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南石山三彩小镇【南石山民间三彩】
 

南石山三彩小镇【南石山民间三彩】

发布时间:2018-12-27 04:52:20 影响了:

     洛阳邙山岭是埋葬历代帝王的“风水宝地”,也是著名的唐三彩的出土地。清末以来,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就有修复唐三彩的传统,随着神秘技术的流传社会,仿制唐三彩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产业,同时也成为一种极富争议的文化现象。
  洛阳博物馆馆长王绣一提起唐三彩,心里就像窝了团茅草:几年前,她随洛阳市政府一个代表团访问韩国,送给韩国朋友的礼品中有唐三彩龙头企业洛阳美术陶瓷公司生产的唐三彩,韩国朋友对中国这一国宝珍爱无比。
  不久,韩国朋友回访洛阳,在洛阳机场路边和白马寺的地摊上发现了灰头土脸的唐三彩,一问价,30元一件大马,10元钱就能买一套小六骏!韩国朋友瞪大了眼睛:“你们送给我们的礼品就是这么便宜的路边货吗?”无论怎样解释此陶非彼陶,王绣还是觉得很尴尬。
  乘车经过洛阳会,不时看到国道两旁延绵的北邙山上高大的墓冢和路两侧摆放数里之长等待销售的唐三彩工艺品,热心的老板并不欺客:“这件大马35元你拿走!这要在国营商店,350元也不卖!”
  被誉为国宝的唐三彩为何普及到了马路边呢? 这一切都源自邙山上一个名叫南石山的村庄。
  
  传奇的南石山村
  
  北邙山上这些高大墓冢就是埋藏那些年代久远唐三彩的地方。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在勘探陇海铁路路基时,意外发现了许多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釉陶随葬器。著名古器物学家罗振玉、王国维对其进行考证后,认定它是唐代的陪葬品,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烧于洛州河治一带(今日的黄河和洛河一带),因以黄、绿、红为主釉色,故称为唐三彩,其价值当时就引起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重视,身价倍增。今天一匹35厘米高的盗挖出的唐三彩黑市上可卖到40多万元人民币。
  唐三彩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唐三彩早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是人们很难将一些古建筑上使用的琉璃瓦装饰和墓中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在它出土之前中国的历代史书籍中从未有过记载,清代以前的盗墓者只知道盗取墓中的金银玉器,而这些作为陪葬的陶器则被丢弃墓中。自从唐三彩名扬四海后,北邙山也就被历代盗墓者挖得千疮百孔,今天所能看到的墓冢已是十墓九空。
  从洛阳市区乘车北上约七、八公里便可到达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那里制作唐三彩隆隆的球磨机声和一座座窑炉令人有身处异世的别样感觉。
  地处邙山腹地,四周被千亩粮田包围,南石山村历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清末以来,这里就有制作仿古唐三彩的传统。《孟津县志》载:“在1920年前后南石山村有7位高姓民间艺人,以修复损坏的出土唐三彩为生,后来陶塑艺人高良田在自己多年修复古唐三彩的技艺上,首次复制唐三彩获得成功,成为高姓的家传秘技,当时用小窑烧制唐三彩也仅流传于高姓家族之间。”
  
  1956年,县里成立了仿古合作社,在高姓艺人和其他的16位艺人被聘为技术员后,村中绝大多数人都学会了此技艺。改革开放以后,鼓励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政策更激发了当地人的积极性,高潮时,这里的200来户几乎家家都生产唐三彩,既有统一建的大厂,也有每家每户的小作坊。有制作现代工艺饰品的,也有用传统工艺制作高仿真唐三彩的,还有什么卖钱就做什么的杂作坊。制作三彩给村民带来了十分丰厚的利润,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是几层小楼,不少村民还有了自己的面包车或小汽车。在这里生产唐三彩,投资5000元就可上马。投资少,利润高,因此,洛阳市周边个体作坊最多时达到千余家。激烈的竞争使唐三彩价格一降再降,差价甚至达到十倍、百倍。
  
  “馒头窑”下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如今在南石山村,既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艺人,也有学习造型艺术的家传子弟,还有美院毕业的学生和外地来此租地烧制唐三彩的陶艺人。他们有的是为了寻找艺术的灵感,有的则是冲着南石山的名气,因为在这里唐三彩才造得好、卖得快。所以南石山的艺人不时有被别的市区三彩厂家请去做技师,唐三彩制作技法流传范围越来越广。
  谈起唐三彩的复兴,南石山的艺人们都会念念不忘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老艺人高成汉。老人是最后去世的高姓传人。如今他的儿子高富尧还在自己的家中手工制作唐三彩,承续祖上传下的仿古记忆。我找到他时,他正在家中院后的小作坊里做他的陶艺制品。已近60岁的他为我讲述了一个三彩艺人的传奇故事:
  
  高成汉是南石山的7位高姓艺人中的一位。解放前,这里挖古墓的人很多,挖出的东西有了残缺高姓艺人都能修复,高成汉那时以修复出土文物为生计,以后慢慢开始复制。当时烧制的唐三彩都小,窑也小,艺人们叫它“馒头窑”。可那时烧制的三彩制品颜色正,和出土的东西接近。高成汉的绝活是从父亲高松茂手里学来的,高松茂当时绰号“机器人”,出土的东西在他手里一夜工夫便可复制出来,且难辨真伪。上世纪50年代初,高成汉在公社美术社做唐三彩,美术社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洛阳美陶公司的前身。1956年高成汉凭借高超的技艺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三年自然灾害时高成汉和一大批老艺人都遭迫害被下放回家。*****期间,唐三彩被定为“四旧”惨遭砸毁,高成汉实在看不下去,冒着生命危险不停地给国家、省、市领导写信,希望能保护并恢复唐三彩生产。为了不让宝贵的三彩失传,高成汉坚持在家里恢复过去砸坏的东西,结果被定为资本主义的尾巴,但高成汉保护传承三彩技艺的信念并没有泯灭,他仍坚持给邓小平、轻工业部及省、市的领导写信,并把倡议书贴到了村口。在高成汉的不懈努力下唐三彩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天南石山的繁盛,老人功不可没。
  近来社会上对南石山村个体作坊生产唐三彩有种种看法。南石山村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水旺有他自己的见解:个体作坊并不意味着出不了精品。1983年南石山村生产的"勾头黑马"就获得过国家优质产品奖。高水旺制作的仿古唐三彩,一直保持了古色古香、浑厚质朴的韵味。高水旺从小在南石山村长大, 17岁开始烧制唐三彩,1994年筹建了一个占地5亩的仿古唐三彩厂,两年后,他所做的三彩侍女和三彩大马在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和银奖,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如今高水旺已把自己的唐三彩作品推上了因特网向全世界推销。
  三彩艺人中有不少的佼佼者。张宁伟、张刚伟俩兄弟,从小受家庭三彩艺术的熏陶。弟弟张刚伟12岁便拜师学艺。专业学院学习后,兄弟二人在南石山购了一所旧院子,用邙山特有的红土烧制红陶,南石山丰厚的氛围对兄弟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创作的红陶制品艺术品位很高,每月二、三窑的陶艺品每件都能卖出好价钱。
  
  市场大浪前的迷茫三彩
  
  其实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制作三彩马,既要达到骨骼肌肉线型流畅,又要巧妙利用釉色相互流动的规律,通过对窑变工艺的控制,使烧成的釉面呈现出斑驳陆离、绚丽夺目的艺术效果。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严格选择素胚的胎质,准确掌握釉料的成分,熟练运用各种装饰及施釉技法,还必须恰到好处地控制窑温。上好的工匠刀法工整细腻,线条流畅,做出的三彩马、行驼体格健壮而不笨拙,肌肉丰满而不臃肿;侍女丰腴俊秀、健美自信。
  烧制唐三彩要经过数道工序,首先将高岭土经过球磨机碾 24小时,用水冲制成泥,用泥制胎,再制成各种神态的人物及饰品,放入窑中经过1100多度的高温烧1至2天成型。成型泥胎取出涂上彩釉,再烧4-5小时,由于釉色通过高温烧制交融流动,自然渗入,一件件漂亮的唐三彩便告制成。合格的三彩,10厘米高的小马上竟能站立百多斤重的成年人。
  在南石山只要你拿出一件象形品,或者一张仿古画,这里的能工巧匠都能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地复制出来。但是在唐三彩作坊里做技师的工匠们认为,唐三彩做到现在想打破传统造型仅靠艺人自身力量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成立集研究、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官窑”,这样有利于生产出更高品位的唐三彩。回观唐三彩的发展之路不也是由家传、集体、承包再到个体之路吗?看来,路还得靠自己走。艺术工艺需要传统,更需要经济支持。在南石山村根本不懂唐三彩技术的人大有人在,只要有钱,照样可招兵买马来生产经营唐三彩,而且还经营得相当不错。有钱人可以请到做唐三彩的艺人,然后靠他们去挣更多的钱。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有些伤感,但这也是一种转换,因为谁都得面对市场经济。
  虽然如此,南石山村的唐三彩烧制无论从历史和规模还是品种上,都是唐三彩之最,三彩制品覆盖了全国同类产品80%的市场,年产量近百万件,年产值达千万元,这里的人们不但延传了这古老的艺术品,还靠这走上了致富之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