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墨韵教主【徐葆欣的墨韵】
 

墨韵教主【徐葆欣的墨韵】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9:55 影响了:

  徐葆欣绘画作品展近日在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他在国内外举办的第三十一次个人展。此次展览是在市文广局的指导下,由刘海粟美术馆、澳亚俱乐部、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主办,展示了徐葆欣近期创作的五十余幅作品。画展组委会和画册编撰由各单位领导和精英组成,策展团队阵容强大,筹办期间又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馆、泰中艺术家联合会、上海侨办、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画家徐葆欣、号溪山居士,1943年出生于江南水乡淀山湖畔。早年就读于堪称上海美术人才摇篮的上海美专以及国际知名学府日本庆应大学。五十年前(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有国画《小会计》、《四送条屏》等佳作问世。八十年代,学有所成的徐葆欣不满足于已有成就,怀着美好的艺术梦想,扬帆起航,负笈东渡扶桑,开始一番新的艺术传奇。在日十余年间,徐葆欣举办了二十多次个人画展,并在1988年(平成元年)成立了“水墨画欣成会”,下设十多个分会,会员三百余人,其中有来自法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的侨民。旅日期间他的数百幅作品被当地及海外的个人和机构收藏。
  此次“徐葆欣绘画作品展”在上海站刘海粟美术馆首展后,将赴澳大利亚、泰国等站巡展。
  风景是心镜,既然人类的心灵是可以彼此相通的,那么我的风景就可以成为我们的风景;可以说,风景是人的心中的祈愿。我是画家,要让心灵深深感应风景,我希望描绘清澄的风景。
  ——东山魁夷
  
  初见葆欣先生,一个为人谦逊严谨的画家;这大概跟画家早年求学堪称上海美术人才摇篮的上海美专,受教于唐云、应野平、俞子才等诸多名师、耳濡目染前辈们高洁的品行和操守有关。东瀛十年的游学经历,使得画家在刻苦探寻着艺术的真谛之余,潜心于思考、寻找、选择——思考着已有千年文化积淀又面临时代挑战的中国画向何处去;寻找着自己艺术创作的新的突破口,选择着自己艺术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并创作出集抽象与意象为一体,在平凡的景色中传递出幽深内涵的徐派泼墨山水。而如何传承其师俞子才、应野平的艺术,尝试如何融入异域元素,与同道中人拉开距离,也正是画家留洋归来自然产生的泛文化思考。
  观葆欣先生泼墨,深感画家已悟“气韵生动”之个中三昧;合“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麟皱之状;随意纵横,应手而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之幽深意境。我想这可能也是画家回国之后以张大千晚年的泼彩山水为标杆,或者说为突破口,进行大胆的尝试。反复的失败,反复的探索,终于创作出既现代又颇有古意的泼墨山水;其苦心孤诣,亦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明。
  尤其令我感触的是葆欣先生的写意小品,一份充满人间情怀的恬淡;村口的嬉戏,夏日的小憩,暮归的羊群,过年的鞭炮;正如画家所言:“这些都是我童年时农村生活的场景,因为打动我,印象深,我就用画笔去记录,那时,我从来不画那种浮在表面形式感的东西。”而这种现实生活中正慢慢消逝的童年情景,却也勾起了人们关于过往的回忆和孩提时代的梦想。生动质朴的温馨,散发出画家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无限体悟。
  清人龚贤曾诫“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方“泼墨挥毫以成天趣”;葆欣先生行程千里,对景写生;将游历江南山水的真切感悟,自然界浑厚华滋的繁盛气象演变成或深厚沉积、或轻洒飘逸的笔墨世界。在我看来,这样的“师法自然”倒也是画家自身修炼的一种“返朴归真”;因为,“师法造化”毕竟包涵着画家自身“去染”归素的要义。
  中国水墨本不以形全、形似为标准,评价其优短成败的尺度,是画家对宇宙理法体现得如何。形不问其似与否,“神似”即佳;也同样“气韵生动”。这种理念的演化,便自然产生了追求超物象的笔墨情趣,审美精神也随之抽象化了;笔墨韵味则悠然呈现。立足于这一层面,画家徐葆欣的创作心路在东方人文精神内涵的表达上,借古开今,不断探索,创造自身“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元素”的山水画世界的不懈坚持,这也可能是所有中国艺术家付之以一生的孜孜以求。
  “澄怀味象”,唯有清虚的心灵,才能领味山水所昭显出的外象的道趣,而有德之人亦乐于山川。这也许是一种偶得,而偶得始于必须的思考,偶得归于必然的淡定。适逢葆欣先生的画展开展,信笔涂鸦,与先生共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