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毛泽东诗词文化构建及美感特征:赞美主席的诗句
 

毛泽东诗词文化构建及美感特征:赞美主席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9:24 影响了: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诗人,他的诗词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的孕育,从荆楚大地破茧而出,融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成长为傲视古今的参天大树,并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独特的美感特征,成为中国诗词中的“泰山北斗”。
  一、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诗韵美
  毛泽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仅为他的诗词培育了肥沃的土壤,而且增添了极具审美特质的历史厚重感,呈现出无比深厚绵长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美不胜收。他非常注重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不仅爱读历史书籍,而且善于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并将它们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中,进而反映在他的诗词里。在《沁园春·雪》中,他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英雄与现代“风流人物”进行对比,可谓妙笔生花,演绎得出神入化。还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华佗无奈小虫何”“六亿神州尽舜尧”等都与历史典故有关,而且应用得十分精妙妥帖。他还善于把历史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借以培育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或趋利避害,或相得益彰。譬如,红军长征途中抢渡大渡河的路线恰好和当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的行军路线一样,蒋介石是迫切希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但毛泽东总结了石达开失败的教训,指挥红军成功抢渡大渡河,并在《七律·长征》里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反映这段历史。可以说,毛泽东诗词因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光添彩,而优秀的历史文化因毛泽东诗词锦上添花。
  毛泽东还善于借鉴和创新古典文化。他特别欣赏刘禹锡诗歌中表现的不畏强暴的硬骨头精神,十分赞赏李白、李贺、王勃、苏轼、辛弃疾和汤显祖等人极具动态的情感形式和气势的作品。他在诗歌创作中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诗歌这一“言志”的传统,把触角伸向处于矛盾中的现实社会,使他的诗歌在触摸现实的魂灵中充满奋进搏击和行健有为的勃勃生机,恰是一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同时,他还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他曾夸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但同时,他又不废婉约,突出表现在对柳永、李清照词的酷爱上。再看他的创作,如《沁园春·雪》等绝大部分都属豪放派,但也有《虞美人·枕上》这种缠绵悱恻的婉约之作。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还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超越上。他一生特别喜欢读屈原、杜甫、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岳飞等人的爱国主义诗词。而这些作品,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载体。它们培育了毛泽东崇高的爱国情怀,使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诗歌创作中勃发成一种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不管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激情,还是红军长征途中的“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乐观情怀;无论是解放战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斗豪情,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亿神州尽舜尧”的人民颂歌,无一不表现出极大的爱国情怀。
  二、优秀荆楚文化——茁壮根系——诗风美
  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毛泽东伟大人格和杰出诗作的肥沃土壤,那么,年轻时代一直生活并使他从此起步走向革命道路的荆楚大地所蕴涵的丰富的荆楚文化,则成为了他诗词发育的茁壮根系。他的诗词创作,不管是在人文意识、审美情趣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与荆楚文化建立起自觉的内在联系,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荆楚精神和雄奇瑰丽的荆楚文风。
  众所周知,楚文化的代表首推屈原。而毛泽东特别喜欢屈原的《离骚》等作品,对其中所包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想象浪漫的气质,文字华美的修辞十分推崇。同时,作为荆楚文化重要内容的老庄哲学和创作文风,也对毛泽东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诗词中,引用典故词语出于庄子的就有7首,共11处。特别是庄子在《逍遥游》所创造的鲲鹏形象,被他5次引用,成为他诗歌中鲜明的艺术形象。庄子力举“以大为美”,他所描述的审美境界和屈原“心游”无限,睥睨万物的美学观又是一致的。它们不仅体现了荆楚文化浪漫奇异的鲜明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审美追求,也对熟读《庄子》《楚辞》而又极赋楚人气质的毛泽东的诗歌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要似昆仑崩绝壁”“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等,都有倚天拔剑裁取昆仑的雄伟气魄,有帝子乘风、嫦娥起舞的瑰丽想象,尽显庄骚之神韵,从而也使他的诗歌风格独具,风韵独存,呈现出雄奇豪放的诗风,美妙无比。
  三、现代革命文化——坚挺主干——诗魂美
  毛泽东的诗歌创作,始终和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革命斗争越激烈,革命文化越丰富,也最能体现他的创作成就。如在他中青年时期,特别是从1923年到1936年约13年的时间里,不仅是他个人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中国革命最为困苦的时期,而恰是这段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岁月,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他写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的宏伟诗篇。在1927年前主要有《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而在秋收起义后的伟大革命活动中,由于中国革命文化的星星之火逐渐燃烧成燎原之势,这也成就了他光辉灿烂的革命诗篇,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吟·元旦》《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等经典之作。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又写出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等华彩篇章。而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则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气势磅礴的宏大诗篇。
  毛泽东在创作一系列革命诗歌的时候,一是善于从革命斗争实践中攫取题材。他在指挥千军万马的战争中写战争,其取材也更真实,更贴切。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等,把井冈山革命斗争描写得生动形象。而描写红军长征的《七律·长征》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成为真切反映人民解放战争的经典之作。二是激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迸发。从井冈山革命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的“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无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在诗歌中的激情迸发。正是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真切感受以及由此沉淀的深厚的革命文化,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成为了他诗歌内涵坚挺的主干,成就了他诗歌内在崇高的诗魂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