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异教徒”与“佛教徒”的辨析] 异教徒
 

[“异教徒”与“佛教徒”的辨析] 异教徒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4:31 影响了:

  [摘 要]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一文献的引用与原文献不同的问题,从史料运用原则、作者时代特点、原文献的解读等角度对“异教徒”和“佛教徒”进行辨析。  [关键词]异教徒;佛教徒;《史集》;乌古斯可汗
  《维吾尔族简史》一书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91年4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但由于该书在历史知识、史料运用和文字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便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民族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发行了修订本。
  修订版的《维吾尔族简史》对老版书中的基本历史知识进行了对证和修改,对语言表达方面不妥的地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对运用的史料和文献也进行了查对,不准确的和理解有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改。修订版的《维吾尔族简史》在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和历史事件的介绍方面比前版本更值得肯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有关维吾尔族的历史,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专业书籍。
  1991年版《维吾尔族简史》的16页,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含义的介绍引用了由波斯拉施特著,余大钧、周建奇所译的《史集》第1卷第1分册131-136页的相关内容:在塔剌斯和合里-赛蓝一带居住一个部落,部落首领名叫的卜·牙忽亦。的卜·牙忽亦有四个儿子,名叫合剌汗、斡儿汗、阔斯汗和古儿汗,他们全信佛教。2009年版的《维吾尔族简史》15页也引用了同样的内容,也称他们全信佛教。通过查阅原文献——拉施特的《史集》的相关内容,在《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的132页是这样叙述的:不剌札汗有一个名叫的卜·牙忽亦的儿子;……他有四个儿子,名叫:合剌汗、斡儿汗、阔斯汗和古儿汗。这个民族全都是异教徒。原文献与引用的文献出现了分歧“异教徒”和|“全信佛教”。
  从史料运用的原则和方法来看,我们应该是忠于原文献的叙述,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能转述文献内容,适当的改变叙述的方法,但不能做含义上的改动。“全信佛教”和“异教徒”应该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词汇。所以,从史料运用原则来说,《维吾尔族简史》一书中应该按其使用的文献材料,使用“异教徒”一词。
  异教徒是“基督教对于信奉其他宗教的人的贬称”(1)。“不信世界上任何主要宗教的人;(尤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以外的)异教徒”(2)。综合工具书中的解释,异教徒是指那些保有与正统或者核心的价值和教义相左的观点的人;他们放弃正统信仰,明显的背教;异教徒是从分裂教派中来的,或是从教会里离开的,不服从教条,经常引起争端的人。分析《史集》的作者拉施特所生活的时代和背景,他所说的“异教徒”是否专指信仰佛教的那些人呢?拉施特是波斯伊利汗国宰相及大史学家。而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十三世纪初,蒙古兴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各游牧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并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征服了亚洲的绝大部分地区。13世纪五十年代初,成吉思汗之孙、拖雷汗第七子旭烈兀汗率大军远征西亚,于1256年吞并伊朗全境,又于1258年攻陷巴格达,征服了伊斯兰教哈里发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他以伊朗为中心建立了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在伊利汗国建立后将近半个世纪时,旭烈兀的曾孙、第七代伊利汗合赞于公元1300年下诏让其宰相拉施特编纂一部详细的蒙古史。拉施特于1310 -1311年编成《史集》。研读有关蒙古的宗教历史,我们知道在成吉思汗时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成吉思汗时代,蒙古诸部主要是奉行萨满教,随着征服领域的不断扩大,蒙古统治者开始接触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为了达到征服与统治的目的,成吉思汗实行了宽容的宗教政策“命其后裔切勿偏重何种宗教,应对各教之人待遇平等”(3)这种“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当时不同宗教的保存与发展:萨满教、基督教、景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等。在蒙古人统治的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种宗教繁荣并举。但在不同的汗国,情况也有所不同。13世纪中期,在伊利汗国蒙古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两种基本倾向:一种倾向旨在保持蒙古游牧传统,反对定居农业生活,在宗教上一般支持并保护佛教或者基督教以及犹太教,伊利汗国最初的几位伊利汗都属于这一倾向的支持者;第二种倾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强大汗权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国家,需要得到伊朗当地封建主的支持,保护城市生活、商业和贸易,恢复农业并对农民征收赋税徭役,这一倾向的支持者一般已经皈依了当地占优势地位的伊斯兰教。在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和元朝都能看到类似两种倾向的斗争。在景教家庭长大、精修佛学的第七代汗王合赞汗倾向于第二种思想。伊斯兰教在合赞汗统治时期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汗国统治者合赞汗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导致对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屠杀,而佛教也被认为是非法的。从此,该汗国也由多种宗教存在的多神教成为只信奉伊斯兰教的一神教,对于伊斯兰教穆斯林来说,其他宗教的信仰者都是异教徒。拉施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大封建主和伊斯兰教徒,他主编的《史集》又是奉诏编纂,因此在这本书中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宣扬伊斯兰教为正统,其他宗教是异教的思想。所以从拉施特所生活的时代和背景,他所说的“异教徒”应该是指非伊斯兰教的信仰者,而绝不仅仅专指佛教信徒。
  分析《史集》记载的内容,使用“异教徒”一词是否也更正确?《史集》中记载的卜-牙忽亦的四个儿子都是异教徒,四子之中合剌汗做了父亲的嗣承者,后来合剌汗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乌古斯。乌古斯长大后信奉了伊斯兰教。那么在乌古斯信奉伊斯兰教之前信仰的是什么宗教呢?如果信仰的是佛教,那么把“异教徒”改成“全信佛教”在知识系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史集》中记载的关于乌古斯的故事是形成《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又称《乌古斯传》)的脚本。《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是一部记述乌古斯部族勃兴以及早期突厥汗国历史的大型文史诗,创作者出自古代的乌古斯部族。其创作时间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3-14世纪;还有认为在10世纪。长诗反映了古代维吾尔人的生活与斗争,反映了他们古老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史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反映了人民古老的生产方式、习俗、思想观念和信仰,同时用民间传说的方法解释了各个突厥语部的名称,或用传说叙述了部落的渊源;另一部分叙述乌古斯可汗与邻近部落和国家进行的战争。其中关于乌古斯的六个儿子、金弓金箭、二十四个部落的名称等故事在《史集》中都有记述,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主要的内容非常的相似。 “抛开《史集》等书所赋予的伊斯兰教色彩不论,可明显发现:上文(《史集》记载的乌古斯幼时的故事——作者注)中的乌古思与《传说》中的乌古斯……所指为同一人。”(4)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史集》中乌古斯即为《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的乌古斯。分析《乌古斯可汗的传说》这部英雄史诗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有着宗教历史的踪影,反映了突厥先民早期的宗教信仰。《史集》中所染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这是作者拉施特为其写作目的而刻意增加的内容。《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乌古斯见到他的第一位妻子时“从天上降下一道蓝光,”见到他的第二位妻子时“看到前方湖水中间有一棵树,树穹窿里有一位少女独自坐着”;乌古斯的六个儿子分别取名叫“太阳、月亮、星星、天、山、海”;乌古斯向诸官和百姓下诏“我是你们的可汗,你们拿起盾和弓箭随我征战;让族标成为我们的福兆,让苍狼作为我们的战斗口号,让我们的铁矛像森林一样,让野马奔驰在我们的猎场,让河水在我们的土地上奔流,让太阳做旗帜,蓝天做庐帐”等等。这些内容与佛教无关,倒具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萨满教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主的原始多神教,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到祖先崇拜。乌古斯可汗的儿子取名“太阳、月亮、星星、天、山、海”实际上就是对自然对象的崇拜;树以及苍狼是他们的动植物崇拜,并以狼为图腾;还有史诗中多处可见的对“腾格里”(即天)的崇拜。这些内容与萨满教有密切的关系,与摩尼教或佛教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从一方面可以说明在乌古斯皈依佛教之前,很有可能是信仰萨满教的,而不一定是佛教。
  综上所述,从文献的使用原则,作者的生活背景,更重要的是对引用文献的分析,《维吾尔族简史》中使用“异教徒”比改成“全信佛教”更为合适。
  注释:
  (1)汪应果,吕周聚,主编.简明巴金词典.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264。
  (2)金永兴,主编.英汉航海轮机大辞典.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751-752。
  (3)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52。
  (4)李树辉.乌古斯和回鹘研究.民族出版社,第28页。
  参考文献:
  [1]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4.
  [2]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
  [3](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李树辉.乌古斯和回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6.
  [5]李进新.丝绸之路宗教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
  [6]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10.
  [7]《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二分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8]多桑,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11.
  [9]蒙古族通史(修订版)·上卷.民族出版社,2000.1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