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胰岛素和降糖药哪个好【别让胰岛素成为降糖“凶器”】
 

胰岛素和降糖药哪个好【别让胰岛素成为降糖“凶器”】

发布时间:2019-07-12 03:59:40 影响了:

  生活实例  78岁的梁阿姨患糖尿病二十余年,一直希望能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5年前,她改用胰岛素治疗。一天晚上,梁阿姨在看电视时突然晕倒在沙发上,因其有高血压和脑梗史,家人即刻将她送至医院,医生在排除脑梗后测血糖,显示仅为1.8毫摩/升,马上推注葡萄糖水,她逐渐清醒。醒来后,梁阿姨说,她只记得有人把她抱上车,之后根本不清楚这两个小时内发生了什么。现在,她常常抱怨越来越会忘事,经常找不到东西,自觉记忆力明显减退。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而低血糖又是胰岛素最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正常人血糖低于2.8毫摩/升即为低血糖,但糖尿病患者无论其是否为空腹状态,只要血糖值≤3.9毫摩/升,就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像例子中的梁阿姨一样,期望能严格控制血糖,以致经常出现血糖低于3.9毫摩/升的低血糖表现。其实,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梁阿姨作为年近八旬的老人,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在8毫摩/升以下即可,这样,既不会加速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也降低了低血糖发生风险。那么,哪些因素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如何有效防范低血糖发生呢?
  1. 胰岛素和合并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经常有患者因超量使用胰岛素发生低血糖。例如,平时患者早餐前应注射12个单位,但某一天,该患者因不想浪费瓶中剩余的4个单位胰岛素,就注射了16个单位,显然,这时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对策:患者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 胰岛素注射时间错误。有些患者外出就餐机会多,担心旁人知道其患有糖尿病,经常注射胰岛素后再外出就餐,结果导致就餐途中发生低血糖。
  对策:按规定时间注射胰岛素,如使用含速效成分的胰岛素制剂,应在餐前即刻或餐中注射;而使用含短效成分的胰岛素制剂,则应注射后半小时内及时进餐。
  3. 进食或加餐较平时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由于临时开会、外出参观、加班、旅游等原因,导致进食或加餐较平时推迟,存在发生低血糖风险可能。
  对策:患者可依据病情临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如将餐前注射胰岛素改为睡前注射胰岛素,或临时改用口服药物,从而较好地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 运动及体力活动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在参加运动及体力活动时,未掌握正确的胰岛素用量,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对策:建议糖尿病患者维持相对固定的运动量和时间。若增加运动量,应减少胰岛素用量。
  5. 精神因素。患者情绪改变也会引起血糖波动,主要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而且这些激素几乎均具有升血糖作用。
  对策: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应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6. 合并其他疾病。合并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因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减弱,同时胰岛素制剂等药物降解和排泄速度也减慢,因而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出现低血糖反复发作,甚至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顽固性低血糖。此外,病情变化,如因恶心和呕吐等导致进食量减少,或出现腹泻等症状时,未调整胰岛素用量,可发生低血糖。
  对策:合并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胰岛素用量。患者发生呕吐、腹泻时,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必要时就医。
  研究还证实,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对低血糖的感知及反应均明显减弱或障碍,会影响低血糖的恢复。建议,这些患者尽量选用低血糖发生率低的胰岛素制剂,如胰岛素类似物,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低血糖尽管可怕,但患者也不应有心理负担,以免影响治疗依从性。患者只要合理监测血糖、维持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如按时进餐、相对固定的饮食量及
  运动时间和程度,以及出现病情变化或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并掌握正确的胰岛
  素注射方式,相信定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低血糖危害严重!
  有学者指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会抵消终身为控制血糖而做的努力”。临床证实,血糖偏低时,多数患者会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会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更严重者出现惊厥、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生的低血糖,还可使脑细胞受损,出现反应迟钝、性格变异、精神失常及痴呆等症状,甚至永久性不能恢复。此外,低血糖还会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并因此而威胁患者生命。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和周五上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