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竞争中能发展友谊吗?/(问题讨论)“提防”不是社会主义竞争的必然产物 竞争会伤害友谊吗政治
 

在竞争中能发展友谊吗?/(问题讨论)“提防”不是社会主义竞争的必然产物 竞争会伤害友谊吗政治

发布时间:2019-04-08 04:33:47 影响了:

  读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短篇杰作《品质》时,开始我不理解,仿佛能捕捉各种靴子灵魂的靴匠格斯拉兄弟,制作的靴子无比精美,却卖不掉;而人们竞相争购大制靴公司粗制滥造的靴子。结果,格斯拉兄弟倾家荡产,双双死于忧愤饥饿之中。原因何在?大制靴公司有钱做广告,大肆吹嘘自己的产品,垄断靴子市场;而格斯拉兄弟制出艺术珍品般的靴子,却无人知晓。这,就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竞争。它使腰缠万贯的富翁加冕,对惨淡经营的小业主落井下石。胜利者为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除实行技术上的提防、封锁外,还采用**、撒谎等各种卑劣手段打败对方,置人于死地。
  这样的竞争是残酷的,有碍于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为之唱赞歌。但不加分别地说“相互提防在整个竞争过程中是必然的”,“没有提防,无所谓竞争”,也是不妥的。提防的出现,不是竞争固有的弱点,只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的弊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对立,竞争的各方不是冤家对头,而是根本利益一致的同志;竞争的目的,也不是为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从本质上说,竞争者双方不需要有提防之心。
  这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真要弄明白,见之于行动,也不很容易。我上中学时,曾抱定一个信念:“得防着他们点儿!”学习上很差的同学,我热情帮助,但从不和与我学习上势均力敌的同学讨论问题。我也时常假惺惺地向对方“请教”,目的在于探探对方近来的虚实。为了麻痹对方,自己知道的也说不知道,这用的是“骄敌”之计,以便在考试时出奇制胜。
  上大学之后,要学习的东西纷繁万端,我苦于不知如何着手。这时,有个博识广闻的同学主动给我开了张必读书单;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同学们竞相贡献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灵丹秘方,这对我都是很好的帮助。考试前,同学们又分成若干小组,各自发表学习体会和独到见解,相互提醒在答题时可能疏漏的地方。平时,谁有了新的创见或新的思想,班里随时举办学术讨论会进行交流。在这样的集体里,谁还能想到去提防自己的同学呢?四年的大学生活,同学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的一位哈萨克族同学在留给班集体的纪念册上写道:“当我在遥远的西北边疆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将不感到孤单,因为心里藏有最珍贵的同学情谊。”
  这是个多么鲜明的对比!我的中学时代即使是处于“大锅饭”时代,我却常存提防同学之心;而在恢复高考制度,通过激烈的竞争考入大学之后,我与同学间却发展了真诚的友谊。奇怪吗?不。摆脱幼稚的虚荣心的束缚,突破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樊篱,在一个伟大的目标下,你将会发现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需要众多有志者的共同奋斗;成功者越多,离共同奋斗的目标就越近。人们一旦抱定这样的信念,绝不会去提防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会从朋友的成功里得到鼓舞。
  《没有提防无所谓竞争》一文中,谈到该厂不让参观者看新工艺的全部生产过程,厂领导还说“我们自己碗里必须有较多的饭,才能分给别人吃一点”,这又该如何解释?这里,并不排除一些人的确存有提防之心。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毕竟是从旧社会脱胎来的,技术上的提防、保密,有其悠久的“传统”。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安徽毫州那地方出产一种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薄如烟云。一州的人只有两户人家能织出这种纱。为了不让织纱技术传诸他人,他们两家世代互通姻缘,女儿不嫁与别人。这种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根深蒂固,今天仍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同时,我们也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新工艺或新发明是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在我国还存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差别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无偿拿出,势必挫伤发明者或发明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还未建立起一套新工艺、新技术的奖励和转让制度前,有些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对别人保留发明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必须把这些实际问题考虑进去,切忌简单化。
  总的说来,提防是自私自利的荒园里丛生的杂草,不是社会主义竞争的必然产物。我们要谴责的、要消除的正是这种危害社会主义竞争的历史垃圾,而不是社会主义竞争本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