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谷子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出谷子的症状
 

[谷子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出谷子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02-15 04:14:24 影响了:

  摘要介绍了谷子白发病、谷瘟病、纹枯病和谷子锈病的发生症状,分别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谷子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病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85-01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谷子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病害的控制尚未引起重视。在谷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被各种病菌侵害发病的风险,不仅抑制谷子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此,准确识别各种病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识别出病害的种类,才能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1谷子白发病
  1.1症状
  谷子白发病是幼苗侵染、整株系统发病的病害,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均可发生,发病率一般在15%左右,危害较重[1]。幼苗感病后,不仅症状可持续发展,而且谷子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病症状也不一样:种子发芽时可烂芽,出苗后可陆续表现为灰背、白尖、枪杆、白发、看谷老等各具特点的症状。一是烂芽(芽腐)。种子萌芽时受到侵染,并变褐色,扭曲,未出土前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二是灰背。萌芽时感病植株,病轻的可以出苗,从苗高7~8 cm至30~50 cm期间,中下部叶片变黄绿色,并纵向形成黄白色条纹,潮湿条件下叶背面产生厚厚的灰白色霜霉状物。这种叶片可提早枯死。三是白尖和枪杆。当叶片出现灰背后,叶片干枯,但心叶仍能继续抽出,只是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出现黄白色白尖,以后逐渐变褐色枪杆状。四是白发。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危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束组织呈丝状白发,植株死亡。五是看谷老。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整个穗子像刺猬头,故又称“刺猬头”,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
  1.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尤其要在未散粉前进行,并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源[2]。注意要在早期进行,即灰背阶段到白尖期时一旦发现病株,连续拔除,如果形成“白发”,卵孢子已散落即无作用。三是种子处理。用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有干湿拌,以湿拌为好,先用种子量的1%水浸润种子,然后将药均匀拌上。或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进行拌种,也可用40%敌克松或50%萎锈灵按种子量的0.7%拌种。四是土壤处理。用40%敌克松3.75 kg/hm2加细干土225 kg,播种时一起播下。
  2谷瘟病
  2.1症状
  谷瘟病是谷产区的重要病害,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该病一旦流行发生,会使谷子大面积减产。病菌可以侵染谷子的叶片、叶鞘、茎节、穗节及小穗等各个部位,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叶瘟。叶片受害后,初期为绿色或暗褐色小斑点,呈水渍状,逐渐发展为梭形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褐色且有黄色晕圈。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二是茎节瘟。在抽穗前后常发生茎节瘟,一般多发于高湿地区,初期节部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病斑,而后逐渐扩展,环绕全节,并干枯缩小,从而阻碍养分运输,影响灌浆结实,造成病节以上部位枯死,很容易折断;叶鞘上的病斑呈黑色椭圆形,严重时汇合成大病斑,叶鞘枯黄死亡。三是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为褐色小点,进而扩展为黑褐色梭形斑,受害早、发病重的地块则全穗死亡;穗主轴不发病的则半穗死亡;病情发生晚并且较慢的,则籽粒不饱满、病穗稀松。
  2.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肥水促控,保证植株健壮生长,田间要通风透光,以恶化病菌的生存环境。三是种子处理。用萎锈灵按用种量的0.7%拌种,可消灭种子上的病菌。四是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第1次喷药后隔7~10 d再喷1次,用药液量控制在1 500 mL/hm2左右,或用40%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在发病前喷雾。
  3纹枯病
  3.1症状
  随着谷子中低秆、密植型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水肥条件的改善,使谷子的田间小气候的湿度大大增加,致使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不少地块出现植株倒伏,产量损失达40%以上,已成为我国谷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谷子自拔节期开始发病,首先在叶鞘上产生暗绿色、形状不规则的病斑,然后病斑迅速扩大,形成长椭圆形云纹状的大块斑,病斑中央部分逐渐枯死并呈现苍白色,而边缘呈现灰褐色或深褐色,时常有几个病斑互相愈合形成更大的斑块,有时达到叶鞘的整个宽度,使叶鞘和其上的叶片干枯[3]。在多雨的潮湿气候下,植株栽培过密、发病较早的病株整株干枯。病菌自叶鞘侵染其下面相接触的茎秆,在灌浆期病株易自侵染茎秆处折倒。当环境潮湿时,在叶鞘表面,特别是在叶鞘与茎秆的间隙可生长大量菌丝,并生成大量褐色菌核。叶片侵染后,可形成与叶鞘上一样的病斑症状,使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卷曲并干枯。
  3.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二是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包括根茬的清除和深翻土地;适期晚播以缩短侵染和发病时间;合理密植,铲除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施用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三是药剂拌种。用三唑醇、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03%进行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侵染,减轻为害程度。四是药剂防治。用50%可湿性纹枯灵对水400~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600倍液,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病株率在5%~10%时,在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1次,1周后防治第2次,效果较好。
  4谷子锈病
  4.1症状
  谷子锈病目前已是谷子生产上的一大病害,分布很广泛。此病在多雨年份发病更重,严重时可导致绝产。主要危害谷子的叶片和叶鞘,北方一般在7―8月为高峰期,谷子抽穗初期最严重。该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及背面,特别是背面,开始产生红褐色隆起斑点,即夏孢子堆,呈椭圆形,较小,排列成行或散生,进而向表皮下面侵害,致使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夏孢子,严重时植株大量失水,过早枯死。此病发展到后期,可在叶片和叶鞘上散生大量灰黑色小点,即锈病的冬孢子堆,呈圆形或长圆形,其内有大量的黑色粉末,即锈病的冬孢子。
  4.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4]。二是清除田间病残株,实行秋翻地,减少田间越冬菌源;要勤清除杂草,保持垄间、株间通风透光;合理密植;施肥要避免氮肥过多,氮、磷、钾配合比例应适量,也可减轻锈病的发生。三是药剂防治。多用内吸性杀菌剂,如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
  5参考文献
  [1] 米清怀.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10,28(9):35-36.
  [2] 董立,郑直,马继芳,等.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14):26-27.
  [3] 李晓霞,赵娜.谷子五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J].河南农业,2010(8):27.
  [4] 王凯玺,张文飞,张海金,等.朝阳市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5,9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