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一个世纪的传奇——邓小平的瑰丽人生】 连锁业小平传奇
 

【一个世纪的传奇——邓小平的瑰丽人生】 连锁业小平传奇

发布时间:2019-04-05 04:54:10 影响了:

  四川人的骄傲  和湖南人为出了一个毛泽东而自豪一样,四川人也为他们中间出了一个邓小平而感到骄傲——这是中国人固有的乡土荣耀意识的一种反映。  邓小平的老家在四川广安。
  广安距成都200多公里,离重庆100多公里,现在属于南充专区。
  1904年农历7月12日(公历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广安的协兴乡牌坊村。牌坊村离县城20里,那时候算是穷乡僻壤,今天已有水泥公路通达。
  与邓小平同在法国留学的李璜曾在文章里说,邓小平本不姓邓,而是姓阚,名叫阚泽高。美国《时代》周刊1979年第1期介绍邓小平生平时,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因而这一说法流传甚广。
  事实上,这是一个可笑的讹传。邓小平无可置疑地姓邓。他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初通文墨,有20来亩田地,从成分上说算个小地主。在当地,他参加过一些“场面上”的事——做过协兴乡“袍哥”的掌旗大爷,最显赫时当过县里的团练局长。
  邓小平的母亲姓淡,和同时代的大多数中国妇女一样嫁夫随姓,没有留下名字。
  按邓家族谱的字辈排序,邓小平这一辈是“先”字辈。所以,他父亲最先给他取的名字叫邓先圣。
  邓小平15岁离开老家,直到1949年底“入主”西南才回来,真应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唐诗。这期间,他的母亲、父亲分别于1926年、1936年去世。
  对老家的旧居,邓小平不愿让人们搞什么旧居陈列。土改时,这些房子都分给了当地农民。一直到1987年,农民们自己盖了新房搬出去后,地方上才将这些房子改为陈列室,供人参观。
  进北京后的邓小平,自己不回老家,也不让家人回去。他不愿意让家乡人为他和家人回去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不回四川,不等于不想四川。
  他和他的子女开口闭口都说自己是四川人,而遇着四川人时才说自己是广安人。
  他一直喜欢吃四川的各种小吃和四川菜,甚至还固执地抱着这样一个“偏见”——四川的柚子最好!
  读的主要是无字之书
  邓小平5岁进私塾发蒙。私塾先生认为他的名字有所不恭(孔子才称“圣”),替他改名叫邓希贤。这个名字他用了十好几年。
  6岁上,邓小平进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念书,读了一些“四书”“‘五经”。11岁,他考入广安县高小,这是广安县唯一的一所小学。14岁,他高小毕业,考取广安县中学。但没念多久,就接到父亲捎的口信,让他去重庆进“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在当团练局长时,曾和一个姓郑的土匪结仇。后来,这个土匪接受政府招安当了师长。惧于对方报复,邓文明避难跑到重庆,一住8年。正是由于他到了重庆,才得知有留法勤工俭学这等新鲜事。他把儿子从乡下找来并送出国留学,使儿子从此走上了一条非凡的人生之路。
  1919年9月上旬,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正式开学。该校招生对象是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程度的青年,共招收100余人,分两班上课。课程有法文、代数、几何、物理及工业常识等。据邓小平的同学江泽民(此江泽民并非现任总书记江泽民——作者注)回忆:那时候邓小平精力十分充沛,话不多,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1920年7月19日,经过一年学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生在重庆商会举行毕业典礼。经学校考试、法国驻重庆领事馆口试及体检,合格的有83人。邓小平即是这83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和他的同学们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经39天航行,于10月19日抵达马赛,旋即转汽车前往巴黎。
  到巴黎的当天,邓小平与前来迎接的聂荣臻相识。聂是四川江津人,早一年到的法国。邓小平称聂为“老兄”,自此结下了长达72年的终生友谊。
  10月底,由华法教育会安排,邓小平被分到诺曼底的巴耶男子中学读书。他在这所学校只念了5个月,便因为付不起一个月200多法郎的开支而失学。这几个月留给他的记忆是“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从此,他开始了在法国长达4年多的“马老五”生活。“马老五”是中国学生对“杂工”的谑称,在法文中,“杂工”发音为“马篓五”。
  这4年多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在施奈德工厂、哈金森工厂、雷诺汽车厂等打过工,干过轧钢工、扎花工、制鞋工、钳工等工种。
  虽说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入学的愿望,但邓小平自离开巴耶中学后就再也没有进过任何一所法国学校的大门。除了以后进过短期的苏联“中山大学”外,他再没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以,他曾对子女们开玩笑说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的知识和智慧,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靠自学和实践积累而来——他读的主要是社会和革命斗争这本无字之书。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法国这几年,正好是他长身体的时期,由于经常食不果腹,靠自来水下面包充饥,以致于影响了他的正常发育——这位中国和世界未来的伟人就这样长成了小个子。
  最初的职业革命家
  “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萧朴生和汪泽楷。”这是邓小平在一份思想自传中对他在法国加入团组织的简单回忆。
  邓小平是在蒙达尼入的团,但入团宣誓会是在巴黎举行的。和他一道参加这个宣誓会的有后来成为中国妇女运动著名领袖的蔡畅。由于蔡畅比她年长4岁,他一直称她为“大姐”,而且,他还叫蔡畅的丈夫李富春为“大哥”。李、蔡夫妇则亲热地叫他“小弟弟”。在巴黎共青团支部工作时,有一段时间他还和这对“大哥大姐”住在一起。他和他们这种亲如手足的感情维持了一辈子,直到李、蔡夫妇都先他逝去。
  1923年初,周恩来成为中共旅欧支部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者。邓小平从此开始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当时,旅欧支部创办了一份机关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周思来身兼编辑、发行和主要撰稿人的重任,而邓小平则负责刻蜡版和油印。他刻印的字迹隽秀清晰,装订的杂志简雅美观,大家都称他是“油印博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