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行走大道【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行走大道【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9:07 影响了:

  【作者简介】  李宏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我的主张】
  普爱:育人的基点
  万物的生发,离不开阳光的滋养;人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培育。我的求学之路从新海起航,我的教育之行从新海扬帆。1975年,我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在新海读书,开启了我的美好的中学时代;1984年,我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新海教书,追求着我的教育理想;如今,我则是以一名校长的身份在新海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因为我的母校新海中学前身是建立于1930年的普爱学校,故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浸润着新海那底蕴丰厚而又独特的“普爱”文化,我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新海连绵不绝、历久弥新的“行健”精神,并逐渐形成了“普爱教育”思想。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随之,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入选。这进一步促使我怀着一种作为校长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开始全面搜集、整理新海高中80年的办学发展历史,凝炼普爱文化精神,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兼程的80年里,无论是在传承中西文化、解放思想、民族独立的办学初期,还是在反饥饿、反压迫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锐意进取、负重自强、追求卓越时期,还是当下教育发展步入后生命阶段,新海高中一直秉承“普爱·行健”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曾改变过。在人到中年后所沉淀的对生命的体悟中,在多年传道授业的教育实践的反思中,我愈发感悟到“普爱”精神是人间大道,是教育正道。
  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根基,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未来。普爱而和,行健而立,在普爱的基点上,教育还应当“行健”,教人明辨是非,教人为民谋利,教人奋发向上。可以说,“普爱”承载起“行健”,“行健”践行着“普爱”。这种渊源的力量之泉也坚定了我以“普爱”引领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念。
  时至今日,当我再回头看已走过的教育之路,我想,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原点,需要找寻育人的基点。而这个基点就是普爱,普爱的基点就是人。
  在我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凝炼“普爱思想”之初,我并没有找到关于“普爱”的专门词条解释,只是发现“普爱”一词更多出现于宗教用语中,是宗教信仰中所崇拜的一种博爱、仁慈、善良的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传承、践行并发展先辈们的“普爱思想”,必须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涵。
  2009年12月,我组织了全校教师开展了“普爱思想”的学习研讨活动,进行了以“传承普爱文化,促进高位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全校教师就高度认同我对“普爱思想”的创造性解读,代表们认为,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理解“普爱”,是基于实践的一次理论创新,也完全吻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如此创造性的解读,把握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这次讨论坚定了我进一步探索“普爱”、凝炼“普爱教育思想”的信心与决心。
  2010年6月,我在《江苏教育》上正式发表了我对“普爱”内涵的阐释,以及教育意义上“普爱”的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爱为魂,通过爱的濡染、善的弘扬、美的熏陶、真的追求,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把爱普洒到每一位学子的心田,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二是普爱不偏爱,不仅爱优秀学生,更爱每一个普通的学生,让每一位学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三是普世爱人,普爱生命,爱人惜物,用真爱普洒人文的光辉,将仁爱传播到普天之下,让所有的学生健康快乐成才,实现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2011年10月,《中国教育报》刊载专文《普爱:新海人行健远航的文化动力》,我又进一步阐释了“普爱教育思想”的内涵:普爱就是以关怀学生成长为目的,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普爱就是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存在的差异,关注全体,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影响我们的学生。普爱应体现:“全体”——面向所有学生,“全程”——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全面”——促进学生富有个性且全面发展。
  在凝炼“普爱教育思想”过程中,我还在《中国教育学刊》《江苏教育研究》陆续发表了《主题文化:催生特色高中的文化制高点》、《高中校长的追求:做讲政治的教育家》、《生命课堂:师生共享的精神绿洲——我的课堂教学观》、《培育主题文化 构建学校特质》、《滋养创新品格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明晰了普爱教育的思想内涵。
  【我的行走】
  “普爱”之路
  自2004年,学校步入高位发展时期后,我便开始思考如何将我校教育发展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2009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高中校长班的学习,并入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2011年两次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第三期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认识到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教育实践对教育理念完善的促进作用。
  (一)普爱自觉的反省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我校前身普爱学校是由西医萧隐慈和一批爱国青年、商人于1924年创办。1930年设初中,学校迄今已有81年的历史。尽管前辈们当时并没有就“普爱”进行诠释,但其精神已充分地体现在《普爱校歌》的歌词中:
  朐山苍苍,连云泱泱,陇海二等港,我校建立,山依水傍,历史最悠长。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工作游戏,读书歌唱,快乐无疆。
  锻炼、锻炼,修养、修养,人格需高尚,身体需健康,学问需丰富,精神需欢畅!努力建设,读书向上,发扬我国光!
  在我看来,一句“人格需高尚,身体需健康,学问需丰富,精神需欢畅”正是对新海高中普爱精神最好的诠释。“人格需高尚”谓之德育,“身体需健康”谓之体育,“学问需丰富”谓之智育,三者合一,恰为“精神需欢畅”,即美育,即生命境界的提升。而生命境界的提升既需要教育者外力推动,更需要受教育者的内力激发。这就是普爱教育的目标:形成教育的自觉,即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以个体切身的体察,引领学生去践行普爱精神和行健精神,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