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_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_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2:31 影响了:

创新发展模式 集聚产业效应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2009年8月,陈仓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大棚蔬菜10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日光食用菌600亩,食用菌大棚300亩;建设现代化育苗中心1处;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8个 、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6个、千头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3个、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园区先后投入资金2.49亿元,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设。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温室709座3156亩,蔬菜大棚2800多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700多亩。建成千头奶牛场3座,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村(场)5个,千头标准化养猪场10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81户。园区存栏大家畜、奶牛、生猪、羊、家禽分别达到0.71万头、0.18万头、12.75万头、0.35万头和53万只。种植优质粮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达到2.17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年来,园区引进陕西鸿盛、陕西大明等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户,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向基地推广16个。2010年全区(未包括高新4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同时,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带动了周原、慕仪两镇运输、农民就业等。目前,园区内约有1.2万农民直接或简接从事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粮生产销售。2010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较2008年的4505元增长2008元,增幅达44.6%。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尚需加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格局还没有建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人才、资金、土地制约明显。园区建设进展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园区大多数农户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意识,设施蔬菜、种养业科技人才匮乏。四是农业产业化亟需加强。园区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基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示范窗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传播农业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和有效途径,加快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良性发展,应抓紧从以下几方面破题。

1、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园区发展。建立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自筹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社会融资、招商引资等有效途径,吸引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相关部门要及时捕捉信息,积极研究、吃透政策。充分发掘园区潜力,认真调研论证,加大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以优势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抓产业招商、用好外力。依托现有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用足用活现有优惠政策,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开展招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示范园区投资建设。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推广等各种服务,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农民会员围绕市场需求增加投入,提高农民专业化程度,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园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扶持和培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业主做强做优,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紧抓国家投资水利项目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大冯家山水库高抽泵站更新改造建设力度,完善恢复园区水利灌溉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园区缺水的制约问题。要加大对园区设施、农产品的保险承保力度,发挥农业保险在补偿受灾损失、帮助恢复生产生活方面的“稳定器”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园区发展带来的损害,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3、创新发展模式,集聚产业效应。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核心,采取各种发展模式,积极构建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框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支持、吸引高科技企业进驻园区,发展生产生态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条。二是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注重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对接,最大限度的提高科技园区自身资源利用率,着力建设园区生态链,使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推进畜--沼--菜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农民以入股、出租、转包等形式自愿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园区聚集,促进规模化经营、推动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强企业管理,健全服务体系。按照“基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的原则,实行“三卡”管理、五户联保,落实农户、基地、质监员三者责任,购置检测仪器,对基地生产全程控制,使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同时积极整合涉农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技服务体系,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种技能培训项目,加大培训力度,普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加快农资供应服务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场信息化建设,全力扶持园区快速发展,以带动农户生产,帮助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品牌农业、订单蔬菜,开展“农超对接”。

共青团开展“面对面”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意见》(云青联〔2011〕38号)的统一要求与部署,按照《关于转〈发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开展2014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为切实增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团组织、广大青少年的实际联系,探索多种沟通形式,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近距离沟通搭建平台,***区团委大力推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加强青少年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维护好、实现好青少年利益,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环境。关于此次活动主题“净化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团区委深入了解全区青少年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一、当前的现状以及调研的意义

伴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和广泛应用,网络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暴力、色情、迷信、赌博等不良信息也趁机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为此,共青团中央把今年面对面活动的主题之一确定为“净化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目的是让那些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青少年儿童能够在丰富的网络文化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杜绝网络不良信息侵蚀他们幼小的心灵,危害他们的健康成长。

根据《2012年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较2011年增长了5.4%。其中,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含10岁)的学生占到61.8%,28.1%的未成年人在7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不仅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具有崭新的特征,在发展规模、传播功能等方面后来居上,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的“第一媒体”之势,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影响。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和使用新媒体的群体,已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新媒体在青少年使用状况如何,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并围绕以上问题开展简要调查。

二、当前的网络和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使用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青年的潮流,呈现万紫千红的状况。调查显示,玉溪师院青年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比例从高到底分别是:QQ空间69%,校园网46%,手机电视39%,微博40%,网络游戏35%,手机WAP32%,手机报和电子邮件30%,社交网站(人人等)20%, BBS10%,电子杂志9%,播客6%,IPTV(流媒体视频)4%。总体来看,青年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种类已多达19种,使用QQ空间的比例达到6成以上。

(二)使用新媒体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调查显示,聊天交友分别为64%、75%,看电影、听歌分别为62%、68%,更新博客、微博均为45%,看新闻及评论分别为33%、43%,下载资源分别为44%、42%,收发邮件分别为25%、33%,其他如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帖和灌水、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看帖子、在线玩游戏、看招聘信息、网上电子商务、更新个人主页、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等都有不小的比例。

(三)新媒体给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调查均显示,娱乐,学习后的放松64%,查找学习资料,得以更好的完成作业69%,遇到难题时,询问的好去处,比如百度知道70%,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56%,方便与同学们的交流47%,让我与老师交流更方便21%,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59%,增加了与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广大学生表达思想观点和倾吐心声的理想选择56%。

(四)不合理使用网络也对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调查显示,43%的人经常上网上到12点之后才睡,影响第二天的上课的精神状态;64%的人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耽误学习;40%的人表示别人上网时,影响了他的正常学习生活;38%的人认为网上有一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学习生活;25%的人表示会利用网络抄袭作业。可见,网络给我们带来较多的消极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成以上的同学熬夜上网,6成的同学喜欢网络游戏。

三、调查的结论

(一)游戏和色情成为危害青少年网络学习的两大因素

最近,一家顶级的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一个骨骼效应:即当人们面临一个难题的时候,作为生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浮现在他们脑海的想法,首先就是会向谷歌搜索。开发商在制造色情或游戏的时候,的确是利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用了心理学来吸引未成年人,在多长时间会给你一个反馈以及错觉、强化等原理,一个孩子要想抵抗网络的吸引,是非常困难的,好比说一个人在跟一群人拔河一样。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推出去,网络本身就在吸引孩子了,你还要去指责他,打骂他,他只能奔向网络了;父母一定要跟孩子站在一边,如果说孩子还没有陷入其中最好,陷入了,父母就一定要帮着孩子把他从那里面拉出来。

(二)新媒体冲刷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人的行为限制变小,道德判断力削弱,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模糊起来,最终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律能力较弱,比较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网络监管、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等,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互联网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工具。

(三)新媒体使德育主体的教育效果下降。新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又鱼龙混杂,传播的形式各种各样、传播迅速及时,特别是自由交流的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和教育,更排斥教育主体的灌输,这样就削弱了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效果。现阶段青少年的思想变化之快、思维方式之敏锐、从众心理之严重,已经到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地步。社会风潮影响,加之一些共青团委的空架子、不作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青少年群体开始大面积出现极其明显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诸多成年社会问题,而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群体的信仰缺失甚至是思想意识多元化发展,若听之任之、放之随之,青少年信仰问题将会上升为以后制约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

(一)促进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正确认识网络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不要回避,可以尝试着和少年儿童共同构建网络的微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第一步。要想帮助青少年正确上网,预防孩子网络成瘾,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网络知识,特别是对新生事物的了解,包括网上的一些电影,一些新游戏,父母要能够及时地去了解一下,这样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才会有共同的话。青少年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最大。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微环境。比如孩子一打开电脑,有些网站就会自己跳出来,这时父母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共同选择,找到家长认为适合孩子,又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喜欢的一些网站,放在子女电脑中比较容易点开的位置。这样一来,父母便容易与孩子建立起较好的亲子关系。而不能是孩子在看什么你完全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你也不知道。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从网络的方面逐渐满足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之间做到知己知彼。 (二)要利用各种新媒体畅通教育渠道。QQ、微博等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学生群体,成为青少年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网络沟通信息的主要途径。要充分使用这些新媒体,建立信息发布和教育平台。在制作新媒体素材时尽量做到快捷、海量、互动和图文并茂,语言尽可能生动活泼、与大学生贴身贴身共舞。

共青团干部要自觉地学习使用新媒体,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在网上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回复他们关心的问题,把网络运用转化为一种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和修养途径。

(三)针对覆盖面广泛的互联网空间,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合理面对互联网信息。

1.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意识形态的关系。

当前,主导互联网的国家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拥有信息优势和网络霸权,可能会利用网络优势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宣传他们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加上当前网络上大量新鲜、真实的信息对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冲击,使一些青少年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却对网络上一些潜含的西方意识形态、大众文化非常的痴迷,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教育青少年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精华,引导青少年立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网络虚拟交往和正常人际交往的关系   网络交往具有广泛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可以使人们扩大交际面,与各类朋友畅所欲言,获得交友的快感。但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人们可能会消极对待现实世界,只愿在虚拟世界中享受人生,造成现实自我的缺失,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尤其不利。因此,我们要帮助青少年控制对网络的交往的迷恋程度,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关系,既通过网络扩大交际面,又重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虚”“实”结合,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网络信息的吸收和鉴别的关系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类信息都可以任意传播。因此网络上除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外也充斥着大量的网上垃圾。尤其是一些不法网站为了达到商业目的,更是上传大量有害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信息,使许多青少年沉迷其中,欲罢不能,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教育青少年鉴别网上的各种信息,引导他们将网络用于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游戏娱乐。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杜绝各类色情信息、有害游戏在网络上得传播,同时还可以开设类似青少年论坛等网站,作为宣传阵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使互联网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工具。

(四)立法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

美国近8年间颁布了四部法律,在《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中还要求全国的公共图书馆为互联网安装色情过滤系统。其做法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明确的分级制度,便于实际执法中对违法信息内容和游戏的识别、鉴定。二是对违规网站和经营者、有网络性犯罪污点的人纳入黑名单全国分布。德国内政部下属的联邦刑警局24小时系统地跟踪、分析互联网上的可疑信息,尤其是涉及儿童色情犯罪的信息。韩国政府从管理、立法、监督和教育几个方面采取行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实名制的实行,对企图通过网络从事不法活动的人来说是一种威慑。特别是在不适宜青少年浏览的网站,由于规定使用者浏览前必须填满准确的身份证号和姓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网站与未成年人隔离。也让那些在网上发布有害信息的网民三思而行。只有制定规范性文件,形成制度,明确了各有关管理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加强网络与网上信息的安全监管,对违反国家规定提供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的网站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强化接入管理,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查接入网站的许可和准入手续,认真做好接入网站的信息服务情况和运行情况的监督,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从事违规违法活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网站。互联网协会等社会团体也要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倡导网站自律,网民绿色上网,引导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规范内部管理,完善信息发布的管控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

我们相信通过全区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必将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阳光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儿童及青少年网络安全,让他们能够在绿色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异常尖锐,我国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化的增长模式。所以说,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根据**省、**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我办对我市的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农业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省东北部燕**麓,北倚长城,西顾京城,南临津唐,东**沈,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人口61.6万。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板栗之乡,国家园艺产品示范县,国家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中国香菇之乡等。

1.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平均日照时数2714.8小时,平均气温10.4℃,无霜期180天,平均降水量748毫米。耕地面积80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油料总产量4.5万吨,蔬菜总产量63万吨,其中食用菌总产达12万吨。干鲜果品面积56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5万吨,其中京东板栗35万亩,年产近1.5万吨;以猪、牛、鸡为主导产品的畜牧业资源十分雄厚,瘦肉型猪年饲养量130万头;牛饲养量25万头,其中奶牛3万头。畜禽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和林果业成为全市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2.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近几年,我市强力实施“龙企**”战略,大搞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迅速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4家,其中**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美客多食品集团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野物产实业有限公司、**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山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安食品有限公司和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蔬菜加工、板栗加工、果品加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和林板加工六大产业群体,年可加工转化果品17万吨、蔬菜8万吨、粮油 6 万吨、肉类3 万吨、木材2万立方米。先后开发出栗仁、栗酒、果奶、酸枣汁、速冻果片、罐头、腌渍菜等20类230多个产品,其中,栗源、山源和珍珠栗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广野渍菜,蓝猫酸枣汁美客多、燕春罐头等12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栗源”“美客多”、“广野”、“山源”、“部落”、“珍珠王”、“燕春”、等8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特别是“栗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3.农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先后完成了11.2万亩无公害蔬菜和54万亩干鲜果品生产基地环评认证,并建成省内一流的县级农产品检测站,为提高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有5种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以小包装栗仁、腌渍菜、食用油、水果罐头、小杂粮为主的8大类170多个品种先后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成为**出口创汇主体。

4.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境内有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1.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59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1.09亿立方米,地下水1.99亿立方米。平原机井1.5万眼,灌渠灌溉面积15.2万亩,水浇地面积7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1.4万亩。

二、我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近几年,市政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新型沼气工程。全市沼气池总量达到5万多个,占适宜建池户的53.3%,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实施沃土工程。从2006年开始广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沃土工程,推广面积61.2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3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2-5个百分点,减少不合理施肥1400吨,增产粮食1.7万吨,增收节支4000多万元。

由于我市各地地形、气候、资源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目前主要四种模式。

1.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植物生成—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连接起来。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不仅防治了环境污染,而且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储粮、保鲜、发电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和沼渣,可以种稻、种菜、种果、浸种育苗、饲养畜禽、养鱼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我市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一建三改”模式。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主推模式是“一建三改”。这种模式主要是把沼气利用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引导农民同步改厕、改圈、改厨。产出的沼气用于烧水、做饭、照明;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追肥,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沼液还可用作添加剂喂猪,节约饲料。通过调查,我市的沼气使用率达到86%,“三改”率达到88%以上。我市平安城镇刘各庄村、建明镇高各庄村“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主要用于沼液浸种、大棚蔬菜、果树叶面喷施、沼液、沼渣做底肥、追肥等,年户均增收节支达到2000元以上。

二是“多位一体”产业模式。这一模式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以农户庭院为依托,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生态农业及设施农业技术,配套进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推行农户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成无害化、农村进步小康化。具体模式包括,非养殖户发展“二位一体”(厕所、沼气池);养殖农户发展“三位一体”即“猪—沼—果(菜)”等模式;规模养殖户、设施农业生产区,发展“四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沼气池)和“五位一体”(厕所、保温畜禽舍、温室大棚、青贮池、沼气池)模式。如我市崔家庄乡后**村高海龙将沼气、猪舍、厕所结合,组成沼气“三位一体”综合利用体系,自家5亩葡萄园全部用沼液、沼渣喷施和灌溉,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不仅实现了无害化管理,还平均亩增产800斤左右,全年增收节支超过13000元。还有我市的小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集“酒—牛—沼—果蔬”为一体,在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生产了深远的社会效益,造福于民。

2.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特点,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了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市主要有二种形式:

一是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等。如我市的团瓢庄乡结合果蔬菜生产现状,从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防治病虫等关键技术入手,在果树下种黄瓜,利用果树夏季遮荫可将生长期从夏季延至秋季,提高了肥料及防治药剂的利用率,不仅提高黄瓜产量,而且保证果园水果产量,达到高效立体栽培的效果。

二是立体种养型。如我市西三里乡老丰沟村在栗树下养栗蘑,刘备寨乡在玉米地里养蚂蚱等。

3.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主要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如我市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美客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即采用此种方式。

4.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以生态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的设计融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区,应用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技术,合理构建不同功能区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续再生能力的综合生产结构,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一种循环农业模式。它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融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环境保护为一体,通过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该模式主要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构建集农业种植、养殖、农业观光、度假、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发展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的生态型、科技型观光农业,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如我市兴旺寨乡何家峪村的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园,东**乡和娘娘庄乡的樱桃和香白杏采摘园等,都是由传统的蔬菜、林果生产转向集蔬菜、瓜果为主体的观光农业,并由此带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三、我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不够。目前对循环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剧对自然的索取,忽视资源、环境等指标,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二是对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价值度量问题认识不足,少数农民缺乏循环农业生产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施肥、过度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利用,造成生态失衡和破坏;三是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缺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准和行为规则。

2.缺乏资金投入。资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长远来看符合农民的利益,但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较工业最大的弱势是循环经济的实施者和收益者都是资金缺乏、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农户个体,不仅投资基础薄弱,而且难以满足中长期发展对大量资金的需求。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近年来,在我市农村沼气建设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畜圈、厕所、厨房的“三改”配套率不高,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支撑,它包括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制度体系、农业质量和环保标准体系、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农业法律保障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市逐步加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从全市来看,这项工作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有些地方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这种状况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四、我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制定规划。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而发展循环农业,建立循环农业经济新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长期规划,加强对循环农业主要指标的分析及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2.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的综合,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环境温和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控释肥料的应用,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新方法,推广精准施肥等新技术,将微量元素与有机肥混合配方使用,同时结合其他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要完善“猪-沼-菜、猪-沼-果”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粮食、蔬菜、果业、渔业等产业,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利用人畜粪便入池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3.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乡镇、村级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循环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使农民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会议、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节能减排十大技术。要大力示范沼气利用、秸秆气化、稻草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循环农业技术的成果。要积极开展循环农业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降低生产成本。

4.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推进循环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引导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导向,也是衡量和检验循环农业发展成果的标准。应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都有标可依。通过开展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认定和农产品市场速测等工作,把标准化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效阻止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城乡居民餐桌,促进符合循环农业标准体系的农产品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5.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完善流通体系。要按照循环农业的要求,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鼓励各类企业发展涉农产业,发展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和外向型农业,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升级。要加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购销组织、各行业协会建设,设立农产品直销窗口和直销点,构建循环农业产品销售网络,促进循环农业产品市场化、外向化。

6.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大对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在财政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好国家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循环农业的投入,促进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