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9-06-19 04:49:06 影响了:

  摘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点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进行反复纠正。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得是否扎实,原理和规律的应用是不是准确灵活,考场发挥能否正常,就取决于日常学习中的各种行为习惯。
  关键词:分析思考习惯;口头表述习惯;抓关键环节;叙简明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97-02
  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既抽象难以理解又形象具体,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建立理想化模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点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一、教学设计中的分析思考习惯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对接触到的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感觉到能看得懂,听得懂,在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中却思路茫然一片。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示范作用,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分层次、多角度、逐步分化地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浅表的现象、具体的条件,结合物理原理进行分析推理,进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点明关键因素需考虑周全、有深度和广度。
  1.思考的层次。先从问题的浅层次开始,结合物理原理进行推理判断,再进入深一层次的分析。此时,物理过程已明朗化,应用的物理公式和规律也基本确立,但问题的分析每每都存在某一个关键处,此处一定要有思维的停顿,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独立完成。如:有关电路的实验设计题,首先从题目字面看准测量要求及元件量程的限制,再考虑电路形式,无非是电压表的并联和电流表的串联,常规形式达不到要求,可考虑小量程电压表的串联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并联。
  2.思考的深度。浅尝辄止,指的就是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学生在考虑问题的失误处也往往在于此。避免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步步逼问”,层层深入,可以是具体过程中某一参量变化的分析,也可以是物理原理中某一个量的理解。例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作曲线运动时动力学方法和功能方法如何配合应用。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时总会把物理过程分析得透彻,进而触及到一定深度的问题,以避免出现漏洞造成失误。
  3.思考的广度(横向延展)。要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面和分析方法必须要有广度。物理知识点、原理及规律是有限的几个,物理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多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分析方法。因此,分析题意时要横向延展相关知识点,如:力学中的相对运动,s、v、a都是相对选定的参照物时,可提到电磁学中导体相对磁场作切割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其中,v是导体相对磁场的速度等等。借习题这个载体,巩固相关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中的口头表述习惯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顾此失彼造成解答错误。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示范用语专业化,思维程序严密性,而且要给学生示范规范的的解题步骤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学生用简明扼要的方法口述分析。让学生养成一个循序渐进、合理规范的解题习惯。
  1.抓关键环节。问题分析的始端是题目中的各个信息点,由学生点明并阐明观点。如:圆周运动中,物体一定会有向心力,否则运动方向无法改变,恰好通过最高点有最小向心力。把握好各种方法的条件和特点。教学设计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要点及来龙去脉,对物理过程要微观细思和宏观控制。
  2.叙简明步骤。学生听课对问题的认识只是浅层次的,而让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观点叙述出来,是需要一个整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在叙述主要的原理规律及应用理由时,只有完全理解了这些原理规律、思路清晰,叙述中才不会出现错误或漏洞,或者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排查下达到完善。
  3.敢于提出新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涌跃发言,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备课设计效果更广更深。这主要在于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思想,敢于提出新问题。课堂的彩点和亮点不断出现,使教师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对知识或方法的掌握更扎实。这种良性循环大大增强了师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设计中的书面表达习惯
  分析题意后,大概了解了题述的物理过程,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要规范地写出解题程序。如果假设字母不清,图示条件遗漏,就会造成原理式不完整,只有书写习惯规范,才能写出严密而全面的解题步骤。
  1.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可使学生清楚定理、定律应用的对象,及应用的过程、状态。例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涉及到两个、三个甚至四个物体,先有AB物体作用、再BC物体作用、最后又AC物体作用,状态有初态、中间态、末态。能说明是对哪个物体、在什么过程、哪个方向上应用守恒定律,就不会漏、添动量。文字说明时对几个未知量假设字母,不至于出现字母混乱,影响解题思路的现象,使解题步骤更清晰明了。
  2.建立情境的图示。把题意和自我推断的物理过程、物理量的变化及转变,用一个过程情境图表示出来便于综合分析。一般的曲线运动,必须通过图示:受力分析且抓住初始状态,才能确认物体的末位置及下一阶段的运动,做功情况、守恒定律的条件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多一力少一力或极值判断失误,会造成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不相符合的矛盾。因此,建立物理过程的受力、运动情境图示是应用规律列式的重要前提。
  3.应用规律的数学式。物理规律大多是借助数学公式表示,物理结论大多也是借助数学公式的计算、数学图像的分析得到的。因而,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数学式表达出来的,高考的评卷标准也是依据所列原理式给分。由物理过程列原理式时,不漏项不加项、正负功及矢量符号正确、物理量确定值及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正确又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前两个环节铺垫到位,此环节迎刃而解。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若只注重方法、思路技巧的培养,误导学生专做一些难题偏题,忽视基础练习,不但会导致学生知识上存在缺陷,时间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是很清晰了,概念也模糊了,轻视题目中简单浅表的信息点,造成高考中简单和中等的80%题的得分率并不理想。因此,加强概念的理解,规律应用步骤的训练,点名学生的弱项反复纠正,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