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做好高校舆情的监测与应对]舆情监测平台
 

[如何做好高校舆情的监测与应对]舆情监测平台

发布时间:2019-06-13 04:24:26 影响了: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高校舆情可以理解为:“在高校这一空间范围内,围绕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事项,作为主体的师生持有的看法、态度、观点、情绪等反应”。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一群思想活跃、同质性强的青年学生,他们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极高的责任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表达意见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网络上发表想法就是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舆情关系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一旦处理不好,将导致舆情危机,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所以,对高校舆情工作的重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领导层对高校舆情当前的状况、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要了然于胸,并积极主动加以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把握高校舆情的特征,以及发生的规律,因势利导,化解矛盾,提出应对舆情危机的对策,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中出现的情绪化、流言化、非理性化倾向等诸多问题,对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舆情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我们需了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1、自由性。由于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每个人都有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权力,网络上更能体现言论自由,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通过BBS、新闻的点评、博客、微博等方式,立即发表看法,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大多是网友都是通过匿名的方式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应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网络舆情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而高校舆情,是居住相对集中的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彰显他们价值观、生活观。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网络,他们敢于表达,富于质疑,活力无限,他们的价值观在与社会的接轨过程中不断成型,但是,仍缺乏各种的处世经验,情绪落差大,自控能力差,易于随波逐流。网络的自由开放性与这些特殊的舆情主体相结合,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会煽动他们来发布各种负面虚假的信息,这对高校的学生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对构建和谐校园也是比较严峻的考验。
  2、即时性。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舆情的传播方式更加形式多样,手机和网络成为大众传播工具,人们的话语权更能充分发挥,大量的舆情迅速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而高校舆情传播比起一般的舆情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了较高的时效性,一些重大的事件、突发事件通过各种媒体迅速的报道,师生们都能在获取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内就发表言论、看法,进行互相交流。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学生在网络意见表达时往往较真实地反映自我情绪,同时也造成意见表达的随意性和偏激性,缺乏理性思考。也许有时候一个热点的报道加上部分网友的情绪化意见,就可能成为某种突发舆情事件的“导火线”,然后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从某些层面来看,高校的负面舆情是直接诱发高校群体事件的催化剂,是高校稳定的绊脚石。
  3、多样化。教师和学生是高校里面人群比较密集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校引进了许多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去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同时,随着国家大学的扩招政策,更多学生聚集在高校里生活、学习,他们对社会的热点关注要强于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员,他们有思想,有智慧,有热情,有头脑并且富于创新精神。但是,他们的工作,学习情绪还够稳定,容易左右摇摆,易于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90后的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敏感,易冲动,个性化明显,使得舆情有着越来越不同的特质,更容易引起波动,甚至产生动荡。
  4、少数性。
  根据中国舆情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园BBS论坛上的活动中,那些“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学生人数要远远低于“只浏览文章”的学生人数。这就是说,在校园网络论坛中,大部分学生其实并不参与讨论,高校的网络舆情一般是由少数人引起的。但是,正是这些“少数人”,往往能够独具慧眼,发现和捕捉具有代表性、方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引领舆论的潮流,从而掀起轩然大波。作为高校的领导层,对“少数人”的意见不可小觑。
  高校舆情监测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经势不可挡,渗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各种价值观与文化激荡,虚拟、互动的特点使得学生把现实的学习、生活娱乐延伸到网络上。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热情推动了高校舆情的发展。高校舆情在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同时对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影响也不断的加大,既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断改变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据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师生影响很大的占61.7%,有点儿影响的占26.1%,没有影响的占12.2%”。因此,我们要指导高校舆情监测的具体内容。
  监测学校论坛学生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例如,高校的论坛上常常看到对宿舍、食堂、教学管理等校园生活的谴责,指控等。学生对这些问题稍有不满,第一反应就是上BBS“顶上十大”,然后希望给校长看。这使网络在推动校务等方面发挥着较强的舆论监督功能。
  监测校园网络社区一些已经侵犯人身权利的话题
  2007年,杭州市《新闻晨报》报道该市一所高校女生在校园BBS上发布“卖身陪读”的帖子,引起各大媒体关注;2009年12月,清华水木社区BBS上的“C语言门”事件中,网友发帖自曝女友劈腿的故事。由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很多事件的主角其身份很容易被“****”,从而对当事人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
  监测学生在网络上组织学生运动
  “如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当奥运火炬传递到法国巴黎的时候,发生了‘藏独分子’冲撞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并抢夺火炬的事件,随即就有网友在水木清华BBS社区上倡议抵制法国企业家乐福。该倡议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蔓延到手机短信上,然后学生们采取了实际行动,传统媒体随即介入,与网络媒体互动报道,使‘家乐福事件’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成为社会热点,一时震动中外。在中亚、东欧和中东、北非‘颜色革命’都有网络推动的背景,这一点尤其值得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