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怀念书信的日子
 

怀念书信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0-11-05 11:14:01 影响了:
  怀念书信的日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近日,偶拾沈从文的《湘行书简》,看到沈从文在回家探母途中与新婚妻子张兆和书信往来。有时一天竟然好几封信,那种相思之苦,那种永远有说不完的话的情景,其实这对六七十年代的我们并不意外,在那些过去的岁月里,写信读信曾在我们的生活里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写信时的开心,等回信时的焦灼,现在都成了回忆。

  算起来书信由来已久,据说,没有文字时就有“书信”,用的是采取结绳、刻符等方式 到先秦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尺犊(书信在一尺长的木牍上书写,故曰“尺犊”)、手札、信函。但是这种手书、家书一开始多半是用生绢书写,故称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即为古人读信的写照。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小学的时候跟着当老师的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读书,因为山高路远,一般邮递员隔一天来送一次报纸和书信。学校没有门房,又十几个老师和家属中,只有我一个小孩,所以一般就由我负责分发和送达,每次我把信送给老师的时候,老师们都开心不已,现在想来,那是唯一知道远方亲人和朋友消息的渠道,这也成了孩时的我最快乐的期待。

  1992年,我去金华上了师范以后,信慢慢开始多起来了,一方面当老师的父亲一直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一手好字,所以要求我每个月必须写一封信回家。另外一方面和初中同学交流也都基本上靠书信来往。信写得多了,字也慢慢好起来,加上爱卖弄点文骚,来请我代写情书的也不少,多写一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求之不得,吾寐思服,悠哉悠哉,难以入睡”之类。

  然而,书信最多的时候,却是我人生最低落的时候,1995年,因为种种原因,本有希望留城任教的我,被“发配”到东阳最偏僻的山区、库区之一的八达小学,一直到坐上班车,脑子还响着去拿报到证的时候,负责分配的老师所言“八达是个好地方啊,四通八达”的戏谑。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这是当年同在学校学生会共事的李君送给我最多的一句话,李君除了雷打不动的每个星期一封信,隔三差五还不忘给我寄各种各样的书。“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起学画的同学毛君信中的寄语。“我们上的都是高尔基笔下的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这是和我处境差不多的董君的共勉,会钢琴调音的他被分配到武义牛头山脚下的一所完小,他曾戏言,学校连架风琴都没有。苦闷中,有毅力的董君,工作不到半年就毅然辞职,重新复习报考大学,如今他已是杭城某高校副校长,此是后话。三年时间,我整整积攒了一皮箱的信。如今虽然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仍历历在望。

  事隔多年,信件中的行行段落无法按下删除键就瞬间消失,同样,当年信件上斑驳的文字也要一笔一划地书写,来不得半点跳跃,皆是那一刻心情的肆意流淌。纸张是倾述的载体,笔墨是释放心情的出口,握笔书写时凝结的心灵力量,又岂是微信、电话、视频可以比拟的。于是,怀念起那个书写的年代,更怀念书写时的浅浅心情……

  车马邮递信件很慢,日子也慢,却很有情怀,但当时自己并不觉得这是情怀,感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真心怀念高歌理想和畅谈情怀的岁月,留恋崇尚书信时代的素养和心境。

  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夜晚静静的读这些书信,用心咀嚼品味每一封书信,感受那一份浓浓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现在不知有多久没有品尝到那种幸福的滋味,很怀念从前那些写信的日子,怀念那个信纸飘香的年代!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