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以“问题”引领历史课堂的高效:高效课堂答案
 

以“问题”引领历史课堂的高效:高效课堂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8:30 影响了:

  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我校在经历了第一轮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探索性实验后,知道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在课堂,因而探索高效课堂成为我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的重点课题。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开展“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校本课题的实施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改革的实验者初步实现了课堂增效。
  一、“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
  “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多个“问题”,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是使学生在设问、思考、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活动法、探究法等,课堂上普遍使用的是讲授法,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夸夸其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接受能力,因而往往被质疑为“满堂灌”,与新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不相吻合。而讨论法、探究法等目前较为流行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学识方面的局限(尤其是高一年学生)及不少中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缺乏自信和表达的勇气,有的沦为课堂的点缀,有的导致课堂拖拉完不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加上课堂调控比较困难,它要求教师要有较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有激情的语言调控力,因而往往不被教师所看好,经常是在公开教学等场合中才会被应用到。“问题教学法”一方面能够解决讲授法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限,因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沿着教师在课前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完成课程学习目标;“问题教学法”另一方面能够解决讨论法与探究法教学过程中“问题”偏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与语言表达的勇气,往往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弊端。例如:笔者在进行岳麓版必修Ⅰ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时,首先设计两个小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一是通过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BBC广播公司两次征询投票结果及相关图片设计了问题1:“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是谁?”二是在播放《国际歌》后设计了问题2:“这首歌现在经常在什么场合奏唱?作者是谁?和本课哪一历史事件相关?”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引导到本课要学习的两个主题“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围绕课程目标设计了问题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产物?”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从经济前提、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实践活动等方面思考和分析,学生在得出有科学理论来源、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内容和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学生有思考、讨论,教师有分析讲授,教师通过对科学理论来源、科学实践活动及科学内容、深远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讲授,引导学生掌握两个课程目标:一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二是掌握《共产党宣言》内容及影响。
  二、“问题”与媒体的辅助相结合让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问题教学法”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和思考、讨论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让45分钟的课堂觉得很紧张,而留给学生充足思考讨论时间又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因为只有让学生思考问题,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改变教师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可以解决这一时间问题上的矛盾,既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又解决“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技术上一个难题,也就是如何通过提供图片、材料等活的情景让“问题”更为直观、更加生动。例如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并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时,我们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材料:“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然后设计问题4:材料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学生通过对照前面学过问题思考回答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与经济前提就会比较牢固掌握。又如在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时,讲述到第三共和国内外矛盾时,我们对课堂进行拓展,设计问题5: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知识,回顾一下法国政体的演变过程。这个问题虽然与课程目标结合不够紧密,但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梳理,然后运用多媒体用图示形成进行总结回顾,可以达到两个教学目的,既让学生形成前后知识纵向联系的学习习惯,又让学生通过政权更迭过程了解巴黎人民的革命性,从而对巴黎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完成本课的课程目标学习后,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大容量教学又给我们巩固学习成果及拓展学生思维有了施展的空间,我们在课件中设置几个环节:一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通过一组练习题来检验学习成效、巩固学习成果;二是感悟历史,引用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段话及英国《焦点》月刊对马克思的一段评价,设置问题9:“你的理想是什么?面对未来你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注重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感受伟人的楷模作用,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三是引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一段话“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100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并设计如下问题10:(1)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践相结合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请同学们以历史小论文形式自拟题目进行交流)。这一问题的拓展一方面可以体现科学理论的生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读史的重大意义,通过思考与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作用。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又紧扣课程学习目标,让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为历史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自己可以看得懂的教材内容,历史课堂也不再是与现实不相干的内容,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找到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