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南斯拉夫M59/66半自动步枪|南斯拉夫半自动步枪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南斯拉夫M59/66半自动步枪|南斯拉夫半自动步枪

发布时间:2019-02-12 04:31:03 影响了:

  SKS步枪一度大量装备社会主义国家军队,不过随着AK47的出现,该枪渐渐淡出步兵主流装备领域。然而,自1980年代之后,SKS版步枪却在欧美各国的民用市场异常活跃起来。1980年代,标有“NORINCO(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五六式”字样的中国版SKS――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流入美回民用市场;2002年之后,美中市场上涌现的则是南斯拉夫版SKS――H5g/66半自动步枪。作为仿制版SKS,H59/66在性能和价格上,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型SKS步枪简史
  
  虽然SKS步枪是一款历史悠久且曾在原华约国家军队中大量列装的武器,但其生不逢时,光芒被后来者AK47所掩盖,所以大多数人对它缺乏了解。例如,并非所有人都知道SKS甚至曾一度作为AK47不能如期完成时的替代枪型;又如其还是第一款使用新型7.62×39mm枪弹的半自动步枪。但是,要提起大名鼎鼎的56式半自动步枪,对国人来说,恐怕会觉得非常亲切。许多学生在军训时所接触的56式半自动步枪,正是SKS的中国版本。
  SKS的设计者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最初型号为SKS-45(苏联称为“CKC-45”,即西蒙诺夫自动装填卡宾枪)。西蒙诺夫在设计SKS时参考了他原来设计的PTRS 14.5mm半自动反坦克步枪的一些结构。SKS在1949年被苏军正式采用,但是由于其设计理念已经落后,到了1950年代初,当质量更轻、有3种发射模式、3倍弹匣容量的AK47出现后,就渐渐退居二线。不过,这丝毫没有降低SKS的价值。“墙里开花墙外香”,苏联在停止生产SKS之后,就把其技术转让给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除苏军外,该枪在中国、东欧、朝鲜、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也门等国军队都曾列装过。
  这些国家在引进SKS后都根据自身情况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其中比较著名的两种改型就是中国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南斯拉夫的M59/66半自动步枪。
  在冷战时期,SKS几乎总是站在东西对抗的最前线。在美国大兵眼中,无论是在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还是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他们面对最多的正是SKS的各种改型。甚至21世纪初,依然可以在波斯尼亚、索马里、非洲和东南亚的游击队员手中看到SKS的身影。
  此外,俄罗斯及独联体的十几个国家和中国、波兰、捷克、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叙利亚、朝鲜、越南、柬埔寨等几十个国家依然采用该枪作为三军仪仗队的礼仪用枪。
  
  南斯拉夫M59/66半自动步枪
  
  在所有SKS的仿制型中,南斯拉夫的M59/66半自动步枪颇具特点。因为其他国家生产的版本都与苏联产品差别不大,而M59/66在外观上却与原型有明显区别。
  南斯拉夫从1959年开始仿造SKS,仿制型称为M59。后期根据实际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进,定型为M59/66。负责生产M59/66的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扎斯塔瓦武器公司(Zastava Arms)。M59/66的做工十分精良,一直活跃在美国民用枪械市场。
  
  动作原理
  M59/66与原型枪SKS一样,采用的是最普通的导气式结构,闭锁机构为枪机偏移式。
  
  枪弹击发后,当弹头经过枪管上的导气孔后,一部分火药燃气便由导气孔进入气室并冲击活塞,通过推杆带动枪机框一起后坐。枪机框先后坐一段自由行程,随后枪机框的开锁斜面和枪机上的开锁斜面作用,使枪机向后并向上运动,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脱离而完成开锁。
  开锁后,枪机框带动枪机一起后坐。后坐20mm时,推杆受阻,并在推杆簧的作用下复进至前方位置;而枪机框则带动枪机继续后坐、抽壳并抛壳。
  枪机复进时,其下方的推弹突笋推弹向前,在导弹斜面的规正下,弹头部向上同时向内偏斜,使枪弹逐渐接近弹膛轴线而推弹入膛。枪机快复进到位时,抽壳钩跳过弹底缘并卡入弹底环槽。
  枪机复进到位后,枪机框仍继续复进。此时枪机框上的闭锁斜面与枪机闭锁斜面贴合,枪机尾端被迫向下偏转。枪机上的闭锁支撑面最终完全抵在机匣镶块的闭锁支撑面上,实现闭锁。之后,枪机框再向前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其下突出部的支撑面压住枪机上平面,以确保闭锁牢靠。
  
  独具匠心的改进
  M59/66的最独特之处是在枪口增加了外径22mm的枪榴弹发射器接口,克服了SKS没有面杀伤及反装甲能力的缺点,其准星座也因此大幅度后移。为了方便枪榴弹的发射,M59/66在准星后面安装了可折叠的枪榴弹瞄准表尺。这个表尺在设计上十分巧妙,如果要将它竖起,必须首先向上旋转导气箍上的气体调节装置以关闭导气孔,而关闭导气孔正是进入榴弹发射模式的必要条件。简言之,就是“不竖起榴弹瞄准表尺,就不能发射榴弹”。在表尺上面标有两组距离记号,左边的是反人员榴弹距离标定,依次为110m、175m和240m,右边的则是反坦克榴弹距离标定,依次为50m、100m和150m。
  M59/66的另一独特之处是为适应夜战的需要,在照门上安装了可折叠的夜光瞄准装置,使射手在低照度情况下也能瞄准。这种装置是一个典型的三点式瞄准系统,后面两个小点,前面一个大点。
  与其他SKS仿制型一样,M59/66在枪管下也安装有折叠式枪刺,多为刀形或剑形,而不是在其他SKS仿制型中常见的棱形枪刺。
  M59/66的标准弹仓容弹量为10发,通过桥夹直接从上方压入弹仓。装弹时一般先将桥夹插入枪机框前端的填弹口,然后用大拇指按住桥夹最上面一发枪弹,用力将全部枪弹压入弹仓。此外,也可以逐发将枪弹压人弹仓。要清空弹仓里的剩弹,只需按住弹仓盖卡笋即可。
  
  M43步枪弹
  二战中,对比德军使用的7.92×33mm短弹,苏联感到当时使用7.62×54mmR枪弹及其配用的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和杰格佳廖夫轻机枪质量偏重,虽然威力较大,但机动性差;而当时较轻便的PPSh-41和PPS-43冲锋枪发射的7.62×25mm手枪弹又存在威力不足、射击精度较差的弱点。因此苏联决定研制一种中间型威力的枪弹。设计师鲍里斯・塞敏和尼古拉・伊利扎诺夫奉命进行设计。1943年,两人按照要求研制出了一种威力介于大威力步枪弹和小威力手枪弹之间的枪弹,即7.62×39mm中间型枪弹,并命名为M43步枪弹。最初打算用在SKS上,不过后来也成了AK系列步枪的专用枪弹。随着苏联不断向其他社会主义伙伴国家输出SKS以及AK系列步枪,M43步枪弹也成为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弹种。
  M43步枪弹又称7.62mm卡拉什尼柯夫步枪弹,其大多采用尖头、锥底、钢弹心、覆铜钢被甲弹头,无突缘式瓶形弹壳,伯尔丹式底火,硝化棉发射药。不过也有一些国家采用尖头、平底、铅心的结构。其弹头直径为7.9mm,枪口初速701-732m/s。该弹是非常有效的作战弹药,美国军队曾先后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尝过它的滋味,即使当今的反恐战争中,也会经常面临这种弹药的威胁。M43的弹头质量是北约制式5.56mm弹的两倍,即使5.56mm弹头速度要高出M43步枪弹约300m/s,但依然没有人怀疑M43步枪弹比北约小口径弹药威力更大、杀伤性更强。
  
  体验射击效果
  
  射手使用直径为152mm的“牛眼”靶标在46m距离上对M59/66进行立姿无依托试射。试射采用了三类弹药,首先使用的是M43弹,其散布直径在127mm以内;其次是中国NORINCO制弹药,其散布直径在105mm~1 52mm左右,另外一种是希腊产的“Olympic”牌弹药,这款弹药的精度最高,最初的5发中有4发散布圆直径只有38mm,而在同一靶标上射击20发,除1颗落在了“牛眼”之外,其余19发的散布直径只有102mm。
  作为SKS版的成功改型,M59/66弹药供应充足,售价低廉,是一支相当不错的半自动步枪。
  
  分解结合
  
  M59/66步枪的分解步骤如下:
  
  1 首先拉开枪机检查,确保弹仓和膛内无弹;
  2 向上转动机匣盖后部的连接销柄至垂直状态,然后用力向外拔,至拔不动为止,然后将机匣盖向后滑动即可取出;
  3 从枪机框上取出复进簧及导杆,然后向后拉动枪机及枪机框,按照先枪机框后枪机的顺序从上面将其取出;
  4 向上旋转表尺座前部的护木销,解脱护木/活塞筒组件,从活塞筒中取出活塞。继续向上转动护木销,从表尺座上卸下推杆及弹簧;
  5 然后将枪翻转过来,打开保险,用弹尖或其他尖头工具按压扳机护圈后方的卡笋,同时从枪托上拔下扳机组件;
  6 向后拉动弹仓组件至适当位置,并取出弹仓组件;
  7 从枪托上取下枪管。
  结合时按相反步骤进行即可。
  
  编辑 郑双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