99型(半自动)。在本次展会上,非自动的LR1型和AMR-2型展出了实物,而半自动型号却一个都没有出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似乎在传递出某种信息。根据轻武器专家吴安律发表文章中的说法,军方对于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选择更倾向于半自动型号。而且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军方对步枪射击精度的要求与国外同类步枪相比并不高,相反,对光电瞄准具的性能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知道当初美军批量装备“巴雷特”M82AI步枪时,所采用的也不过是从M40A1狙击步枪上“借”来的普通白光瞄准镜。其实,如果我们从军方目前的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恐怕也不难理解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决定。
  按照西方军队目前所普遍采用的狙击作战模式,行动通常都是由一个小组来完成的。这个小组可以是两人制,也可以是三人制。两人制狙击小组中,一人为狙击手,一人为观察员;在三人制狙击小组中,除了狙击手和观察员,第三个人还负责环境参数测量、弹道数据解算以及警戒。对于大口径反器材步枪这种往往要打击千米之外目标的远程枪械,环境参数测量和弹道数据解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这些工作由另一个人专门负责的话,狙击手就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目标上。而在我军,目前狙击手仍然是单兵作战模式,为了不贻误战机,只能藉由性能较高的光电瞄准具来自动完成上述工作。由于高性能光电瞄准具的造价较高,为了将整个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系统的价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只能降低步枪的生产成本,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对枪管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要求,进而影响了步枪的射击精度。作为权衡之后进行取舍的结果,这一做法也无可厚非。
  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将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主要使命定位在打击敌方的物资和技术装备,那么其射击精度只要能够满足命中此类目标的标准即可。由于这类目标的受弹面积都要远远超过有生目标,因此,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射击精度不必非要达到与中小口径狙击步枪相当的程度。国外某些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之所以有着令人惊讶的射击精度,是因为其最初的原型枪是作为狩猎或比赛步枪设计的,与一开始就定位于反器材用途的大口径步枪有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大口径反器材步枪还可以通过弹药的改进来提高毁伤能力,即便没有击中敌方技术装备的要害部位,也能够使其失去战斗能力。至于为何一定要采用半自动方式,想必也与我军长期的射击习惯有关。也就是说无论是非自动还是半自动步枪,都有首发射失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非常强调步枪的及时补射能力,采用非自动方式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从今年展会的情况来看,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已经把非自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主打产品。这类枪械的射击精度要高于半自动型号,因此在国外比后者更受欢迎,甚至连“巴雷特”系列步枪都推出了非自动型号。而国内军方采用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必然是一型半自动型号,无论是此前出现过的型号,还是尚未公开的型号,都将在这场竞标中一决高下。不管将来我军制式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公开后人们的评价如何,它都将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装备,在我军轻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高精度小口径狙击步枪
  看上去很美
  
  在本届展会上,国产枪械的亮点之一就是高精度5.8毫米狙击步枪的出现。其实,在4年前的第一届展会上,建设集团就曾展出过一型非自动7.62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并一度引起轰动。与之相比,此次208所展出的这支高精度小口径狙击步枪不仅设计更加前卫,而且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在国内首次采用了“高精度狙击系统”设计理念,而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一支狙击步枪。具体来说,高精度5.8毫米狙击步枪系统包括: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高倍白光瞄准镜、微光夜视仪以及手持式装表模块等分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轻武器行业至少在狙击步枪的发展理念上,已经同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说只是在208所的展台上抱着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摆个POSE、照几张像,那么也不过是“外行看热闹”之举。但当我们将展台上的样枪与宣传资料上的介绍相结合,来一一分析整个系统的诸多亮点的时候,也许才是“内行看门道”所为。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整个系统的 核心――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由于此次枪弹厂商没有同时展出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我们只能从宣传资料上入手。众所周知,狙击步枪系统的第一核心就是高精度狙击枪弹。国外某些枪械厂商为了追求极致性能的狙击步枪系统,甚至专门研制非制式口径高精度狙击枪弹,并围绕其研制整个系统,如美国夏延公司的M200。这一做法的风险极大,如果用户以“不采用非制式口径枪弹”为借口拒绝采购,那么整个系统也不可能改换成标准口径。国内研制的狙击步枪也是围绕枪弹来设计的,但不是专门的狙击枪弹,而是机枪弹,79/85和88式狙击步枪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没有配备专用狙击枪弹,国产现役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枪械。因此,如果要革命性地提高国产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就必须全新设计狙击枪弹,并以之为基础研制狙击步枪。
  由于国内枪弹厂商没有透露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的弹头外形,因此这部分采用了哪些新设计尚不清楚。不过,从枪弹其余部分透露出的信息也有一定的价值。其一,弹壳采用黄铜材料,这在国内自行研制的枪械中还是十分罕见的。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现役枪械所配备的各种口径枪弹基本上都是覆铜钢壳弹或者涂漆钢壳弹。与黄铜弹壳相比,钢制弹壳虽然造价低、质量轻,但是其弹膛闭气性能不好,而且抽壳时更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为了保证枪弹的射击精度,选择造价较高的黄铜弹壳也是值得的(弹头采用铜被甲全铅芯结构,也应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其二,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的发射药也经过了改进,颗粒均匀且具有较高燃速。
  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的很多设计细节也是可圈可点的。其一,采用单发栓动装填方式而非半自动方式,减少了枪机活动部件,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其二,采用皮卡汀尼战术导轨,可以选装国内外标准接口的各种战术附件。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对待战术导轨这一问题上,警方有着比军方更为开放的姿态。其三,配备了专门研制的消声器,大大扩展了该枪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其四,两脚架不再安装在枪管之上,避免了对射击的干扰。其五,细节部分更加人性化设计,比如扳机力、托腮板高度和抵肩板厚度可调,并增设了枪托底部支撑杆。以上这几点都是相对于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的显著改进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支5.8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才是国内真正第一支为狙击手设计的步枪。而此前的79/85和88式也只不过是精度优于制式自动步枪的精确射手步枪而已。
  在光学瞄准具上的选配上,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显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国际上目前非常流行的白光与夜视仪串联使用模式。其中,白光瞄准镜还可以配装外接式视频采集和无线传输模块,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指挥部设在制高点上的一只千里眼。整个系统中,最复杂且难度最高的,也许要算得上手持式装表模块分系统了。从宣传资料上的介绍看,该分系统似乎将望远镜、激光测距仪、环境参数测量仪和掌上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可以测量目标距离和各种大气环境参数(如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弹道修正数据。如果这个分系统真的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话,那么它也许将成为世界上所有狙击手梦寐以求的宝贝。
  从高精度5.8毫米狙击步枪系统目前已经公布的设计方案来看,几乎吸纳了国外同类武器的所有优点和长处。而该枪≤1MOA的射击精度虽然不算太差,但是也只能说中规中矩。要知道国外很多半自动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也能够达到≤1MOA的水平,德国TPG-1非自动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更是达到惊人的≤0.34MOA。从这一点上看,该枪的射击精度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如果要说到遗憾,笔者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既然最初的设计思想是要为警方研制一型高精度狙击步枪,那么无论在射击精度上花费多大的力气,都是值得的。从这一点出发,国内轻武器研制单位为何不敢打破现有制式口径的束缚,通过论证和计算,开发出一型专有口径的狙击系统呢。毕竟警方装备高精度狙击步枪的数量并不会太大,即便增加一个全新口径的枪械系统,想必也是能够承受得起的,这是其与军方制式武器最大的不同。当然,采用现有制式口径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警方和武警目前装备的88式狙击步枪也能使用高精度狙击枪弹。但问题也将随之而来: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采用了完全不同于5.8毫米重弹的全新设计。如果让88式狙击步枪强行使用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那么必然由于弹壳、发射药的变化而造成枪械自动机构损伤或者减少寿命。反过来,如果改装88式狙击步枪使之与5.8毫米高精度狙击枪弹匹配,那么至少该枪的自动机构要根据新型弹药的参数进行重新设计。无论是哪一种,对于时刻需要狙击支援的警方和武警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笔者认为依然采用518毫米制式口径是该高精度狙击步枪系统最大的败笔,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的体制僵化和思维保守。
  
  新型9毫米冲锋枪
  非典型山寨
  
  本次展会上首次亮相的两支国产新型枪械,一是上文提到的高精度5.8毫米狙击步枪系统,另一支则是人称“山寨MP5”的警用9毫米冲锋枪。不过,经过勘察实物和分析宣传介绍之后,笔者以为“山寨MP5”这个称号对于该枪来说并不确切。其实,这支警用9毫米冲锋枪属于“非典型山寨”。
  笔者所谓的“非典型山寨”,是指警用9毫米冲锋枪虽然有着与MP5极为相似的外形,但内部却大相径庭。众所周知,MP5系列冲锋枪继承了G3自动步枪的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而警用9毫米冲锋枪采用的,却是各国冲锋枪鲜有采用的导气式。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任何一种新出现的枪械,其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然要有独具一格的优势和特色,比如德国MP5系列冲锋枪优异的射击精度、国产06式5.8毫米冲锋枪的大威力以及CF06滚筒式9毫米冲锋枪的超大弹容量。那么,此次展出的新型警用9毫米冲锋枪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就在于其能够无需任何机构转换,即可兼容发射9毫米非致命橡皮子弹。而正是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用途,该枪才采用了在冲锋枪设计上少见的导气式自动方式。
  在宣传资料中,208所将警用9毫米冲锋枪的导气式自动方式称为自适应导气系统。虽然同为可调节导气系统,但是这套系统与很多自动步枪型号采用的可调节导气在结构和使用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自动步枪上采用的可调节导气系统主要是用于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作战使用:通常情况下,气体调节器设置在小孔位置,这时较少的火药气体进入导气室推动活塞做功,可以在保证有足够能量完成自动机构工作循环的前提下,提高射击精度;当长时间射击而没有来得及进行擦拭保养,或者在较为恶劣的环 境下使用时,就要将气体调节器设置在大孔位置,以保证枪械射击的可靠性。而警用9毫米冲锋枪的自适应导气系统主要是为了发射不同类型弹药的需要,笔者推测,其设置有气体自动调节阀:当发射膛压较低的非致命弹药时,气体自动调节阀开至大孔位置,使得有足够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做功;而发射低侵彻弹药和巴拉贝鲁姆弹时,由于其膛压较高,气体自动调节阀开至小孔位置,以延长自动机构寿命以及保证射击精度。
  自适应导气系统给警用9毫米冲锋枪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如果该冲锋枪没有配备这个系统,而是设置了手动调节导气系统,那么很可能会出现警员在使用中将致命弹药更换为非致命弹药后,忘记拨动调节旋钮的情况。此时,非致命弹药击发后产生的火药气体依然通过小孔进入导气室,但不足以推动活塞做功,致使自动机后退不到位、工作循环不能完成。设置自适应导气系统后,警员可以完全不必考虑手动调节的问题,避免了注意力分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采用自适应导气系统后,也使得成警用9毫米冲锋枪机构复杂、造价较高、可靠性相对降低。不过,这些在军方看来几乎无法接受的缺陷,对于警用武器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予以弥补。至于外形设计上与国外枪械的相似,对于国内轻武器研发单位这种在武器美学设计上还不够成熟的研制者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综合来看,新型9毫米冲锋枪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警用特征,完全有资质成为我国警用枪械上的经典之作。
  
  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警方领跑军方
  
  如果说国产新枪的出现是一份意料之中的期待,那么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展出,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自从美国提出研发“陆地勇士”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以来,各国纷纷趋之若骛,甚至连韩国也都提出类似的研制计划。在这一轮如同“赶时髦”的单兵作战系统研制大潮中,拥有世界上最庞大陆军的中国,却一直没有公开类似的项目。此次展会上,虽然208所首度公开的是所谓为公安和武警研制的单兵综合作战系统,但是从中我们依然能够大致了解到军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组成情况。
  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组成与国外同类系统类似,主要包括:武器分系统、侦察与观瞄分系统、信息处理与综合管理分系统、分队组网与通信分系统以及综合防护与携行分系统。
  武器分系统包括: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38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92式9毫米手枪和多用途警用刀。
  侦察与观瞄分系统包括:安装在头盔上的微光夜视仪和微型摄像机,安装在自动步枪上的白光瞄准具、战术手电、红点指示仪和红外热成像仪。
  信息处理与综合管理分系统包括:单兵计算机、GPS定位仪、单兵综合显示仪、分队长综合显示仪和电池。
  分队组网与通信分系统包括:骨导式通话器、单兵电台、分队长电台、指挥部电台、单兵图像及视频传输仪和通讯中继机。
  综合防护与携行分系统包括:防弹头盔和防弹携行具。
  从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综合性能来看,其可圈可点之处还是有不少的。首先,整个系统的核心和最大亮点就是由各种通信设备组成的小型数据链网络。正是这个网络使得指挥部可以随时得到每一名警员所获得的信息,同时,每一名警员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指挥部的命令和行动的最新进展。而且警员获得的信息不只是语音,还包括视频、图像以及图形等。其次,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专门设置了通讯中继机,可以大大拓展网络通信的有效范围。据208所工作人员介绍,北京警方已经装备了20套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在国庆之前还将装备90套。由此可见,这套系统已经深得国内警方的青睐。
  在大致了解了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情况后,笔者不禁心生疑问。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商榷。笔者最先产生的疑惑是,目前并没有见到国外各大著名反恐警队,如S.W.A.T、GSG9等装备类似系统的报道。按理说,这些专门担负反恐使命的警队应该是最适合装备这种系统的。究竟是他们的财力不够,还是根本就对其无视呢?其实,如果我们从城市反恐的实战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了。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欧美反恐警队的实战经验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其曾面对的多是手持军用自动武器的精悍匪徒,他们最了解什么是实战中最需要的,什么是华而不实的。国产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研制初衷是好的,但是对于经历过实战的老警员来说,其整套系统的质量依然太大,虽然宣传资料上标明的是“≤12.5公斤”,但笔者感觉其实际质量要远大于这个数值。另外,整套系统的大量分系统挂载在携行具上,行动起来必然造成种种不便。再者,整套系统的全负荷工作时间只有2小时,待机状态下为4小时。这一工作时间对于平时执行巡逻和警戒任务的警员来说,应该是较为合适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巡逻车辆上拿到备用电池用于更换。但是对于高强度的反恐作战任务来说,这一工作时间是否够用,还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对于反恐警队来讲,其在个人装备上最为重视的有两个,一是武器,二是防弹装备。与其在某些不必要的设备上增加重量,莫不如提高防弹装备的等级来得更加实际。至于作战中的协调和配合,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战经验也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另外,是否应该让指挥部实时掌握每个警员的行动,也是值得商榷的。在紧张的战斗中,很多情况都需要个人的临时决断来应对,这时如果指挥部加以干涉,反而会贻误战机。笔者以为,208所之所以开发警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除了想要拓展国内警用装备市场外,也有通过该系统为军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积累经验的目的。目前世界上正式批量装备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国家还不多,而且军用系统对于可靠性、可承受能力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不可能轻易做出批量采购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警方的小批量装备和使用,一方面对于该系统在实战中的应用做一评估并积累经验,一方面可以对军方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加深对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也就是说通过警方的领先使用,为军用系统的发展趟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很快我们能看到军用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在我国陆军中的批量装备和使用。
  
  编辑 弓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