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红色经典朗诵稿3-5分钟 [现代语境下红色经典的教学思考]
 

红色经典朗诵稿3-5分钟 [现代语境下红色经典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19 04:50:37 影响了:

  摘要:红色经典的教与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由于远离那段历史,根本无法去理解作品中的人和事,普遍对其学习兴趣不高。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在红色经典的教学中,可从历史现场的再现、政治化话语的解读、红色叙事的意义等方面为学生分析有时代烙印的文学语境;从革命的内容、典型化的英雄和时代的产物等方面分析革命旗帜的经典成型;通过教学树立学生对传统的敬意,理解时代的信仰和历史写作与历史真实的差距,从而完成在现代语境下的经典学习。
  关键词:红色经典;语境;教学;革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1-02
  时间的长河绵延不断,随着岁月的流逝,红色经典在当代常被置于尴尬的处境,但作为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略的一段历史的产物,它又有着那个时代赋予的无法遮掩的光彩。红色经典,本来是一个后**词汇,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中出现的样板戏,90年代以后被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红色经典,又被称为“工农兵文学”,出现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主要叙事与抒情题材的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红日》等小说和《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戏剧作品,还有《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灯记》等八个“革命样板戏”。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特别是“80后”、“90后”当代大学生,由于远离那段历史,根本无法去理解作品中的人和事,学习的兴趣不高,因而红色经典的教与学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要改变红色经典讲授的困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教学:
  一、时代烙印的文学语境
  “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几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当然主要还在于其本身的作品魅力。但红色经典文学产生的特定年代,也造就了其特殊的语境,不了解这个时代烙印的文学语境就无法深入理解作品,更可能产生排斥心理。
  1.历史现场的再现。要了解红色经典,首先要对那段历史来个现场再现。可采用视听手段通过影片播放和有关史料的介绍让学生回顾那段历史,以达到尽量回到现场的目的。如《青春之歌》、《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岩》等都已拍成电影,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件中剪裁影片片断让学生了解作品及史实,或以相关的纪录片的史实讲解那段逝去的历史,尽可能让学生从感观到认知重回历史现场,从而对红色经典产生的特定时代有初步的了解,为他们深入去体会作品及创作意图打下基础。
  2.政治化话语的解读。红色经典的年代较久远,现代人习惯以现代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去理解,从而产生隔阂,有了难于逾越的代沟。由于不理解,就会产生不喜欢的情绪,甚至于拒绝去看、去了解,这也就造成了红色经典在现代年青人中的尴尬处境。对红色经典的不理解最重要的表现是对那些极具政治化的话语的不解。如,“两结合”、“三突出”、“根本任务论”、“干预生活”等等,这些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因而有必要给学生作简单的介绍,接着再引出相对应的历史事实,并适当地举例,结合作品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要注意作品中主要历史事件的解释,还有那个时期的文学环境的初步介绍及分析。
  3.红色叙事的意义旨归。红色经典在建构历史的时候都有着较一致的认知,即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下塑造英雄人物,歌颂革命。因而在较多的作品特别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常有史诗意味。《新儿女英雄传》、《保卫延安》、《红日》、《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就是史诗性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环境中,广泛地发动、组织人民群众,领导人民反抗日寇的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最终打败敌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些史诗性的作品,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能让今天远离那个环境的人们更易认识那段历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生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革命历史小说一方面建构起新政权、新国家的光辉历史,有效地塑造着民众的历史认知理念;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功能上来看,它同时为当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整套的极具革命色彩的伦理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二、革命旗帜的成型
  红色经典的革命旗帜的成型,主要表现在其情节内容的革命化、人物形象的英雄化等方面,当然它更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1.革命的内容。红色经典的内容毋庸置疑即革命。在新中国文艺格局中,文学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是在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中被讨论的。这个时期的文艺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即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文艺方向: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在此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红色经典就有着英雄化、典型化、革命化的特征。在主旋律下,就有了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的,从国家、民族出发,彰显英雄色彩的《新儿女英雄传》、《保卫延安》、《红日》、《红岩》、《林海雪原》等作品出现。也有较为个人化的歌颂个人革命成长的《青春之歌》等,但此类作品由于不太符合当时塑造英雄形象的主旨,虽然得到读者的欢迎,却也受到了主流批评界的不少批驳。但较为一致的是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承担着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某种任务。而为无产阶级历史意识营造形象化的历史图景,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责无旁贷的功能和作用。
  2.典型化的英雄。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红色经典作品把英雄作为主要创作对象,总的形象特征是“高大全”。而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塑造也成了作家的首选。英雄人物的典型性在这些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如《林海雪原》的少剑波、《红日》的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保卫延安》的彭德怀元帅、《红岩》的江姐和许云峰、《铁道游击队》的刘洪、《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杨晓冬、《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红灯记》的李玉和、《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等等。在讲课时,紧紧抓住这些人物的最主要特征,也可把作品中的反派人物作为对比加以分析,如江姐与甫志高,洪常青与地主恶霸黄世仁,杨子荣与座山雕等等。另外,可适当结合较忠于原著的影片讲述,从视觉上满足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英雄的愿望,从而加深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