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艺术的赞歌,,文化的呐喊】唱赞歌艺术节目
 

【艺术的赞歌,,文化的呐喊】唱赞歌艺术节目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8:49 影响了:

  【我解读】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俗文化”中的第三篇文章。“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显然,学《吆喝》不是学“吆喝”,而是要让深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学生了解民俗民生,关注民间文化,体悟民俗文化艺术中的精神内核。作者运用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解读《吆喝》,可以以“艺术”一词为突破口,从四个层面:“叫卖艺术”、“声乐艺术”、“生活艺术”、“文化艺术”,一步步品味揣摩文章介绍吆喝的语言,从而品读“吆喝”的内涵和魅力。
  一、体会叫卖艺术
  老北京的吆喝是一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文中所列举的那么多吆喝声中,很少有卖什么就吆喝什么的,吆喝者都对自己的吆喝进行了创作。比如,“葫芦儿——冰塔儿”, 运用了文学中的比喻修辞,葫芦儿像冰塔,一是形状像冰塔,二是葫芦外层的糖像冰塔一样晶莹剔透,多诱人。仅用两个字,既简洁又生动。这么吆喝风格迥异,包含着创作者鲜明的个性,有简有繁,有实有虚,短短几个字,用上各种文学形式和文学手法,吆喝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再者,这些吆喝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用感叹词、儿化音。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京腔京韵,是地道的北京吆喝。
  二、体验声乐艺术
  这些戏剧性的叫卖艺术,老北京人不是靠读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这是一种“声乐艺术”,文章多处提到了“唱”吆喝。如,“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了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凄厉动人”的声音有感染力,颤音能表现自己的悲苦、不幸的处境。“挑高了嗓子”是为了让更多人听见,断断续续的低声,则让人顿生悲悯同情。老北京的吆喝如同歌唱,讲究发音的技巧,讲究对声音的运用,不同的吆喝就是不同艺术风格的体现。北京的吆喝大王王臧鸿先生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吆喝,要有艺术性,瞎喊则不行。”
  三、体察生活艺术
  从第4段、第10段可以看出来,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生活是艰辛的,收入是微薄的。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那么的坦然乐观,你看,卖馄饨生意人的殷勤周到,卖硬面饽饽的质朴厚道,卖柿人自得自乐,就连生活没有着落的乞丐也能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窘。因此,吆喝这种民俗艺术不仅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而且折射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尤其是底层人民对待生活质朴热情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写作中,作者还辅以自己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和一些想象和联想,传递出对童年生活的怀想,也蕴含一种深深的悲悯,更饱含着深层的敬意和会心一笑的释然。从这个层面上说,吆喝又是生活艺术。
  四、体味文化艺术
  吆喝是北京城的缩影,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人情即文化。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写到:“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吆喝,是老北京小生意人的经商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形态。”所以,吆喝也是文化艺术。它成了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成了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但是,从文末的“倒还剩一种”、“并没失传”等字眼,可以强烈地让痛心于吆喝这种文化的渐行消失中。读完全文,灵魂深处不禁发出了强烈的呐喊: 留存一声吆喝,保护民族的根!
  【我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读“吆喝”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吆喝”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以“艺术”一词为突破口,按照“叫卖艺术”、“声乐艺术”、“生活艺术”、“文化艺术”的步骤,品读“吆喝”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品味“吆喝”的“生活艺术”、“文化艺术”。
  课前:课件展示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茶馆等一组照片,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吆喝
  师: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北京的特色就俩字——京味儿。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去亲近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
  二、整体感知——认识吆喝
  吆喝是什么?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解释“吆喝”的?
  (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出示“艺术叫卖艺术,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
  什么叫“带戏剧性”?
  (就是有意思)
  这些吆喝有意思在哪里呢?
  三、重点研读——走近吆喝
  (一)叫卖艺术
  文中提到的吆喝有两种,一种是有吆喝词的,一种是没有吆喝词的。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吆喝中的吆喝词。
  课件出示文中的吆喝词:(略)
  你觉得这些吆喝词有意思吗?请选一句说说。
  如:“馄饨——开锅”,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人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口感也酥脆。
  “葫芦——冰塔”: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塔”,又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样子又好。
  栗子味儿的白薯 萝卜赛过梨:借甲物形容乙物
  (试读、结合吆喝前后描述性文字分析,再读)
  小结:这些吆喝太有意思了!难怪作者说这是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