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课程教学中小组互动学习模式初探]
 

[新课程教学中小组互动学习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4:15 影响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花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互动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小组互动学习
  所谓“小组互动学习”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动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现状分析
  1.初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学生普遍居住位置分散,独门独户,失去许多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而且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不和群的孤僻性格。班级活动也处于半封闭状态,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较少,碰到数学问题也无法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也就使学生有了厌学情绪。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课堂这块主阵地外,还需要周围环境和家庭的帮助。
  2.初中数学的特点
  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总之,初中数学已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及数形结合,相应的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学习的要求,需要外界的帮助。
  3.初中数学的教学观念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三、小组互动学习教学的结构
  互动学习法是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小结等环节。
  四、小组互相学习的特征
  (1)小组成员面对面互动;
  (2)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气氛;
  (3)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五、数学小组互动学习的实践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本人切实认识到小组互动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新课程的内容出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具。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展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调地、死板地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而后组织学习研究小组,进行积极热烈有兴趣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反思,通过分析、辩论、检验,得到方法和答案。
  六、数学小组互动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小组互动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加实践等形式来展开。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广泛的实用性,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得以形成。
  总之,小组互动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互动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发交往活动;小组互动学习时,教师深入每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或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