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麦积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_存在问题 不思考 主观能动性
 

麦积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_存在问题 不思考 主观能动性

发布时间:2019-02-24 05:09:23 影响了:

  麦积区作为甘肃省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自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面积58.2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6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6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共涉及全区十七个乡镇,一个街子林场,一个凤凰造林站,416个行政村,人口36 714户14.93万人。累计使用国家工程建设投资资金14 263.30万元,其中苗木补助费2 914.60万元,现金补助资金10 469.50万元,生活费补助资金879.20万元。经过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不仅使一批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全区林草植被覆盖率逐年得到提高,而且通过工程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区富裕劳动力劳务输出的迅速扩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也普遍得到提高。
  
  1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1.1政府重视,措施得力,为退耕还林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自工程建设以来,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八项制度”、“一票否决制”等制度,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使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工程真正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推进了全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步伐。
  1.2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针对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及个别年份的倒春寒、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的情况,积极采用各种科学的营林手段和有效措施、途径开展抗旱造林、加强抚育管理。一是采取抗旱水保措施和保水措施,即通过提供塑料地膜及覆膜技术,应用保水袋等途径来实现抗旱造林;二是在育苗上,积极引进优良新品种,采用先进的容器育苗及大田工厂化育亩来实现造林苗木的良种壮苗;三是通过举办科技培训,印发科普资料,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展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
  1.3后继产业的开展建设成为加强工程管理和增见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一是采取林草间作、带动畜牧养殖;二是通过林药、林菌间作培植区域经济;三是依托现有风景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四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吸引更多投资,开发利用坡耕地和荒坡资源,初步形成了走规模经营之路,向集约化、商品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培育专业化的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体制;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这些做法都成为增加退耕地前期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2存在问题
  2.1管理管护压力大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发展,全区造林面积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管理管护难度也不断增加。一是退耕还林后的苗木抚育、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跟不上,特别是野兔、中华鼢鼠啃食苗木的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大面积的荒山造林因管护经费的缺乏,不能得到很好的看护;三是退耕还林补助到达补助年限后,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林粮间作现象不能得到彻底的杜绝;四是受资金限制、全区护林防火设施配备不全、扑火手段落后,跟不上防火工作的需要。护林防火工作不能实现大的突破。
  2.2经济林管理粗放由于部分群众意识较低,思想依旧停留在退耕还林后安心享受政策补助,管理管护交给政府及林业部门的认识阶段,加之退耕还林后富裕劳动力带来的劳务输出队伍迅速扩展,除部分对经济林果认识较高,积极性较强的村组、农户管理较为合理、规范外,大部分经济林管理粗放,荒草杂生,将直接影响经济林面积补助到期后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林甚至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开展的制约因素。
  2.3生态林面积在补助政策到期后不能实现效益按照我区退耕还林分林种情况综合分析,我区现有生态林面积129 184.92亩,除土樱桃、花椒等树种面积35 531.72亩可实现预期收益外,还剩余93 653.20亩,占总任务面积156 919亩的59.70%,树种以刺槐、落叶松、侧柏、油松等为主,补助政策到期后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年限才能实现预期收益。
  2.4后续产业开发进展缓慢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我区后续产业的开发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规模较小;二是基地分布较为零散;三是技术指导力度不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地化、商品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
  
  3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3.1完善政策,改变机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保存,针对补助政策到期后不能实现效益的生态林面积,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政策,或者纳入特殊公益林补偿范畴进行管理,根据调查分析,单位面积补偿资金投资标准在200元/亩左右,才能维持退耕地还林生态林农户现有的经济收入水平,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3.2加快后续产业开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我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把增加退耕地前期收益做为加强工程管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已经通过实施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菌间作、生态养殖、生态旅游、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模式,创新机制,在后续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使广大退耕农户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农业得到稳步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保存,在后续产业开发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建设工作。
  一是要确立正确的产业发展思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的支撑,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是短暂的,不能持久的。因此,在后续产业发展思路上,要以“生态经济并重的产业代替传统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突破口,正确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退耕还林种植模式,配置模式,在优先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
  二是突出抓好三个结合。首先,退耕还林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紧紧抓住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契机,大力扶持和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之路;其次,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根据不同区域情况,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走“一乡一品,一村一种”之路。通过适度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林品种,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特色经济,并通过诸如林药、林草间作,林菌等模式,实行以短养长、增加农民近期收入,实现近期收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最后,退耕还林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扶持和鼓励大户承包、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租赁经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林业开发,调动广大群众和全社会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拓宽林业发展空间。
  3.3加强经济林扶持力度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区退耕地还经济林以及部分生态林面积已经相继取得了经济效益并逐年大幅度增长。但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经济林果单位面积收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相当部分的面积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如果不能及时加强经济干鲜果品面积的管理服务工作,这部分面积的维持与巩固也将存在巨大的隐患。因此,建议加强经济林果的服务扶持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管理方面的技术服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指导农户开展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通过推广应用覆膜、果实套袋、果型剂等先进科技来提高果品质量、产量,以此来促进单位面积收益额的提高,推动经济林果产业的深入持续发展。
  3.4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区域范围内非农就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有相当比例的退耕农户退耕面积大,而劳动力较少,非农就业收入较低,补助政策停止后,这部分农户的生活问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将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建议配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给这部分农户和未留足口粮田农户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五保户、无劳动力等个别退耕农户在制度完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理养老保险。
  3.5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巩固建设成效管护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措施。要保护好造林成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畜牧方式,全面实施封山禁牧。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让广大干部群众都认识到,封山禁牧是搞好以退耕还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是保护和尽快恢复植被的关键和保障。实施封山禁牧有利于防止人为的乱垦滥伐和放牧对新造林地、原生植被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利于借助自然力量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二是要强化监管措施,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封山禁牧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具体实施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利的措施,才能避免封山禁牧流于形式。第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封山禁牧令》。封山禁牧范围广,加之区域内人口居住相对分散,要把封禁措施落实到位,必须有专门的管护队伍。要以林业派出所、乡镇林业站为依托,吸收乡、村干部以及责任心强的群众组建管护队伍。第二,加强检查监督。要把封山禁牧制度落到实处,各级行政及林业主管部门除搞好日常管理外,还要经常进行巡查和定期、不定期突击抽查,监督禁山禁牧制度的执行,促进封山禁牧工作的顺利实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