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473例小儿急性上感的物理与药物降温分析|儿童退烧小妙招
 

473例小儿急性上感的物理与药物降温分析|儿童退烧小妙招

发布时间:2019-05-14 03:49:58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73-01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上感进行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473例小儿急性上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常用的物理与药物降温方法和程序。结果:物理与药物降温措施,使473例患者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对急性上感的小儿患者进行科学地降温和护理,不但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更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物理;药物;降温;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可若处理不及时则可发生高热惊厥,当体温高于42℃后,还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在神经系统系统内发生。对急性上感的小儿患者进行科学地降温和护理,不但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473例小儿急性上感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73例小儿急性上感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
  2、 降温前的准备和观察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肢体活动、面色、皮肤温度、末梢循环并记录[1],同时注意患儿发热的时间、有无规律、相关伴随症状、小便的次数与量,观察皮肤是否有出血点与皮疹出现。对虽有高热,却精神良好、行为活泼的患儿,不必急于退热;而有的患儿虽然手足冰凉,但前额、腋窝等处却表现灼热;还有的患儿高热与寒战同时出现;6个月~1岁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一般还没有发育完全,高热惊厥就特别容易发生。有的患儿体温才接近39℃,便会有四肢抽搐的发生,应及早退热。
  2.2 常用的降温方法
  2.2.1 物理降温
  2.2.1.1 降低室温 室温最好能保持在20℃~22℃,同时做到室内环境安静,空气循环良好。对夏季高热患儿,可根据不同的条件,可将患儿移置空调房内;也可放置冰块在室内,或室内地板洒凉水;同时启动电扇吹风,促进空气流通,但要注意避免对着患者直吹。室温的降低,可以使患者增加辐射散热,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趋向平衡,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
  2.2.1.2 注意散热 在冬天,父母生怕孩子受风寒侵袭,多会将婴儿裹得很严实。对这些患儿家属,要开展对应的宣教,详细讲解衣被过厚对患儿的不利之处,以及散热减少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的道理,使其明白患儿发热是由于产热与散热失衡的结果,盲目给孩子保温不利于退热。
  2.2.1.3 温水擦浴 擦浴顺序依次为颈部、上肢、腋下、腹股沟、背部、臀部、下肢,禁擦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适当延长擦浴时间,以利散热[2]。给患儿擦浴用的水温,一般以32℃~36℃为宜;也可将高热患儿置于较体温低3℃~4℃的温水中,以达到扩张毛孔,易于出汗从而降低体温的目的,浸泡时间10~15min即可。但温水擦浴时应避免受凉,合并肺炎、腹泻的患儿应慎用。
  2.2.1.4 冷盐水保留灌肠 对过高热降温困难者,也可冷盐水保留灌肠。方法是用4℃生理盐水进行保留灌肠,灌肠时要注意,灌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每分钟15~20ml为宜,水量为50~100ml。患儿若能放松腹部,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持停留片刻,降温效果会更加理想。
  2.2.1.5 额部冷湿敷 在枕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冰袋可用毛巾包裹以防冻伤。有效的头部降温,可使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脑组织充血减轻,从而降低机体代谢率,促进散热。体温下降1℃,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WHO有关研究证明传统的冷敷、温水浴和酒精擦浴可能导致全身发抖,且酒精还可经儿童皮肤吸收而产生中毒症状,应慎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例如在体温高于41℃时,体温急需得到快速的降低,冷敷、温水擦浴是进行解热治疗不可或缺的辅助措施。擦浴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如出现面色苍白、寒战以及脉搏或呼吸出现异常的患儿,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及时报告医生。
  2.2.2 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不可随意进行,通常在肛温高于39℃、腋温高于38.5℃,方可采用。含有的布洛芬的美林混悬液,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小儿退热及镇痛药物。其特点是可以经口给药,对胃肠道毒副作用较少,更能避免臀部肌肉注射而导致的医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此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一般服药后10~20min开始退热,2~3h血药浓度即可达到效用高峰,出现最佳退热效果,持续时间可达4h左右。安全范围大、毒副作用小,偶有过敏者。对个别一般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持续高热不退的病例,还可采用冬眠合剂等来进行降温。
  2.3 疗效观察 在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时,降温幅度不可过大,当肛温降至38.5℃,腋温降至38℃时,即可逐渐撤除物理降温。同时仔细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体弱无力等现象发生,并在30min后复测体温。如有虚脱表现时,则应及时给予保温,饮热开水等对症处理,严重者给予静脉输液。此外,随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如有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
  正确的高热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起到提高治愈率作用。而处理不当,则上感患儿除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心力衰竭外,尚可进一步损害中枢神经细胞,损害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做好心理护理[3],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小儿,及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以求达到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6.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5-116.
  [3] 杨洪菊,沈传侠,陈松兰,等.颅脑损伤病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护理学杂志,2002,17(10):77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