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_智慧流教育一教师中心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_智慧流教育一教师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20 11:22:04 影响了: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

故事1:好朋友的故事

两个好朋友,一个叫马沙、一个叫沙西,他们非常要好。马沙买了一块面包,掰成两半,与沙西分享,沙西买了一瓶牛奶,给马沙倒了半杯。

(教师儿童化语言,意义:好朋友要分享)

有一天,沙西生病了,躺在床上,还不停地吃药,马沙看了,说:“你太不够朋友了,睡觉自己睡,还不停自己一个人吃药,生病了也不通知我一声。”(教师设计不符合情理的故事情节。教师稍微停顿,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一孩子插嘴:“生病是不能一起生的!”(孩子的脑袋开始思考了)

老师:“为什么不能一起生病?”(老师并没有忽视孩子的问题,而是进一步让孩子思考)

另一孩子:“生病很难受的。”(有孩子不明白)

教师继续故事

马沙就说:“不行,药片要分一半给我吃。”

沙西只好每次吃药都分一半给他。

一孩子插嘴:“如果他吃药,哪明天他就生病了。”(孩子发现问题了)

老师马上表扬:“你怎么那么聪明呐?你是怎么知道不能乱吃药的?”

老师接着说:“真的,他真的就生病了。马沙每次吃药,都想分一半给沙西,沙西说:‘我不吃了,我已经吃了好几粒了。”

过了两天,马沙的病就好了。

正在这时,有个孩子放了一个屁。(突发情况)

孩子:“谁放的屁呀!那么臭。”

孩子:“老师,是不是你放的?”(老师有点尴尬)

又一孩子:“老师,好朋友能不能一起放屁呀?”

老师:“哪,放屁怎么能一起放呢?你放你的,他放他的。”

老师接着问:“你们有没有好朋友?是不是一起放屁的?”

评:老师原来的思路被孩子的问题打乱了,但没有压制孩子,而是顺着孩子的思维继续进行。

老师:“要不然,你们试一试一起放屁。(指着两个孩子)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试一试。”

这时,有一个孩子捂住嘴巴,假装“放屁”。(是不是捣乱呢?)

老师:“哎哟!你们本事可真大,真的可以一起放屁呢。”(老师的幽默,孩子哈哈大笑,所有孩子都一起”放屁“了。但,老师并没有说“你们不要在假装一起放屁了!而是说:“你们听,我放的屁从来都没有声音的。”——吸引注意力,同时引向日常礼貌,不能放响屁。)

老师:“诶,你们是不是饿了?咱们来吃点心和牛奶吧。”(结束课堂)

印象:整个活动中孩子有坐着的,有躺着的,趴着的,但注意力都很集中,在倾听、在思考,而教师的语言非常儿童化,教师就象是一个孩子在和几个孩子在聊天,讲故事。有个听者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举手,老师说,故事一环接着一环,如果让孩子举手,就会打断他们的思路,

举手后孩子可能把问题都忘记了。故事教学就象平常几个人在聊天一样,如果要举手才能讲话,你说难受不难受?让孩子自由发问,学习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与人聊天。开始时,孩子可能还不会交流,可能会一起争论起来,但慢慢地他们就学会倾听,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交流。我从来都不会说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故事2:好朋友

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A,一个叫B,去海边钓鱼,最后钓了一条鱼。

A孩子:“你要不要这条鱼?”

B孩子:“要。”

A孩子:“那就给你吧,反正明天还有2条鱼,3条鱼。”

B孩子:“那我不要,我要明天的2条鱼。”

老师问:“你要一条鱼,还是2条鱼呀?”

一孩子说:“我要1条。”

老师:“为什么?”

该孩子:“因为我不爱吃鱼。”

另一孩子:“我要2条。”

老师:“对,你真聪明,你知道2条鱼比1条鱼多。”

继续:“A孩子回家煮了一个红烧鱼,真好吃。”

“第二天,他们又去钓鱼,真的钓了2条鱼。A孩子说,昨天咱们说好的了,今天的

2条鱼是你的。给你吧,我就等着明天的4条鱼吧。”

老师问:“4条鱼多还是2条鱼多?你们猜猜B孩子要2条鱼,还是4条鱼?”

孩子们:“要4条鱼!”

老师:“对了,他真的就要4条鱼,A孩子高高兴兴地拿着2条鱼回家了,煮了一个

红烧鱼,一个鱼汤,红烧鱼真香,鱼汤真鲜。B孩子在家吃白饭加酱油。”

“第三天,又去钓鱼了,真的钓上了4条鱼。”

一孩子插嘴:“这鱼好象是他养的,他想要多少条就有多少条。”(孩子已经隐

约发现问题了)

A孩子大方地说:“这4条鱼给你吧,昨天你说过你要4条鱼的。”

B孩子说:“这4条鱼给你,我还是等着明天的8条鱼吧。”

A孩子:“哪多不好意思呀,我已经吃了好多条鱼了。”

老师问:“他一共吃了多少条鱼呀?”

孩子马上在算。(随机融入计算教学)

老师又问:“你想怎么做这4条鱼吃呢?”(让孩子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5天,B孩子还是吃白饭,

一孩子插嘴:“还是加的酱油。”

又一孩子说:“他笨得很呐!他被人骗了!”(孩子发现问题了)

„„

第6天,又去钓鱼,真的有8条鱼……

第7天,有300条鱼……

A孩子说:“这300条鱼太多了,我帮你拿回家去吧。”到了家门口,鱼掉了一地。 A孩子赶快拿了个新鱼箩,装起地上的鱼。

B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给你新鱼箩的钱吧。”

A孩子:“不用了,你就把你的破鱼箩给我吧。”

B孩子莫名其妙:“你要破鱼箩干吗?”

A孩子:“现在流行破鱼箩,可以换到500条鱼呐。”

B孩子:“哪我就不给你破鱼箩了,你把300条鱼拿回去吧,我要破鱼箩去换500条鱼吧。”

A孩子:“这怎么行哪!着300条鱼是你的。”

B孩子:“没关系,我拿这破鱼箩去换500条鱼哪!”

B孩子真的到集市上去:“谁要破鱼箩呀?”人们以为他神经不正常,破鱼箩怎么能换500条鱼呢?就跑去告诉村长了。村长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就打了A孩子的屁股,从此,再没有人理他了。

B孩子很伤心,这是我的好朋友呀,为什么打他呀?是他一直要把鱼给我的,是我不要的。

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B孩子没有吃到鱼?”

一孩子:“因为他会算术!”

老师:“哦,数学学得好是吃不到鱼的。”(听课老师大笑,孩子没有笑)

又一孩子:“他总是想要多的。”

老师:“对呀。”

又一孩子:“为什么是1、2、4、8…,而不是1、2、3、4…呀?”(孩子们在找规律了)

最后,教师和孩子一起作简单的总结:骗人不好,也不能贪心,真正的好朋友要共同分享……。

课后评议:

a) 教学过程中不是单向提问,而是双向提问,既有教师的提问,又有孩子的质疑,故事中潜在的道理让孩子去发现。教师并没有直接讲出来。

b) 环节过渡及上下课很自然。

c) 教学过程并没有刻意使用图片、幻灯。因为刻意去使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主要用语言去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孩子积极、连续地去思维。

故事3:名字的故事

老师:“很早很早很早…以前,一家人中年龄最大的孩子的名字最长,最小的孩子的名字最短。”

问孩子:“你们里面有没有在家里是最大的?”(一个孩子举手说是)

老师:“诶,这怪了,如果在很久以前,你的名字就会很长很长很长。”

继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名字很长,叫做瓦西多……但是他本人记不住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实在太长了,连他的小伙伴们都记不住,见到他就喊:‘喂!喂!’(教师很夸张,孩子们大笑)

有一天,妈妈对瓦西多…(孩子大笑)说:‘你都快5岁了,还记不住自己的名

字。到5岁生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要不就不让你和小伙伴们开PARTY,不给你做香菇饭吃。’

一孩子这时插嘴:“老师,你为什么要把他的名字唱着说出来?”

老师:“哪,他的名字太长了,如果我不唱着说出来,我也记不住。”

老师指着孩子问:“你记住没有?(很滑稽地)”

孩子们都说记不住,但有一个孩子说:“我记住了,最后的名字叫DO……(孩子大笑)。”

继续:“这个孩子瓦西多……始终记不住自己的名字,天天到海边去练习,可是,练了好几天,还是记不住。这时,他忽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瓦西多……’心想‘不会吧,不会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吧!’他顺着声音的方向去找,这时,从海里钻出一个大海龟,大海龟说‘烦死了,你怎么天天在这里喊你的名字。’瓦西多…问:‘你是怎么记住我的名字的?’乌龟说‘这好办呐,你先记住前面,再记住后面。’然后,瓦西多…就跟海龟练习。

老师停下来问孩子:“喂,你们记住他的名字没有?”

一个孩子说记住了,但只记住一半。

老师:“你太聪明了,你象海龟一样聪明。”(孩子们哈哈大笑)

继续:“瓦西多…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妈妈说‘妈妈,我记住自己的名字了。’妈妈说‘不可能吧,你念给我听。’

瓦西多…说出来了。

妈妈:“太好了,明天我去给你做香菇饭吃,你赶快去通知你的小伙伴们来开

PARTY。”

瓦西多…去找小伙伴们,高兴地对老牛说:“我有名字了!”

老牛:“你叫什么名字?你教教我吧。”

老牛就跟他学,但记不住:“瓦西多mei ……”

又去找小羊、小狗…(教师的语言就象动物讲话那样)

瓦西多…:“你们记不住,算了吧,就叫我‘喂’吧。”

第二天,过生日了,小伙伴们都来了,高兴地在一起玩,但都叫不出名字,乌龟说:“烦死了,你们要是能够找出名字比他还长的人,我就翻跟斗给你们看。”

老师问孩子:“你们看过乌龟翻跟斗吗?”

孩子:“没有。”

老师:“你们想不想看?”(孩子们都说想看)“对呀,你们想看,瓦西多.

..的小伙伴们也想看。

继续:“瓦西多…找奶奶,问奶奶的名字。奶奶说记不起来了,你们都一直叫我奶奶。”

老师问:“你们想要长名字还是短的名字?”

孩子:“要短的名字,长的名字太麻烦了,记不住。”(孩子们发现了问题。结束)

该故事的的内涵:

a) 人的名字不要太长。

b) 说话要简洁,不罗嗦。

c) 遇到困难不要怕,有些事别人做不到,但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做到。

教师的指导思想:

a) 选择故事:不合情理的、荒诞的、夸张的,与孩子的生活实际不同的。既吸引孩子,又避免把生活的道理直接告诉他们。

b) 让孩子在集体中发现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学会交流。

——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发挥想象,进行推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替主人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