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实业救国2010年第10期: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2010年第10期:实业救国

发布时间:2019-07-21 09:31:09 影响了:

  “看来你是铁了心啦,我啥也不说了,既然你要卖股募资,那就算我一个。刀山火海,兄弟陪你闯!”好一个手足情深。感动于老友的义薄云天,张謇攥住了沈敬夫的手,“好兄弟,办实业好似与虎比邻,凶险重重,今日有你这句话,就算让我张謇舍身喂‘虎’,我也心甘!”   根据初步计划,张謇打算集资六十万,因此设下六千股,每股一百两。在官府的号召下,经过多方联系,张謇在通州与上海两地找到了六位大股东。通州地区就以沈敬夫为代表,上海地区则以盛宣怀为代表。经过商议,沈敬夫这方的通州股东出资二十万,而盛宣怀方面的上海股东出资四十万。可在通州股东的二十万已经到位后,上海那边的银子却迟迟不见踪影。这可急坏了张謇,难不成上海那边出什么乱子了?   心急如焚的张謇,即刻赶到上海探明究竟。果然,上海的这三位大股东捣出乱子来了。   当张謇催要集款时,盛宣怀三人找出各种借口推脱。原来这三人早已心怀鬼胎。以盛宣怀为代表的这三位上海股东,其实都是买办,即主要与洋人做生意的商人。当日本人得知张謇要办纺织厂****时,他们便向西方列强求援,要求洋人共同施压,让张謇的纺织厂夭折。这些列强根本就是一丘之貉,在他们的压力下,盛宣怀这些整天跟洋人打交道、靠着洋货发家致富的买办们,哪能不就范。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叛变”。   张謇气得嘴起燎泡,眼冒金星,可又无计可施。怎么办啊?现在手头上只有沈敬夫这方拿出的二十万两银子,要知道,张謇要办的是使用先进工艺的纺织厂,这些钱,别说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了,就是买棉花的钱也不够啊。尽管沈敬夫多方奔走,帮忙凑钱,可惜收效甚微。   眼看即将山穷水尽,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张謇的面前再次柳暗花明。   原来,张之洞得知张謇办厂出现资金困难后,也相当着急,可无奈朝廷自己也“揭不开锅了”。这时,他突然想到,朝廷在三年前曾从国外购进一批纱锭。本来打算运到湖北开纺织厂使用的,后来计划落空,纺织厂没开成,这批纱锭也就囤在了上海码头,这一囤就是三年。原以为这批纱锭永无出头之日了,没想到现在张謇也要办纺织厂。于是,张之洞修书一封,给现任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此时已是湖广总督),要他把这批纱锭折价卖给张謇。   说来惭愧,这批纱锭就是折价,张謇也买不起。无奈之下,张謇只能改变初衷,将原来的官招商办,改为官商合办。   由于是官商合办,于是官府以纱锭入股,价值五十万两,参与到纺织厂的运营中未。官股到位后,又一场风暴未袭,而且还是与官股直接相关的轩然大波。   “季直兄,不好了,几位大股东要退股了。”一大早,沈敬夫就;中进张謇家宅,汇报了这个噩耗。   “退股?为什么?”还在洗漱的张謇,一脸惊愕。   “就是因为官股到位啊!”沈敬夫说道,“当他们知道官府也插手纺织厂后,都说纺织厂没前途了,这官府一掺和,想不赔钱都难,大家不想拿自己的钱打水漂。”   这也难怪商人们对官府经商的信心崩溃。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朝廷为了富国强兵,也与商人合办了一些实业。可由于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官员们既不懂企业管理之术,又刚愎自用,对商人的建议不予理睬,结果企业越办越亏,最后纷纷倒闭。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哪还有人愿与官府合作啊!   想到这,张謇问道,“敬夫兄,你没有跟他们解释一下吗?”   “我说得嘴皮子都破了,可他们坚持,只要官府插手,那他们就必须退股!”沈敬夫有点委屈。   哎本来资金就不足,现在好不容易有官股相助,形势稍好,若此时商股退出,那纺织厂就真是开不起来了。   这办实业怎么比登天还难啊!张謇再次一筹莫展,“这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可是现在我们丢不得鱼,也舍不下熊掌,如何是好?”   “要是既能让官府出钱,又不让它插手纺织厂的管理就好了。”沈敬夫喃喃自语,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大叫“有了”。   “什么?”张謇眼泛金光。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人,一个能连接官府和商人桥梁似的人物。首先这个人不能是官府中人,这样,便于博取商人的支持;其次官府必须完全信任他,他能代表官府行使纺织厂的管理权,如此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沈敬夫果然有一手。   “不错,的确是个办法。”张謇点头称是,“可上哪找这个人啊?”张謇嘀咕着。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你不会指的是我吧?”   “舍你其谁。季直兄,你是一个在家守孝的状元,所以身上没有官职。而且这事是你一手张罗的,股东们一定相信你。同时你又有张总督这样的靠山,相信新上任的   刘总督也不会不买账吧。”   “可是……”张謇犹豫着。   “别可是了,这是唯一的   办法了,难道你要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吗?赶紧去找刘总督吧!”沈敬夫佯装不耐烦地催促着。   在沈敬夫的怂恿下,张謇把想法告诉了刘坤一。没想到,这刘总督答应得很爽快。其实在他看来,管不管理纺织厂无所谓,他真正看重的是,能从这个纺织厂里收回多少红利。现在张謇保证,每年会上缴固定的红利,同时又不用自己负责工厂的繁琐事宜。这简直是坐享其成,他刘坤一何乐而不为。   搞定刘坤一后,纺织厂面前的障碍基本肃清。由于张謇是一个无官职的状元,在家乡又有较高的威望与号召力,属于乡绅一级。所以,纺织厂的模式最终确定为,绅领商办,即由乡绅带领的、新型的官商合办模式。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张謇辛苦筹划四年的纺织厂――大生纱厂正式开机营业。由于经营方法得当,工艺先进,大生纱厂生产出来的“洋布”供不应求,获利颇丰。仅在当年,大生纱厂就实现了每股22%的回报率,不仅成功地抵制了日本的经济渗透,而且极大地繁荣了通海地区的经济。   张謇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实业家,但是他却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实业辉煌。毛主席说过,谈到中国近代的轻工业,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张謇。      菜豆们,我想,我们不能忘记张謇的,不仅是他的实业之绩,更是他的救国之情。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之时,张謇用一个读书人的滔滔良知,一个中华儿女的拳拳热忱,走过千难万险,谱写了一曲实业救国的不朽神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