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有效教学】
 

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34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以《三峡》为例,探讨在减负背景下如何通过寻找突破口,逐段击破,以点带面进行有效学习。找准虚词,品读三峡山之气;找准言语品读方法,体味三峡水之疾;取景拍照,欣赏峡之趣;一字点评,领悟“凄”。
  关键词:突破口;有效;教学;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78-01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古代文人的智慧,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的距离,字词的障碍,学生难免和文言文有着隔阂。加上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的落实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枯燥的讲解方式,因此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自然难以感受文言中的魅力。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找准文言教学的突破口,以点带面,进行有效教学。
  《三峡》不仅是一篇地理专著,更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不同语段展现的是三峡在不同季节独到的魅力,但却共同体现着我国古代文人学士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找准每个语段的突破口,是进行本文有效教学的关键。
  1.从“自”入手,感受“奇”
  “自”这个虚词极有味道,意味深长。虚字一般易弱,但此处的“自”转从虚字出力,引出后面的“非”字,从侧面突出三峡山之高的特点,让人读来感受到山之高,山之幽静,很有味道。同样的“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也有同样的魅力,它引出的第一句写山的连绵不断,特别是“连”字,声音就应该稍微延长。通过重点品读汉语虚字“自”,我们感受到文言虚词的表情达意、汉字象声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感受古文的情韵。
  2.比较比读,体味“疾”
  2.1 朗读比较法。首先找出语段中最能表现江水勇往直前,一泻千里的气势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再用去标点法一气呵成读,去感受三峡这汹涌的水势。
  2.2 言语比读法。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进行比较,感受作者喷薄而出,不可遏制的的豪情。并从“云”“鸟”二字和“奔”“风”二字在声调上的不同,去寻找“云”“鸟”读起来软绵绵的,没有力度,没有气势而“奔”“风”具有气势和力度的原因。以“疾”字为抓手,通过朗读比较和言语比读,学生由外而内地感受三峡夏水的气势之美,及洋溢在气势之美下作者的豪情。
  3.边走边取,感受“趣”
  这段文字的赏析以“趣”为文眼,,通过“趣”字的汉字解读,引出对春冬三峡的赏析,借助有意思生活化的拍照,勾连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文本,荡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从而深入浅出地理解鉴赏写景的技巧,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中的动静结合之美、“清荣峻茂”中的大笔点染之美等等。在选景的过程中会发现男女生的差异,利用男女生声音的特质,通过分配合作朗读,感受春冬之景的情趣。多媒体精炼地将作者所触之景投射在屏幕上,学生结合课本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畅谈自己的美感体验,或单独一景,或多景结合,感受春冬三峡之美。在尊重学生阅读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应抓住"影"等带有孤独之感的景致,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的鉴赏深处,为下文理解山水的孤独之美埋下伏笔。
  4.一字点评,领悟“凄”
  利用一字点评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本段的中心字眼:泪。通过“这是谁的泪”的问题的交流探讨,将学生对泪的理解引向深入。这是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的是作者之泪,他为美景无人与之共赏而感到孤独的孤独之泪,但是学生很难理解这泪更是山水之泪,是作者为山水的孤独而落泪。古人笔下的山水是有灵性的,山水有灵而不能言,郦道元是代山立言。沈从文曾说:写作讲究“贴”字,写人贴人之心,写景贴景之心。郦道元就是贴景之心从而达到了写景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片紧扣“泪”字,一环接一环,逐层解读,层层深入,使“泪”字不单纯停留在郦道元为自己落泪,更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到这是山水之泪,泪入有心人之心便成了人之泪的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拍的写景境界。
  突破口的寻找,使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有梯度,学有所感,学有所获,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