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_在华跨国公司有哪些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_在华跨国公司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7-30 09:48:19 影响了: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 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 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 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 并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跨国公司撤资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与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撤资 现状 动因

目 录

引言„„„„„„„„„„„„„„„„„„„„„„„„„„„„„„„3

1. 跨国公司撤资的概念界定„„„„„„„„„„„„„„„„„„„„„„4

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5 2.1. 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双降„„„„„„„„„„„„„„„„„„„„„„„„6

2.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6

2.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6

2.4. 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6

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7

3.1. 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7

3.2. 政策环境的变化„„„„„„„„„„„„„„„„„„„„„„„„„„„„„7

3.3. 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7

3.4. 生产要素成本因素„„„„„„„„„„„„„„„„„„„„„„„„„„„„8

3.5. 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8

3.6.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限制了FDI 的流动„„„„„„„„„„„„„„„„„„„8

3.7. 在华投资的无形风险增大„„„„„„„„„„„„„„„„„„„„„„„„„9

4. 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9

4.1. 保持国内政治及宏观经济稳定„„„„„„„„„„„„„„„„„„„„„„„9

4.2.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10

4.3. 适当调整外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10

4.4. 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10

4.5. 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英文摘要„„„„„„„„„„„„„„„„„„„„„„„„„„14

引 言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因此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也伴随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撤资。对于我国这样的外资引进大国而言,经济学界在注重研究外资进入的同时,对撤资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动因及对策展开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

1. 跨国公司撤资的概念界定

撤资与投资是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公司、企业等经济组织撤出资本,全部或部分地终止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从撤资的动因上,可以将撤资分为主动撤资和被动撤资; 从母公司整体的规模角度, 将撤资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企业整体规模的下降, 一种是指企业的产业转移。

从东道国的角度看, 跨国公司撤资也就是外国企业或外商从位于本国的独资企业或合营企业中撤回资本的行为或行动, 所以也可以简称“外商撤资”。国际直接撤资活动总是采取一定的形式来进行的, 以避开东道国的障碍。这些形式主要有:出售、脱离、停业清算等。

国际直接撤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出售, 它包括资产、股份、经营实体等的出售。出售资产是指出售厂房设备、生产线等; 出售股份常指母公司将其在海外公司中拥有的股权出卖给第三者或合伙人;出售经营实体是通过一揽子协议将整个子公司转让给他人, 有时甚至附带经营管理人员的转移。

脱离, 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出售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母公司与其属下的海外经营实体在法律和组织、经营上分开,通常是通过收回股本,将其作价出售给企业管理人员或有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即被征收) 的方式进行。

清算则意味着关闭子公司, 彻底清盘, 多发生在无人购买现有生产经营实体或其资产, 而维持现状所造成的损失比停产清算更大时,因而清算通常也是国际直接撤资的最后手段。

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

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是伴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 )的活动的扩大而出现的,随着外资引入规模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了成熟期和营运期, 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 一些撤资现象也在中国不断地出现,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外资流向进行后续的跟踪和调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外直接投资大量涌入我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收FDI 最多的国家。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流入我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外商减撤资的现象。以2002年为例,经国家外经贸部初步统计,截止到2002年11月底,在我国累计批准设立的42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中止或已停止运营的企业有20多万家,仍在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约18.9万家。尽管存在一些外商属于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企业购并等情况,但是大部分外商由于各种原因而撤资是主要原因,且撤资的外商不乏

大型跨国公司。出现撤资的另外表现就是,一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2006年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往年有所下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排名自2005年的第三位降为2006年的第四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6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8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撤资清算等流出85亿美元,增长33%;净流入781亿美元,下降1%。由此可见,外资在我国的撤资规模有增大的趋势。

2.1. 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双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外商来华投资受到明显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 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一系列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首先,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来看,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为2009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其次,从新批设立外资企业数量来看,2009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

2.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1-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300858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9%。其中亚洲十国(地区) 降幅最大,为1495%;北美地区次之,为12.32%;欧盟主要国家为1.32%。此外,2009年1-6月,新批外资项目10419个,较上年同期下降28.36%。其中亚洲十国(地区) 降幅最大,为29.1%;北美地区为20.26%;欧盟主要国家为22.69%。

2.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

从行业看,制造业减资和撤资比重分别占减资和撤资总额的70.4%和60.3%。进入2009年,从撤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外商在服务领域撤资幅度最大,2009年1-4月,服务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06.1亿美元,同比下降31%,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商投资的下降相对平缓,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

2.4. 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

经营期满或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终止经营,本来是外资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常态,一般可以采用包括停业清算、出售资产、出售子公司以及剥离、出售生产线、易址、关闭、退出市场、放弃、抽资、缩小规模等具体撤资模式。然而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资企业不履行正常清算程序,在拖欠职工工资、应付账款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下,弃厂逃逸的非正常撤离现象,这种外资的非正常撤离已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008年在山东半岛、珠三角、长三角等外资密集区,外资非正常撤离尤其严重,且多集中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山东省的韩企为例: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中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206家韩资企业从青岛非法撤离。仅2007年就有87家韩资企业非法撤离,占撤离企业总数的42.2%,形成了非法撤资的高峰。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外商在中国境内的非正常撤资愈演愈烈。

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

3.1. 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的风险预期普遍上涨,对经济增长信心严重下滑。目前,各经济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其中发达国家甚至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经济全面下滑,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益,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恶化,多数公司实施成本消减计划,包括出售资产、裁员、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等,从而缩减海外投资计划。

3.2. 政策环境的变化

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多项影响外资企业的政策,包括人民币升值、取消或降低进口退税、征收国土税、两税合一、海关征收加工贸易保证金以及2008年初实行的《劳动合同法》,这些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在中国的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实际上已经削弱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特别是2007年3月颁布的以“两税合并”为主旨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从此结束了外资企业在华20余年的超国民待遇。

3.3. 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金融危机,许多受灾国及地区为吸引外资,走出本国经济发展困境,纷纷让本国货币贬值,降低投资成本,增大吸引外资的要素价格优势。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吸引了大量FDI 的流入。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的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因为持有不断升值的货币而纷纷抢购廉价美国资产,部分在华跨国公司也抵制不住廉价美国资产的诱惑,已经将投资转向美国。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或鼓励跨国公司回到母国投资,以求增加本国的就业。

同时,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制定有利于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压力。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国家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3.4. 生产要素成本因素

长时期以来,中国吸引外资所依赖的主要是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经济增长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以不足于发达国家5%-6%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几乎全世界受惠的“中国制造”。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种人口因素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完结。此外,土地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以及成本增加也已经成为现实和必然。 以纺织业为例,在金融危机下,受经济景气指标下降带来的CPI 增速下降并没有传导到纺织服装企业耗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水费、电费、油料费等消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经济不景气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却是立竿见影,导致利润空间锐减。中国女装十大品牌之一的武汉乔万尼时装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因生产原材料上涨使企业原材料与2007年相比同比上升20%,一年多花1100万元;因劳动力成本上升30%。一年多支出1000多万元,仅上述两项一年共计多支出2000多万元。尽管企业销量增加了30%,品牌附加值提高了10%,但全年利润较2007年仍然大幅度下降。

3.5. 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

所谓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是指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将其业务集中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归核化后的跨国企业可以改善经营绩效,强化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归核化战略,那些与企业核心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应当剥离出售。企业在剥离非核心业务时,通常有出售企业和关闭企业两种方法。

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上一度兴起过多元化经营浪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业务弱化,核心竞争优势降低,多元化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压力,许多跨国公司纷纷采取降低业务多元化或地域多元化经营的程

度,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做法,开始收缩战线、调整业务板块。体现在海外战略上往往表现为采取业务剥离或资产剥离的手段,在部分国家部分行业撤资。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实施归核化战略的体现。

3.6.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限制了FDI 的流动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和经济刺激计划。总体来看,这些措施和计划均有利于改善总体经济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FDI 增长;但其中也有一些附加条款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比如美国众议院批准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规定,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的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必须是真正的“美国制造”。法国在向国内企业制造商提供援助资金的同时,要求接受援助的制造只能购买法国产汽车零部件,并且只能在法国投资。

3.7. 在华投资的无形风险增大

美国AMR 研究机构在最新调查中发现,尽管仍有35%的厂商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列入首要考量,但更多的厂商从中国撤厂的考量已从直接成本因素转变成无形的产品品质及智慧财产权因素。该结果系研究人员对130位美国各产业的制造业者调查后统计出来的,其中从制药商、电脑生产企业到汽车零件厂都有。研究人员就15项不同的风险因素,要求受访者分别对不同地区设厂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评价,结果发现厂商认为在中国设厂的主要风险为产品品质及智慧财产权考量。统计数据显示,这15项风险因素中,中国在其中9项被评为最高风险,有一半受访者把中国的品质不良,57%的受访者将侵犯智慧财产权风险等级列为最高。此外,中国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不易管理、商品价格波动大、供应链不够稳定、信息科技问题等。

4. 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 跨国公司从一国撤出往往意味着资金、管理和技术的一并撤出,进而将对东道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就业、产业结构、国际收支、利用外资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FDI 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对外资的有限利用还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事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也日趋明显。因而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4.1. 保持国内政治及宏观经济稳定

东道国政治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对经济实行经常性微调,尽量避免宏观经济出现时冷时热、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少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让外资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态和重点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及时出台应对政策,保持我国对高质量、高水平外资的吸引力。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企稳向好的势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国家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以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为引进外资创造条件。

4.2.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动态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开发、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与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外商继续投资电子信息、石化、化工、汽车等行业,引导外资重点投向汽车设计、研发中心建设,继续鼓励外资发展专业化、高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鼓励外资继续参与机械、轻工、纺织、原材料、建筑业、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能源和环保领域利用外资,加快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利用及输送管道建设,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适当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进一步落实财税政策,降低物流成本,利用中国产业多层次并存的特点,引导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变外资撤退为外资在中国境内的产业转移,实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梯次转移。同时,调整过度集中的外资来源国结构,避免资本流入量因为某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波动受到较大影响。积极扩大欧盟、北美、日本等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规模,力争使发达经济体在华投资比重有较大提高。

4.3. 适当调整外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面对金融危机下的跨国公司撤资潮,应将创建政策透明、行政规范、经商便利、公平竞

争的投资环境作为当前提升我国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调整外资政策,保持外资流入、流出量的稳定性。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简化行政管理程序,消除在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所存在的行政障碍;促进法律、法规清晰化和执法透明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健全必要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外商在华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合理利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居住条件、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外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舒适性需求方面的要求。积极推进海关大通关建设,大力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也要考虑到在华跨国企业经营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4. 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

在外资准入方面,应严格执行外资准入政策和法律规则,建立外资选择机制。不得随意给予外资以优惠,特别是土地、劳工保护、环境保护、信贷等优惠。避免招商引资的盲目性和过度行政干预,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即使给予外商政策范围内的优惠,也要充分利用合同机制,明确外资应当承担的各种对等义务。严格核查外商的投资,特别是非货币出资的真实性。中央政府外商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外商信用系统,限制或者禁止信用不良外商的准入,特别要杜绝非正常撤资的外商继续在其他区域再投资。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外商投资者的投资自由与股份转让的自由。外资企业如经营亏损或资金短缺,需要关闭、解散、歇业,或者需要转让企业、股份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准许;关闭、解散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政府部门应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外商投资企业正常撤资的审批手续。完善外资正常撤离机制,健全企业清算机制,做好正常撤离外资企业清算服务工作,取消不必要的限制与繁琐的手续,降低撤资成本,引导他们合法撤资而不必“非法”撤资。

4.5. 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对相关法律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商、税务、海关、外经贸委、劳动、法院等各部门大力配合的多方联动工作局面。依据东道国外资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对撤资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制定相应的撤资预警框架,减少撤资特别是非正常撤资的可能性。

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非法撤资的打击力度。我国现有的防范跨国企业非法撤资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仅有《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仅仅依靠这一部法规来约束外商的非法撤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立法部门应当加快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清算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凡是非正常撤资和弃企逃债的外资企业,当地政府应当会同法院及时介入调查处理,并组成由企业职工代表参

与的外资破产清算组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核实,依法合理地处置剩余财产;对于资不抵债的外资企业,在清算以后,按照该外资企业的章程规定,通过国际司法途径,向投资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结束语

根据国际投资的带动效应,如果外国投资者在某一东道国的撤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东道国政府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在这样的形势下,则很可能给已经、正在或者潜在的投资者这样一个信息,即该国投资环境较差,在该国投资缺乏相应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保障,不利于外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稳定信心,继续以合理的方式吸引外资。

参考文献

[1]毛蕴诗等.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为、过程、动因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彭有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王志乐.2007年跨国公司中国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徐艳梅,李玫. 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减撤:影响、成因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2,6.

[5]徐艳梅, 李玫.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减撤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

[6]俞毅.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证[J].国际经济合作,2004,9.

[7]周怀峰. 跨国公司撤资原因的理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5.

[8]邹春霞,王海鸥. 外资减撤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0,1.

[9]张慧智. 在华韩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7.

[10]张建民,孙亚平. 跨国公司撤资问题与我国的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6,1.

[11]自东放,徐燕梅. 跨国公司撤资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6,2.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Divestment in 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always stressed that foreign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importance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also more partial to attract investment, but rather to be introduced concomitant with the divestment is little research. With the increasing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in China, withdrew gradually emerging problems, and our employment, economic, trade and many other area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government in China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irstly ,this thesis has given a defini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ivestment ;secondly ,it has analys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ivestment in China ;finally ,it has submitte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answering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divestment.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Divestment Present situation Motivation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