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农村图书馆发展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农村图书馆发展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9:16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图书馆 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农村图书馆具有农业情报、信息服务和参考咨询等重要功能,加快新农村图书馆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如何建设好新农村图书馆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
  1.图书馆数量少,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图书馆数量少,很多地方还没有农村图书馆。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是“每五万人就应拥有一所图书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近7亿农村人口,而乡镇图书馆只有近7000个,村级图书室只有12万余个,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农村图书馆在农村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就整体而言,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的普及率较高,中西部地区普及率较低。同时,区域内发展也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就江苏而言,苏南农村图书馆普及率基本达到100%,而苏北普及率则较低,甚至有的乡镇到目前还没有图书馆。
  2.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由于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制约,在场馆、藏书、人员等方面无法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甚至有的地方还将农村图书馆经费挪着他用,导致农村图书馆内容贫乏,图书品种单一,书籍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农民想看、急需的书没有,严重影响了农民读书的积极性,其发展不能适应新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据调查,2005年全国乡镇文化站直接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投入经费只有9.4亿元,每个农民一年仅有1.27元。具体到农村和乡镇图书室的经费,人均则不足0.5元。部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3.体制不清,管理混乱。
  农村图书馆在发展中长期面临着体制不清,管理混乱的窘状。就全国而言,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由文化部门来管,高校的图书馆由教育部门来管,但是农村图书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地方将其归于文化部门,有的归于教育部门,有的直接归于行政部门,甚至还有的将其归于后勤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且缺乏一条清晰明确的主导思路。而在农村图书馆内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村民借阅随意性强,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而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有效传播和利用,又离不开图书资料信息工作。农村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农村图书馆建设可以有力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随着国家“科教兴农,信息富农”的大力实施和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渴望改变农业生产水平低,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农产品缺乏市场的情况。农村图书馆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信息和适时的市场信息。农民可以根据农村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和科学技术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图书馆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理应在农村。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是教育职能,农村图书馆建设对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当前,农民文化生活普遍比较单调落后,一些农民精神空虚,聚众**,利用低俗的东西来寻求刺激。农村图书馆可以利用报刊、图书、网络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给农民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陶冶、美化农民群众的心灵,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道德情操,有效抵制社会丑恶思想,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农村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当前,在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的这一部分儿童进行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更应该成为社会的责任。农村建立图书馆在引导农民积极读书、寻找致富的方法、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应当给农村儿童提供更多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刊物,使更多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能够走进图书馆,通过知识来安慰他们孤独的心灵,使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下健康成长。
  三、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图书馆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缩小城乡差别,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把农村图书馆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中,多途径促进农村图书馆建设。
  1.制定法律法规。
  立法是一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共图书馆(包括农村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主要靠政府买单,没有有效的法律保障,只凭地方官员对图书馆的喜好,难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缺乏基本的法律遵循,使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没有法律保障。现代民主国家的法治实践证明,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中,公民的合法权利(包括文化权利)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因此,尽快制定《图书馆法》,将其地位、作用、建筑面积、资金投入、从业人员的资质等写入法律条文,才能从根本上使公共图书馆建设走出困境。
  2.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广大群众充分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首先应保证财政投入到位。根据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考虑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农村图书馆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例如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倡导社会和个人捐款捐书,争取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成立文化图书基金,等等。政府要利用现有文化经济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支持农村图书馆建设。
  3.培养专业图书管理人员。
  农村图书馆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农村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农村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在职业理念上应具备创新、协作和奉献等精神;在职业技能上应担当“信息挖掘”者的责任,协助广大农民建立个人知识库和提高知识素养,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合格的专业管理人员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有力保障。
  4.建设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
  目前,农村地域广、人口数量多、经济底子差,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重点建立县级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所谓图书分馆主要是指以省级、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在所辖区域各县(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农村乡(镇)设立的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与以往一次性的“送书下乡”和传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流动车船”不同的是,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馆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将有限的图书资源无限流动起来,盘活公共文化资源,使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实质性共享,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段颖.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16-18.
  [2]汪筱萍.关于加强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图书与档案,2012,(1):305-3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