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直面问题做教研] 教研问题研讨
 

[直面问题做教研] 教研问题研讨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38 影响了:

  作为一个区域学科教研员,我主要关注四方面:教研活动品质,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业质量。回观自己区域,在这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形成如下思考:  问题:教研活动常是“点将展示”,评课总是“指向个别”;“教研课”与“日常课”分离;
  教师教耗时多,学生学成效小;
  骨干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
  学生学业质量不尽人意……
  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才能更好地改变教师的日常教学?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什么样的研训方式才能更好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什么样的学业质量管理与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
  策略:
  1.以提升教研品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让教研凸显专业性,改变原来“平面推进”“重复研讨”的现象;
  让教研凸显日常性,改变原来“临阵磨枪”“固定研究”的思维;
  让教研凸显针对性,改变原来“跟风演绎”“人云亦云”的意识。
  把教研看作是一种生产力——改变教师,发展学生,提高质量。
  1.1 教研专题先行。
  ⑴ 教研专题先行。每学期初计划贯彻时,我就公布区级教研专题,并阐述专题生成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展开的方式和活动的要求,做到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清楚。
  ⑵“三级网络”构建。正是这个小小的举措,就将我区、校和教师三级教研层并串成为一个相互勾连的教研网络。上至各校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下至一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区域专题都非常明晰。
  1.2 活动公开申报。
  ⑴ 竞争公平,机会相等。当研究专题公示后,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自行申报。正是这一教研机制,改变了教研员以往“凭主观印象或人情关系,确定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和教师”的现象,让教师参与研究的机会公平、相等,让每所学校在区本教研活动上呈现研究的机会也公平、相等。
  ⑵ 拉长过程,提升实效。因为期初教师就明确了研究内容和主题,学校教研组教研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活动展示中,因为各校进行了相关专题的研究,评课不需要点名,而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大家在活动中还能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1.3 “展示”三级选拔。我们区级活动要经过“三级选拔”——活动设计选拔、说课选拔、试教选拔。
  1.4 专题整体规划。为了深入研究,我根据区域研究基础、现状和期望,整体规划了三类研究专题——序列性研究专题“重难点研究专题”“特色化研究专题”。
  如:“把握年段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专题,我们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不同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入手,深入研究阅读教学,形成序列性研究专题。
  再如:当前很多教师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迷糊,重点不明,教学内容也不清晰,往往把握不住一个“度”。针对这一现状,我确定了“阅读教学第一、第二课时""整体化设计""”研究专题,从不同年段、不同文体进行了序列性研究。
  再如:当前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形成了“如何提高作文教学实效”重点研究专题,特别是作前指导中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作后的“评价、反思”等,我们确定为重难点研究专题。
  再如:日常教学中,“单元练习课”容易被忽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教学内容的整合等,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效益不高,我们就此形成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活动设计,提升教学智慧”“重难点研究专题”,从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不同教法和不同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突破单元练习课的教学难点。
  再如:根据当前课堂现状确定了“特色化研究专题”——“创新课堂形态,改变课堂审美,追求教育价值”。
  2.以解决课堂焦点问题创新课堂形态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是:教师教耗时多,学生学成效小。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确定了“创新课堂形态,改变课堂审美,追求教育价值”的研究课题。
  2.1 以创新课型特征为切口。语文学科根据常态课堂“块面杂,活动多,问题碎,学生学习活动思维含量不足”等问题,形成了“板块大、问题大、学习时空大”三大课型特征,以此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2.2 以选定实验对象图突破。语文学科先把六所规模不大的或者相对薄弱的蓝天学校纳入“课堂形态创新”研究的实验中,旨在先改变小校、弱校再推广到大校、强校。实验教师也是一般教师,选了四年级的学生(能持续三年实验时间)。
  2.3 以滚动研究话题寻对策。研究过程中“抛话题——寻问题——成专题——定课题”。
  2.4 以改变师生思维求变革。试验中,我们着重研究“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取舍教学内容”,研究“教师提问的质量”,研究“学生学习时空的深广度”等,以此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
  3.以打造潜力教师团队辐射校本教研
  2009年开始,区域组建了潜力教师团队,团队成员采用双向选择。通过两年一轮的培养,打造一支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在区域学科教研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3.1 课题导航。量身定做设计了《区域小语精英教师团队建设及其雁阵效应发挥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省立项课题),这是我为区域语文潜力教师团队量身定做的课题,以此为研究的抓手,提升潜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2 研训打造。近年来,我区语文学科创新了潜力教师团队多样化的研训方式--对话分析、课堂诊断、跟踪观察、同题异构、专题培训、小型竞赛……借此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研的实践能力。
  3.3 赛事引领。为了更好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区域学科有针对性地改造了原有的青年教师竞赛平台,为潜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平台。潜力教师素养赛形式从开放到封闭,旨在“以赛促研”,促进潜力教师日常化的研究,同时借赛事引导他们清晰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赛项目:学科关键能力测试(阅读、案例评析、写作、现场评课、说课、教材分析、课时活动设计)→素养展示(朗读、书写、才艺展示)、现场答辩→课堂教学
  4.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业质量
  4.1 全面启动素养赛。在区域语文学业质量管理中,我们始终站在学科素养整体提升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业质量,并引领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近两年中,我们语文学科启动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素养赛。
  原则一、面向全体,不搞精英化、突击性竞赛;
  原则二、面向基础和习惯培养,不搞难、偏、怪题比赛;
  原则三、面向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不搞应试能力比赛。
  旨在:一、清晰只有整体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才能提高学业质量;
  二、清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是什么;
  三、清晰素养赛后教学上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改进教学。
  4.2 赛前培训明重点。每一学期,定时定年级开展素养赛。赛前我定时定内容培训一线教师,着重学习《课标》和《钟楼区小学各年段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目标》(附件一)以及《钟楼区各年段学生语文学业能力测试框架》(附件二)(这是遵循《课标》和区域特征梳理制定的),以此明确各年段学生的学科素养标准参照系和语文学业能力的内涵。
  4.3 赛后分析导教学。每一次素养赛以后,组织教师和教研组进行质量分析。《钟楼区 年级学生语文素养赛质量检测分析表》(附件三),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存在问题、教学成功案例和后续改进措施,以此调整教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