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谈话记录 > 北京二年级课文朗读
 

北京二年级课文朗读

发布时间:2019-07-22 10:26:23 影响了:

北京二年级课文朗读_二年级语文《北京》

10 、北京摆羊河学校 钱梦丹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 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 成篇的方法。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观看北京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 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 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厦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名胜古迹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 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 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 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 来往往、川流不息。

(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北京二年级课文朗读_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炼甸明德小学 何兰芳 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 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很 空泛的说法,不仅仅是老师,就连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进行 朗读后的互评学生也会说是没有感情,到底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 朗读呢?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我们小学语 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感情朗读是有感而发的朗读。其实我们都知道文字阅读可以 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说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对文本的感 受不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抓住文本的大 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对于在感受稍有不同也是可以的,情感 的充沛程度也就是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而范读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 。范读是教师根 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一种情感诠释,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低年 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是学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的基础。人们把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新闻联播主持人称为“国家的 晴雨表” ,国家的荣辱悲喜都写在他们的衣着、表情、眼神中。1 而教师也应成为“课文的晴雨表”欲喜先喜,于悲先悲,遇怒则 怒,遇静则静,教师一定不能“于抱琵琶半遮面” ,要敢于释放 自己,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 他们通过大胆体验,和课文同悲、同喜、同激动、同平静......只 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才谈得上提高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 的语文学习。

接下来我就针对二年级语文课文谈谈我的一些朗读上的看 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 “三基四步”教学模式中抓三基的第三点就是定基调——体 验文情。这里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没有情感的语言文字,会显得苍白无力。语言文字 抓得再扎实,也是不到位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 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真我” ,露“真情” 。在语文教 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 ,即“喜怒哀乐爱恶 欲” ,生活中,我们都很讨厌冷漠,那么,我们就不能让我们的 学生再去演绎“冷漠” ,要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 人。

二、层层推进,让朗读渐入佳境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正确” 、 “流利” 、 “有 感情” ,既是朗读的不同层次,也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渐进性。

“有感情地朗读”基于“正确” 、 “流利” ,不可越位,否则欲 速则不达 三、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想象读 为了表达时更生动,人们在写文章时常常会用上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的运用, 有时也可以起到朗读提示的作用。

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往往带有很大的形象性,教师在指导朗 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握所比事物的特征,帮助自己 读好有关语句。

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中描写秋天的山野样子的句子: “梨 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这里,作者形象地把梨比作灯笼,苹果 比作小孩子的脸颊,稻谷比作波浪,高粱比作火把来突出秋天的 美丽、丰收特点,既生动又给人以美感。在指导朗读时,我就先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读并想象画面,然后师生边比动作边配乐朗 读,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四、重点语句品味读 课本里有许多写人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塑3 造人物形象和体现人物品质的。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又往往通过 人物的语言、 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品质。

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语句,对于把握人物性格,体 会人物品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如《窗前的气球》一课,充分体现了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 2、3、4 节,先找出让 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把自己的理解融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学遇到困难 时, 大家伸手相助, 能使遇到困难同学的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 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友爱的力量。

五、人物心理揣摩读 写人的文章往往需要在叙事过程中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活动 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心情,读好这些句子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 品质,进而感受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重视指导 学生关注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

如《蓝色的树叶》一课中,通过小主人公林园园的语言描写 来体现她不愿借铅笔给李丽的心理,如何通过读,把握人物的心 理,读出该有的语气呢?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吞吞吐吐” 、 “皱着 眉头” ,所以读时应用吞吞吐吐,很不情愿的语气。学生这样一4 读,就体会出了园园自私的心理。

六、创设情境感悟读 想让学生真正找到并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学生的生活阅历很 重要,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很少,要想让他们准确的把握 课文的思想内涵,语言文字的情感,就要多创设一些情境,或让 学生做一些情感迁移。如理解高兴、兴奋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想 自己拥有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时的心情;如课文《秋天的图画》 中,我指导学生读“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句时,要读 出自豪、赞美、感激的语气,我就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孩子们的感受是真切而深刻的,所以 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脱口而出,而且是带着自豪的语气回答的, 于是我乘机说: “可以看出,你们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骄 傲和自豪,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孩子 们读得非常有感情。

七、分角色读 有些课文的朗读应指导学生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 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有表情朗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 本内涵。

如第四组课文《坐井观天》 、 《我要的是葫芦》 、 《小柳树和小5 枣树》 、 《酸的和甜的》 ,在学生把握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再组织 学生借助提示语,分角色进行有表情朗读,就能表现出人的性格 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六、标点符号解析读 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除了表示停顿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有 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尽管是语句相近的句子,却由 于所用标点符号的不同使得传达出的感情迥然不同。对此,教师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标点符号传递出的情感信息,朗读时 注意情感的表达。

如有“?”号的语句应读出问的语气,有“! ”号的语句应 读出相应的(自豪、感动、激动、喜爱、热爱、祈求等)强烈的 感情。

七、体会情境读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的朗读经过 几遍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读通读熟读流畅,但往往容易流于 平淡,语气语调缺少变化,很难打动听者的心。造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 在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 “平面型” 而不是 “立体型” 。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在指导当中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语竟上 的变化,感受文本语势上的起伏。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朗读时通6 过语速的快慢、 语调的高低、 语势的升降等变化, 读得抑扬顿挫、 跌宕有致、张弛有度。

如《一株紫丁香》 ,课文的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第一、二 行“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 ”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写孩子们偷偷来到老师安静的小院,为老师栽 下紫丁香,不想打扰老师。应读得慢、轻一些。第二小节开头连 用两个“老师” ,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与尊敬,朗读时第二 个“老师”要比第一个“老师”声音高一些。第三、四小节写孩 子们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应读出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祝福的语 气。在学生把握了每一小节的基调后,我用引读的方法带领学生 朗读,再次感受前后语速、语调、语势以及情绪上的变化,进而 使得学生不仅读得自然流畅,更是达到传情达意的要求。

八、借助多媒体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 的图片或者视频,运用视觉、听觉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做到情感朗读,就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学 生愿意品读的兴趣,多想些方法。老师们,让我们共同交流如何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让孩子们也能够在朗读 中快乐着,体验着......7 下面我以第 1 课《秋天的图画》为例来有感情地朗读,希望 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秋天 丰收的热闹景象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秋 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所以这篇课文的基调 应该是喜和扬,即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11 课《我们成功了》 ,课文描写的是北京取得 2008 年奥运会 举办权时,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中华世纪坛欢庆的场面,表达了 华夏儿女在申奥成功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所以课文的基调是 自豪、激动,教师在朗读时就应读出这种感情。

再以 11 课《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 文。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 瞧不起小枣树, 而小枣树却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告诉我们为人要谦虚、诚恳的 道理。我认为这篇课文的基调是“杨”和“喜” ,即赞扬小枣树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小柳树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对 小枣树的喜爱之情。8

北京二年级课文朗读_小学二年级语文低年级朗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小学二年级语文低年级朗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教学中怎样指导?教案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 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

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 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

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 读(或有感情读)。

对于低年级来说,朗读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确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 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这个“有感情”也只是“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所以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举几个成功的例子: 例一:《画家和牧童》 师: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说的?请你们读读课文,画出他说的话。谁来读读? 生:读“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师:如果去掉几个字,你们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我愿意听到你的批评,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生:这样说,好像戴嵩没有礼貌。

生:我觉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别真心愿意听到批评。

师:那戴嵩真的愿意听到批评了? 生:是啊! 师:那好,请读读他的话,看怎样说也让牧童知道他很愿意听到批评,面对批评一点也 不生气呢? 例二:《画家乡》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我们看看他画的画,看他家乡的海到底有多宽有多蓝? 生:他家乡的海看不到边,非常非常宽。

生:大海像蓝天一样。

生:大海非常蓝,像蓝色的宝石,还好像透明呢! 师:所以课文中说: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你们读出了海的蓝,海的宽。能再读一遍吗?让我们再欣赏一下他家乡的大海的美 丽吧! 例三:《三个儿子》 生:读“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他嗓子好。

师: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谁也比不上他。

师:你是这样读的,“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想听听老师怎样读吗?看看我们谁 读出了她妈妈要说的意思。

师:“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怎样读是夸他? 生:老师这样读是夸他,说他谁也比不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