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途径与教育价值的实现]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途径与教育价值的实现]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4:42 影响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尊重,不仅在于其教授的技能,更在于其身上体现的“传道精神”。近年来,我们的社会上有“512地震”中“不顾学生、本能地猛冲下楼、第一个到达操场”的“范跑跑”事迹,有“开价值50多万元车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宝马教授”学霸腔,有公开告诫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董钱钱”哲学……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对教育工作是极大的损害!但是,更多的教师秉承“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嘱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正如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所说的,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努力以教育价值为导向,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工作当务之急。“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要经历产生-建立-发展-提高、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建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迫切需求,在大学校园成为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大系统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以知识传授为媒介、以学术追求为内容、以心理交融为基础、以教育价值为旨归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以知识传授为媒介
  在大学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而且以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沟通为前提。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反应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高校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在教育过程中展开和进行的。从学生踏进高等学校的大门,进入这一特定的学习环境的那一天起,客观上就存在着师生之间的这种教育关系: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出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变教师传授的知识为自己的财富。这里,教师的教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学生的接受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观动因。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成为引导者、参与者、顾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原有的指令性、权威性、专断性的师生关系被打破,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合作,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民主对话的新型民主关系。课堂学习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二、以心理相融为基础
  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心理交融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心理交融为前提,而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师生的心理交融创造了条件。当教师能够分享学生的欢乐、能够明白学生的苦恼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时,当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追求和期望并自觉地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时,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就有了融洽、沟通的层面,师生的交往也有了更多的喜悦和欣慰。同时,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也是高校师生关系一个典型特征。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教师“授”,学生“受”,也不愿意将目光局限于狭窄的课堂,还渴望与教师有更多的交往;教师也不再停留于三尺讲台传授知识,还渴望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这样一来,建立在心理交融基础上的师生互动就成为高校师生关系的一大特点。
  情感因素是师生关系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排除情感的因素,师生关系就会因演变为一种强制性关系而枯萎。师生的情感是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而逐步形成的,且伴随着师生对他们之间关系认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师生之间的交往达到心理相融,就标志着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质变,此时所结成的师生关系便不再仅仅表现为完成当前活动任务所形成的工具性关系,更不会表现为庸俗的功利性关系,而是顾及师生未来发展的长久的、非功利性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将会心心相印,情绪相互感染,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动力场”,影响着师生的一切活动。
  三、以学术追求为内容
  学术追求只是在进入高等学校后才成为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与一般关系的独特之处就是学术追求。教师与学生进行种种交往,旨在培养学生求学的兴趣和能力并通过这种交往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学生与教师的种种交往,也主要是为了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学到治学的方法,为自己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师生的教学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法律关系等都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的追求。高校师生的任何关系都是围绕着学术追求这一轴心而建立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师生关系才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显然是区别于社会其他群体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
  学术追求作为师生关系的共同目标,在我国自古至今一直如此。正是在共同的学术追求中,中华民族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得以形成。孔子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培养目标,“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墨子为培养急公好义、济世利民和勇于献身的“兼士”或“贤士”,主张“贵义兴利”、“食力节用”、“耻过谤非”;汉代私学中的“及门弟子”是真正亲自教授的,往往有数百或上千人之多;现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造就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创办了晓庄学校和育才学校开展学术追求。通过学术追求,高校的学子学到教师的严谨学风、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教师在各自领域中对本领域的直觉、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良知和伦理道德中所包含的大量的个人经验和见解等。
  四、以教育价值为旨归
  教育在促进人的自身超越,提升人的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关注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使之达到个性完善;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关注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学术探求和科学研究;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则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侧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