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奏响学习“序曲”,学会自主学习】
 

【奏响学习“序曲”,学会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9-06-14 04:03:42 影响了:

  序曲,亦称“开场音乐”,是整个乐章的前奏。预习如同“序曲”,其使命是为课堂学习做铺垫,作用显而易见。预习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但有些老师认为,预习折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孩子会局限于课文中的语言和思维,失去了宝贵的语言训练的机会,同时也打破了“课文的神秘性”。《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料”生产,“备犁”耕地,“备战”打仗,“备课”上课,当然学生“备学”方可学习,这些都是“预”。
  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呢?应在“读”、“疑”、“思”、“查”上下工夫。
  一、勤于“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在预习中不容忽视,读中想,读中悟,读中品,多角度地感知文本,才能真正“其义自见”。
  课文,如同梳理长发,需一步步来。预习这篇课文时,读书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三梳”:一梳,通文本。要求流利连贯地通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总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注意读准字音新词,画出课文中难读的字或难理解的词,然后利用工具书查出这些字词的音、形、义,锻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识字,自我识字的能力不断提高,也为更好地理解全文打下基础。二梳,理思路。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走近文本,进一步感知理解,了解课文中心思想,理清课文脉络。三梳,想圈写。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动笔读书的重要性。读过后,想一想写一写段意,然后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中心句画上浪线,总起句画上横线,重点词下画圆圈,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可在旁边打上问号,读到好词好句,可在书页空白处写一写体会。通过眉批、尾批、注释等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学习的内容,养成边读边想边写的好习惯。这样,当老师在讲读文本时,就能有目的有重点的聆听,许多知识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贵在“疑”
  朱熹曾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是学。”引导学生勤思考,勤提问,让大脑运转起来,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课堂气氛活跃了,时间节约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了。
  例如,《梦圆飞天》这篇有着时代气息的课文报道了我国“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预习卡片,就这篇文章提出一些问题写在卡片上,准备课堂提问:“文中特意写了杨利伟眼中的地球,有什么特殊含义?”“总指挥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的期待与信任,他期待什么,信任的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通过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时,心中便产生了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相符时,就会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在“思”
  如果说文本中心是教学圆心,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着这一点进行画圆的过程,当然预习也不例外。预习时学生围绕文本中心,抓住关键词语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前进入探究的“前沿阵地”,进行实战演练。在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牵一词而动全文”。
  四、用好“查”
  有些文章容量大、内容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也可能学生从来接触过的,因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可以到网上或其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提前预览,初步掌握。待到课堂上,可将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学生动手查资料的习惯才能得到锻炼。《恐龙》一课是同学们感兴趣,但又不是十分了解的课文,为了让学生学好这篇知识性课文,积累相关知识,课前充分利用图书、网络、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等资料了解恐龙生活的年代,环境、特点、习惯,已经恐龙灭绝的原因等等。课堂上因为有了课前知识的储量,学生争先恐后地滔滔不绝,这样不仅对文本进行了适当地补充,而且还将文本拓展开去,课堂显得尤为的丰富、生动、有趣,学生越发兴趣盎然。
  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学生预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学生在这样的预习演练中,生字词掌握牢固了,知识储存丰富了,学习兴趣也浓厚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