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取空白文本【聚焦文本“空白”,演绎别样精彩】
 

取空白文本【聚焦文本“空白”,演绎别样精彩】

发布时间:2019-06-20 04:30:11 影响了:

  一首美妙的乐曲,总有戛然而止的时间空白,为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浮想联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时有讲究含蓄的艺术空白,为的是让读者从有限的文字中体会无尽意蕴空间。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的文学作品,写作时很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之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文本有关,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即语文教学中的“补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填补,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文本所表现的情感,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一、补白——让文本生动丰盈
  1.于新课导入处补白——为有源头活水来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成为一堂课的良好开端,为语文课添上精彩的一笔。如我在教学《放弃射门》时是这样导入的:课前先出示CAI课件,一段扣人心弦的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情景跃入孩子们的眼帘,激动人心的画面、催人奋进的歌曲,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足球比赛的激烈竞争场面。“同学们,足球射门对于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兴趣正浓,我话锋一转:“可是在一场足球联赛中,有一名叫福勒的球员却放弃了射门,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这样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调动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让语文“活”起来,激发他们去阅读文本。
  教师在导入时巧用“补白”艺术,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其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注意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想象力得到发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出教学的最佳境地。
  2.于情感空白处补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语言含蓄委婉,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作者常常有意识地在作品之中留有一些空白,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对话空间。教学时我们只有挖掘情感空白点,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把学生情感点化出来,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
  教学《赠汪伦》一课,在引导学生感悟“李白跟汪伦友情深厚”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用想象、联想来充实古诗意境的“空白”之处。我先让学生想象李白跟汪伦在岛上赏花、饮酒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换位体验,诱发孩子情感:“是啊,在这离别之际,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1说:“汪伦,谢谢你踏歌为我送行。”学生2说:“汪兄啊,桃花潭水、踏歌相送,这样的深情厚谊我怎么能忘呢?”……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角色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发掘文本所蕴涵的资源,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一次近距离的对话,“补白”文本,让孩子们的情感与文本之间碰撞出“心”的火花。
  3.于关键突破处补白——拨开云雾见月明
  (1)重难点突破处
  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突破点。若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点补白,就能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深刻领会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中,课文这样介绍“仙桃石”: “就像一个巨大的仙桃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句话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抓住“飞”字来谈体会:用“飞”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仙桃石”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生2:“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馋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话,我一定把它给吃了。此时我适时利用多媒体,采用动态效果,演示奇石飞落山顶的画面,形象有力地说明了“飞”的妙用——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
  这样的“补白”让学生感悟到仙桃石的神奇有趣,真是妙不可言。学生眼前豁然开朗,难点迎刃而解,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2)理解困惑处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不相吻合,就产生困惑,学生的思维受阻。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塞给孩子,我们可以借助“补白”的手段启发学生去感知,联系上下文,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排除阅读障碍,透彻地理解文本。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老奶奶的那句话“我为你骄傲”蕴含的意义是学生理解的困惑处。教学时抓住“我”的心理变化作为主线,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 “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玩游戏时的开心;接着创设了生动的语言情境,想象“我”做错事后“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做贼心虚’的害怕心情”。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会担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1:“我担心老奶奶让我赔钱”;学生2:“我担心老奶奶以后讨厌我。”学生3::“我担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诉爸爸妈妈。”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交流。再如,“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便条里写什么,在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美好的心灵,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学生的理解困惑处,借助“补白”的手段,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获得体会,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于课文结尾处补白——余音绕梁曲未终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针对有些文章“言虽终意未尽”,在课文结尾处教师可以设置“补白”,让学生延伸想象,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