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模块化
 

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及其风险控制:模块化

发布时间:2019-07-28 09:21:59 影响了:

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及其风险控制

于淑娟1,范缜修2

(1.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但技术创新过程存在着高度不确

定性和高风险性。文章在考察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特点和模块化组织创新模式基础上,提出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存在着

所以文章也对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和分三种创新风险。并且由于各模块在技术创新时受到组织创新环境的限制,

散型(无明显核心模块)的技术创新下的创新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0)10-0132-02模块化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并被广泛地应

研发、生产、组织用到各个产业中。随着产品和产品体系设计、

形式的模块化以及大量面向外部契约制造商的外包子系统的出现,使模块化制造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该模式很好地顺应了产品服务的结构功能复杂化以及消费多样化

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的趋势,并逐渐成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

模块内部的企业通过组织柔性的专业化分工、互补性合作以实现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系统内企业自生能力,相对于传统组织,模块化组织在技术创新上有何特点,其风险何在?如何规避其技术创新的风险呢?这些问题是模块化组织急需解决核心问题。

技术创新活动也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以模块化为特

其技术征的组织应运而生。模块化组织下生产网络特征明显,

创新已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而是利用多个平

不同模块企业行的虚拟研发团队的分模块研发来完成。因此,

之间的合作对于系统的演进十分关键。互补性模块企业之间在设计规则的一致性与界面的清晰性的保证下,能大大降低利用市场的成本(杨丽,2008),这正是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3.创新的相对独立性。模块组织的虚拟性、高风险性、动态

自组织性等,要求各模块合作性等特征以及子模块的自适应性、

模块化系组织间具有较少的依赖性和较高的独立性与灵活性。

统内“看不见的信息”和“看得见的信息”使各模块之间既独立

模块组织技术创新就表现为:一方面是在“看得见的信又统一。

息”规则下进行的,另一方面各自子模块系统内蕴含“看不见的

并有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创新是在松信息”

相对独立性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机会主义的散耦合条件进行的。

风险,而且能在保证各结点企业利益的条件下实现网络的整体价值,提高创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二)模块化组织生产条件下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模块网络结点企业之间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模

2004),块结点企业间进行协调和整合的方式不同(雷如桥等,

可以将模块组织生产条件下技术创新模式分为两种模式: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分散型(无明显核心模块)的技

术创新模式。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通常由核心模块负责确定设计界面规则,子模块对模块化系统的某个功能模块进行专业研发和生产,核心模块对子模块的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

新产品;分散型(无明显核心模块)的技术集成,创造出新技术、

创新,也就子模块根据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和自己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模块之间或是“背对背”的激烈竞争,或是合作研发。由于分散型的技术创新可以保持具有较高独立性的多样化的自治创新,能有效地推动系统的技术提升。

一、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特点和创新模式

(一)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特点

“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2003)。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青木昌彦,

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

。在一定规则框架下,模块化组织中各子系统依靠技术块化”

创新获得在组织中的竞争力,通过模块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形成新的技术,丰富技术创新成果的类型。模块化的组织中技术创新节点转化为各模块或模块集合,其优势是弥补个体欠缺的规模优势,发挥各自技术专长,同时又分担研发成本。与传统组织相比,模块组织技术创新有以下特点:

1.创新简单化、灵活化。模块化组织是存在一定外部联系的独立功能单元,以模块化为特征组织生产和技术研发,是具有柔性反应力的组织。每个子模块专注于某一技术并不断创新,并随核心产品技术升级而升级,其技术创新相对简单,不受

因而,模块化组织能促进企业更快学习,以更其他组织的影响。

快的速度来采取新技术,同时模块内技术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

2.创新合作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企业

【收稿日期】2010-03-20【作者简介】于淑娟(1966-),女(满族),黑龙江鸡西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范缜修(1963-),女,黑龙江鸡西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髕髈骳

二、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风险表现

技术创新本身存在固有的创新风险,但模块化组织中各模块在技术创新时受到组织创新环境的限制,且模块内部的信息处理保密的特性,其技术创新风险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规则时效性风险青木昌彦(1990,1995)提出了模块集中化的两种模式,包括事先规定了模块之间联系规则的“A”模式和模块联系规则可以不断改进的“J”模式,以及各个模块内部的信息处理完全“包裹化”这一条件。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技术的融合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模块之间的标准化接口不断进行改变,由此带来规则上的变化风险。由于规则时效性,特别是模块联系规则可以不断改进的“J”模式,对模块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则的改变一方面使得原有创新成本沉没,另一方面要求企业随时要跟上技术进步。要减少这种风险,企业必须对规则改变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二)合作系统风险

模块化组织创新是各企业在一定规则下由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进行技术创新活动。Sabel和Zeitlin(2004)认为,系统

合作创新需要一个明确、

稳定、公认的界面,但在动态的市场中界面的稳定性很难保持,加上企业合作创新的限制条件仍然很多,也就导致合作创新系统不稳定。Ernst(2004,2005)指出,合作系统集成商(核心企业)在协调与整合系统资源时需要掌握合作系统内各部分的技术信息与知识。如果核心企业不了解各子合作组织内部的知识与信息就很难整合模块资源去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但同时核心企业的认知能力是有限

的。

Chespoung(2003)也指出,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的联系规则如果不随环境改变,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就可能阻碍创新;而且企业合作创新系统中系统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这会减少系统合作者的创新租金,从而使其失去创新的动力。这种风险对于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模式来说必需引以重视。

(三)相互竞争风险

模块化组织间交换的信息等内容往往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隐含性,加之其关键信息通常由相关人员所拥有,这些模块的交流与合作往往难以通过标准化的界面或接口技术来实现。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分散型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使得技术信息包裹化而带来的风险,要降低风险各模块组织

需对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

如果该模块化组织是有核心组织,并采取有计划的技术创新,也就是在一定规则标准下各子模块各自进行技术创新,其风险表现为模块之间技术与市场的适应性以及产品模块化的关联程度。按产品模块的关联度程度的大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低度关联的模块化技术创新。其特点是可以将整个技术系统或产品按照专业化或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如果其中某一模块出现问题,对整个技术系统或产品的影响较小,整个技术系统或产品仍具有主要功能。(2)高度关联的模块化技术创新。其特点是模块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影响,整个技术系统的运行需要所有模块的存在,其中某一模块的技术失败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技术失败。模块的高度关联,使得模块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受到其他模块企业的影响,其创新的积极性也会

受到一定影响。因此,

明确目标和密切合作成为降低风险的主要策略,高度关联的模块化技术创新多采取有聚集型(有核心企业)组织模式,而低度关联的模块化技术创新多采取分散型)组织模式。

三、技术创新风险控制与规避

技术创新过程存在着高度不确定性,高度不确定决定了技

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但这种高风险性需要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

理来加以规避。

(一)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

核心模块协调下的技术创新模式是由一些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价值网络中核心能力的企业为中心形成技术创新的组织。核心企业在价值模块的研发、重用和整合中,担任模块化产品设计规则的设计师,负责制定界面标准和模块之间的协调,并将信息显性化,让各个模块组织共享这些信息和由此带来竞争性创新的利益。一般成员企业是某模块设计者和制造者,其模块的设计与制造,必须符合核心企业设定的结构、界面和试验规则。其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更多是依赖于成为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核心企业。

1.加强模块间信息交流。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技术创新已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而是建立在网络不同成员之间以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信息交流过程的基础之上,技术创新网络结点企业间的合作实质是信息的交换(Roth-well,2000)。同时,通过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形式,借助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网络,通过契约的长期化,网络内企业间信息共

享,知识的交换与交易,谨慎、

信任、惩罚规则的使用等等,使得利用企业网络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创新速度更快,甚至有利于打破企业的创新路径依赖。

2.选择恰当的合作企业。提升模块组织的效率与竞争力不仅取决模块内部的效率,而且更取决模块之间的非分工合作———即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及模块之间的联动效应和协同效应。核心企业从提高整个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能力出发,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企业。合作系统的建立既要考虑合作企业的能力要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价值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也要考虑合作企业的能力要素与本企业所具有的能力要素之间有多大的互补性,能否有效地使用对方的战略资源。在跨企业的模块化组织整合中,绝大多数企业只能做节点,作为节点的企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核心资源,嵌入价值网络而开展模块技术创新,借助网络共享信息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3.规则保持一定时间。核心企业比其他网络成员企业有更多的外界资源优化和协作经验,具备不是所有成员企业都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和技术发展判断,确定规则持续时间以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以保持成本竞争优势。因而,核心企业能够协调网络成员企业能力要素的配置,鼓励成员企业共享关键资源,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但创新系统的联系规则如果不随环境改变,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就可能阻碍创新,为保护各模块创新利益,核心企业应对创新系统的联系规则时效性进行合理预期,防止因规则时效性过短而使成员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当联系规则变化应及时告知成员企业,并提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规避技术创新的风险。

(二)分散型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

分散型技术创新模式缺乏核心模块在价值模块中发挥领导作用,而是依赖于基于市场的组合和层次性组织建立的松散关系。这种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技术创新可以利用多个平行的虚拟研发团队间的分模块研发来完成,具有各模块独立性较大、竞争性强的特点,由此带来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极大提高,并确保了整个系统技术的持续领先和进步,但其技术创新风险也相对较大。

1.预测规则持续的时间。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技术研发成本上升,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创新风险不断增加,这使分散型技术创新的风险要大于核心模块协调模式(下转第197页)

骳髈髖

(无明显核心企业

值产品,随着产能不断提高,对外依存度增加,产业已经具备一般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中国钢铁产业对外贸易调整的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钢铁产业贸易摩擦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起诉国看,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阶段,经济重心往往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业。钢铁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其附加值的增幅空间有限,往往向境外转移,削减钢铁产业规模,带来国内日益突出的产业矛盾,因此需要通过贸易争端缓解其国内压力,政治色彩逐渐增多。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本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贸易保护的手段构筑壁垒,为本国产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当金融危机蔓延,各国贸易和资本流动逆转,自救乏力的背景下,求助贸易保护成了很多国家的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产业对外贸易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承载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竞争力不断提高,没有兼顾其

由于产能的激他国家的利益,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压力。当然,

增,国内企业产品出口集中,价格恶性竞争也为其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口舌。因此,中国钢铁产业必须通过行业自律来优化产业发展。

(一)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国际贸易行为

应进一步扩大监测品种、监测范围,及时准确的为企业提供相

不断规范反倾销的关信息;不仅加强预警前的信息搜集工作、

立案程序;同时还应注重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后,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指导行业做好贸易救济措施实施阶段的相关工作。

(三)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

在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原材料供应成为瓶颈,目前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使很多企业的成本上升。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铁矿石资源是国家、行业协会、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在海外建立原材料基地,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注重选择原材料来源国家或地区投资设厂,获得资源优势。同时注重资源的运输问题,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落后产能淘汰缓慢、重复建设屡禁不止等问题是阻碍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突出障碍,近几年,受到市场利润的驱动,钢铁企

管材产品上,导致在国际市场业扩大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板材、

加强执法力度,规范中,国内企业的恶性低价竞争严重。因此,

国际贸易行为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补贴政策,加强环保、质量标准等规章的制定,税务、土地、电力、环保等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督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落后使用

产能的淘汰,尽快规范产业的国际贸易行为,避免价格竞争。

(二)进一步完善产业预警机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

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应着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于共性技术的创新,加大对高附加值、环保

应注重对于技术的引进与产品的投入。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

模仿,通过对原有技术的改造和调整,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类型钢铁企业应注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根据自身的历

科技、人才、资本的情况与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构建史特点、

技术联盟,发挥1+1>2的协作效应,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品种的改良与创新,为钢铁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联合钢铁网[EB/OL].http://.

//.cn.[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EB/OL].http:

[3]黄吉海.欧盟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影响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2005,(2):30-32.

[4]吴东云.贸易战阴影下中国钢铁工业战略取向[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62-64.

张德进,王全意.我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5]刘海云,

贸易问题,2004,(9):27-31.

郑洪超.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6]杨姝琴,

与管理研究,2007,(6):108-110.

2002年中国对进口钢材实行自动登记,建立进口监测,实

2005年在进口预警的基础上,实施出口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涉及包括热轧普薄板、中板等10大类42个税号的产品。在预警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为钢铁产业应对贸易摩擦提

国家供了有效的帮助。但是随着钢铁产业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责任编辑:L校对:Q)

(上接第133页)下的技术创新风险。各模块想要保持持续竞争

优势,避免由于联系规则不断改变与企业间技术信息包裹化的竞争条件下造成的风险,各模块组织需要对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预测。同时,还要判断现有规则持续的时间,以及时调整创新的思路与技术方案,以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2.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内外部环境

预测和推断,确定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存在的风险因素的监测、

及其后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运行过程。建立识别、评价、预警和监控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市场、管理、财务等风险的系统,及早中止技术创新风险较大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风险最低。

总之,模块化生产组织下不同创新主体通过紧密或松散合作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网络是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路径。模块化组织创新也隐藏着巨大的创新风险,如果对这些创新风险不能及时加以识别与控制,模块化组织创新就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寻求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促

模块化组织技术创新风进模块企业技术升级至关重要。但是,

险由于其各自模块链接方式不同,因而其风险表现也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杨丽.技术创新对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模块化系统的产品创新阶段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6):66-70.[2]柯颖,王述英.模块化生产网络:一种新产业组织形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8):75-82.

芮明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J].[3]余东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52-57.[4]党兴华,张首魁.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间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85-90.

[5]Rothwell.ManagementLearninginInformalInnovationNetworks:OvercomingtheDaphne—dilemma[J].R&DManagement,2000,(2).[6]赵树宽,王慧军.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技术经济,2010,(2):68-77.

(责任编辑:X校对:Z)

骳髐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