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发布时间:2019-04-21 03:48:05 影响了:

  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只有让读书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血肉与精神,才能取其精华化作自己的智慧。朱熹主张读书要“切己体察”,他说:“学者读书,须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这里的“体之于身”就是强调体验和感悟。所以我认为读书万卷,贵在感悟,在用心感悟中思考、体验和创造。在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多元阅读的引领应该当仁不让。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教师有责任引导、启发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帮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学贵有疑”,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读出疑问,且能于无疑处生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作品读懂、读透。深思、慎问、明辨,是读书的要旨。
  每当我们读一本好书,也就是在与一个智者进行交流、探讨、学习,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位学生读了《贝多芬传》后泪如雨下,她在读后感里写道:“如此多的苦难加在贝多芬一个人的身上,多么令人扼腕,令人唏嘘,令人感慨万千。但是贝多芬依然没有绝望,依然没有放弃,他对生命有着无限的渴望,对音乐有着执着的信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重重障碍,而是磨炼我们品行和意志的磨刀石。联系到我自己,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就一蹶不振,想想贝多芬,我是多么惭愧啊!”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在深入的思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才能不断地成长、成熟、成功。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优秀的导航员。学生在阅读中往往能立足文本,但不能去深入地解读和挖掘,不能去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因而感悟不深,质而不疑,使阅读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从不愿提问到踊跃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善于把“读”和“思”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在“思”中加深认识和感悟,以促使学生感悟文本和质疑文本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在阅读中学会体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话告诉我们,读书是“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须要投入自己的情感,缺乏情感的阅读不会有所感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漫不经心的“对话”是不会有所收获的。尽管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不用心去阅读的话,是不会知道哈姆雷特是谁的,更无所谓“情感体验”。所以,以心换心,投入自己的情感,去理解作者文章的情感,用自己的真心,去领悟文本的内涵,才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文学作品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这一目标突出了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能够有所领会和感悟。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通过读书,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增进我们对生活的感知,拓展我们对生活万象的认知领域。
  一本好书,往往启迪着人们敞开心扉,用心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美;从书中体验人生的快乐,从书中感受人间的温情,从书中读懂人生的真谛。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去体验“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名言,因为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读过了尼采的作品中的名句“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你会逐渐明白,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难,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更坚韧,只有这样才能在苦难中站立起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借我一生》,进而了解余秋雨其人其事,进而表达出自己所读之体验和感受,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跨时空的体验。所以运用多种方式,去阅读,投入自己的真心去感悟,才能有所“体验”,才能有所“感悟”。
  三.在阅读中学会创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感悟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这只从近处说,从长远说是培养创造人才,起码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发明素质,此乃对其终生甚至对国家民族、全人类都会起巨大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活动中,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依据词句、自圆其说的前提下,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从而进入新的审美境界。我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一词时,有的同学认为,词中传达了儒家的“用世”思想。“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句子都是苏轼内心世界的反映,都是此时此刻作者抗击险恶环境的有效手段;有的同学则认为词中传达了道家的“避世”思想。作者在“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前用“归去”二字,这正是作者大彻大悟之后的真实体现:宦海的升沉进退,声名的荣辱得失,人生的荣辱祸福,对苏轼来说都已经无悲无喜、宠辱偕忘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有点空濛,又有点禅意。有的同学,“莫听”二字何其坚决,“何妨”二字何其洒脱,一个“谁怕”,斩钉截铁,一个“任”字,坚定不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政治上的多灾多难,苏轼毫不退缩,从容淡定,多么刚强!有的同学则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仿佛让我真切地看到了东坡先生在滚滚的乌云之下,在漫天的风雨之中,披着蓑,戴着笠,物我两忘,悠然垂钓于江湖之滨的情景。”本节课,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多元解读和创意表达,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争论,学生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并且绽放了耀眼的火花。
  郭沫若曾说过,“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在“实事求是”的阅读中“异想天开”地去创造,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用心读书中追求个性解读,在个性解读中追求阅读创意,让书的海洋滋润学生的创造之心,让创造之心为书的海洋带来永不停息的动力。
  综上,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考、体验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师的引领下让我们的学生多读一些好书,多做一些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军,教师,现居安徽凤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