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软法建设生态文明的兴起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
 

软法建设生态文明的兴起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

发布时间:2019-06-28 03:59:23 影响了:

  【摘要】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理论上讲,软法较之硬法更适合建设生态文明。在实践中,软法手段建设生态文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正逐步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软法 生态文明 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及其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和文明的高级形态,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和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自然伦理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人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任何文明的建设都不是凭一人之力、一纸文件、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例外。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的确立,更需要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延伸。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技术、教育、文化等手段,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荒漠化状况扩大,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等。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充分认识与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胡锦涛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①鉴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其建设手段的选择就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软法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兴起的原因
  目前,关于软法的外延,姜明安教授的观点被较广泛地接受,姜明安教授认为可以作为软法的研究范围包含下六个方面的规则:一,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等社会自治组织规范其本身的组织和活动及组织成员行为的章程、规则、原则;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其本身的组织和活动及组织成员行为的章程、规则、原则;三,人民政协、社会团体规范其本身的组织和活动及组织成员行为的章程、规则、原则以及人民政协在代行人民代表大会时制定的有外部效力的纲领、规则;四,国际组织规范其本身的组织和活动及组织成员行为的章程、规则、原则,国家作为主体的国际组织规范国与国之间关系以及成员国行为的规则;五,法律、法规、规章中没有明确法律责任的条款;六,执政党和参政党规范本党组织和活动及党员行为的章程、规则、原则。②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法制的不断完善,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激励性措施的完善,环境法律的重构,这些都不是单单依赖硬法所能达到的目标,而软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若干契合点,逐渐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选,并越来越频繁地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在成功实践的背后,有着夯实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软法本身包含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也具备规范公共治理、调整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功能。环境保护部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其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恢复和改善脆弱生态系统为目标,在坚持优先保护、限制开发、统筹规划、防治结合的前提下,通过适时监测、科学评估和预警服务,及时掌握脆弱区生态环境演变动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强化法制监管,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增进群众参与意识,全面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各个层面,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基本和谐。
  另一方面,软法不仅可以克服硬法的不足,而且更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硬法是指那些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法律规范。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法制的保障,硬法因其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性一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硬法的滞后性、无协商性等弱点日益显露。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软法不仅可以克服硬法建设生态文明的不足,而且二者相比较,软法更适合建设生态文明。
  首先,软法制定程序的便捷性使得软法更容易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动。立法机关固有的立法机制和模式决定了硬法供给的不足与滞后,生态文明的建设则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这导致硬法很难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互动。而软法因其制定程序的便捷性,很容易根据具体形势的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显得及时又自然。软法制定和实施的过程能够不断增强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而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反过来会推动软法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良性的互动过程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其次,软法较之硬法,其种类非常齐全,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由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最终依赖各行各业、全民的参与和自觉自律,要达到全民的自觉自律,不能仅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如前所述的作为软法的各种规则,其种类非常齐全,可以覆盖各行各业和各个阶层,如行业自律性文件、标准性文件、倡导性文件等,这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再次,软法较之硬法,其社会认同感较高,更适合建设生态文明。硬法虽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但这也成为硬法的一个弱点。硬法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引发被管理方的反弹和不满,社会实施效果不佳。而软法因其制定主体的广泛性、体现利益的宽泛性,使得软法的社会基础比较好。
  软法较硬法更适合建设生态文明,并不能理解为生态文明建设只能选择软法,绝对排斥硬法。硬法与软法同为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法制保障,生态文明的建设应该综合应用软法、硬法手段,以软法为主,因时、因事合理应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