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7:56 影响了: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大家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前不久,我们一年级组五位数学教师就“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首先是分析教材,讨论教学重、难点,然后一年轻教师独立备课并做15分钟无生上课,经组内教师评议修改,主备者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课后再评议、修改;主备者再进行第二次研究课。
  通过“一课三备”,特别是后两次课堂实践的对比与反思,老师们颇有感悟。
  教学实践一
  片段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各种钟面,学生欣赏。
  2.“玩中学”。
  师:小朋友们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注意发现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生1:我的钟面很漂亮,它是一所小房子。生2:我的闹钟是猫头鹰……生3:他的闹钟方,我的闹钟圆。生4:我的闹钟里有三个小棒,有一个会动。生5:不对,是四个。(他的闹钟里的确是4根针)……
  片段二、认读整时
  师:(出示三个钟面)你知道它们是几时吗?生:7点、3点、11点。师:你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积极举手但前言不搭后语。
  师指着3时引导:分钟指着几,时针指着几?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师: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谁会说?
  只有个别学生举手,站起来还只字片言……
  【分析与评议】
  片段一,我们以为生活中“时间”无时不在,学生对时间和钟面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故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但出人意料,课堂上学生尽被闹钟颜色、外形等非数学特征所吸引,回答偏离主题,时间过去五分钟之多,生仍未步入预设轨道。这种低下的教学效益让我们甚感不安:“学生学会了什么?其思维得到了哪些发展?”“课堂上允许我们如此折腾吗?”
  片段二的设计主观上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力求通过不同孩子不同思维的碰撞,生成课堂资源。如在学生认出钟面时刻时,教师追问“你这么快就看出来,有什么规律吗”,原以为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可事实大相径庭,这些刚进校两三个月的孩子根本发现不了规律,即使少数人发现了,却表达不出来。
  【改进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决定重新审视学生起点,调整教学思路。一是“玩闹钟”前移,使其好奇心在课前得到充分满足。其次是变“说”为“做”,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钟面。再次“认识整时”,变同时呈现多个钟面为先重点认识一个,然后让学生尝试摆出不同的整时并从中寻找规律。
  教学实践二:
  片段一、认识钟面
  课前让学生尽情摆弄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闹钟并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上课时则请小朋友们把闹钟送回抽屉“休息”。
  1.课始课件出示各种钟面,学生欣赏。
  2.“做中学”。
  师:这么漂亮的钟表,真想把它画下来。钟面上该画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空白钟面)生1:写上12个数。生2插嘴:我知道是1—12。师:如果把12个数宝宝放到钟面上。你想先写谁?写在哪里?生:先写1。写在……(学生描述不好,急不可耐地跑到屏幕前去指)师:在自己的钟面上(每生一个空白钟面)找到1所在的位置把它写好(学生写好后,教师在课件空白钟面上点击出示数1,学生对照)。接下来写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写完1—12。
  师:钟面上有12个数,相邻两个数之间,比如12和1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大格(课件出示一大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大格?在自己钟面上数数看。师:数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钟面上还缺少什么呀?生:针。师:它们长的什么样儿?生:一个长,一个短。师:生活中有的钟面上是两根针,有的是三根针。今天我们认识其中的两根(课件出示时针、分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你能在学具袋中找到时针和分针吗?(生从学具袋中找)师:谁想同分针和时针打个招呼?(指名个别学生把针举起来并叫出它的名字)生1:分针,你好!你的个子很高哦!生2:时针,你又矮又胖真可爱!生3:分针、时针你们好!你们走起路来滴答滴答,真好听!……
  【对比与反思】
  1.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方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把准教学起点意义深远。“方案一”的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首先忽略了学生性格及年龄特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何况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首次直面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闹钟,怎不欣喜激动?非本质的东西关注多了,题焉能不跑?其次学生起点把握有误。实践一后,我们对四个未开课班级展开调查,发现205个学生中,132人会认识整时,但能说出规律的寥寥无几。
  据此,我们对部分教学方式及时作出调整,如:变“先玩钟表再口述”为“先欣赏再创造钟面”;变“一认钟面二找规律”为“一认二摆再认再找”;变“完整叙述规律”为“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调整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对钟面印象深刻、整时认读准确,规律居然说的也不错!
  2.“做中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实践二最显著的学习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做中学”。
  如“认识整时”,实践一只通过三个钟面的观察,就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显然忽视了其学习过程。而实践二先让学生认读课件上的7时,初步感知整时,再用学具摆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最后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从而达到自主探究认读整时规律的目的。“做中学”的思想在这一环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