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明经典:世纪的见证] 文明交通我见证
 

[文明经典:世纪的见证] 文明交通我见证

发布时间:2018-12-28 03:58:17 影响了:

     对于研究中国摄影史的人来说,吴印咸的年龄再好记忆不过。这位堪称“一代宗师”的摄影家,出生于公元1900年,即清光绪26年。这一年,中华民族国耻深重,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由此而来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程度更为加重。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经历了复杂而伟大的社会变革。与20世纪同龄的吴印咸,伴随着中国社会每时每刻的嬗变,走完了艺术创作的一生,他留下的作品足以成为20世纪近100年的影像见证。其功绩不仅伟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个案。
  如果要把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简单地归纳为只做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那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说是摄影。他以特有的文化才智冲锋在中国人民思想或身躯战斗的最前沿,他的武器是camera(照相机)。对于吴印咸,我实在觉得在此使用这个外来词来表述更为准确,因为camera这个词包含着“普通照相机”与“摄影机”两个意思,这两样东西伴随着大师走完了漫长的艺术人生。
  
  无论作为摄影家,还是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都给后人留下了永志史册的作品。在摄影方面,如《白求恩大夫》(1939年)和《毛泽东“七大”报告》(1945年),以及解放后完成的《劳动英雄孟泰》,都是广为大众所知的经典之作。在电影方面,他担任过《风云儿女》、《骆驼祥子》、《马路天使》等七部家喻户晓影片的摄影师。此外还出版20余部摄影理论专著,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摄影人和电影人。1988年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授予吴老“摄影功勋证书”,同年还在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一书上刊登了其摄影作品《呐喊》,1994年获得港澳摄影协会颁授的“摄影大师”名衔。这位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革命干部”到了晚年享有部长级的特殊待遇,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可谓“政治文章名满天下”,实不为过。
  吴印咸的摄影作品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以人物肖像作品尤为出色,这些作品的表现融合了电影呆照、照相馆人像和西方绘画优点之大成,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风格。
  第一个时期,是从他20岁时拿起第一架简陋的相机开始,到抗日战争爆发。在此期间,他既做过美术教员,又做过布景画匠和照相馆的摄影师,最后当了电影摄影师,这个时期尤以1935年到1937年两年中完成的作品最多。这一阶段是中国大都市生活相对比较平静的时期,作者的生活与工作境况也比较好。他的作品受到了得风气之先的海派文化的影响,作品画面构图和光线处理很大程度有着西洋绘画的影子,产生了很强的形式感。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上,受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强烈反映出忧国忧民、关注民众疾苦的爱国意识,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因此很难找到流露出悲观情绪的作品。《难兄难弟》(1934年)、《呐喊》(1935年)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1935年他与好友许幸之成功地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摄影、绘画展览”,引起上海艺术界震动。这一时期他还拍摄了很多电影明星剧照,用光和构图都很讲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是吴老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他放弃了优裕的都市生活,毅然奔赴延安,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在主持延安革命根据地电影摄影团工作的时候,除拍摄了一些电影纪录片之外,他还为革命领袖和根据地的高层干部拍摄了一些肖像作品,使后人得以领略战争时期的领袖风采。此时尽管器材设备简陋,但这些作品表现得也非常细致认真,展现出作者当年在照相馆练就的艺术功底。同时期他还拍摄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1942年)、《进军南泥弯》(1942年)、《组织起来》(1943年)等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极具文献性的作品。
  建国以后是他创作的第三个时期。吴印咸主要从事电影教学工作,拍摄了一些讴歌中国美好河山的作品,反而呈现出沙龙摄影的味道,表露了他晚年安宁平静的生活心态。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力求细致完美。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我带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到和平里十区的寓所拜访吴老。当时吴老正在专心致志地自行装裱照片,照片底版的凸线是老人亲手用圆珠笔刻压而成的。他做得那么认真,以至让我突然联想起“大匠不示人以璞”的古训。眼前的一幕,如此安详宁静的场面,不正是老人毕生的追求吗?还有一个令我难忘的场景,大概是1993年,我因参加中央文献出版社《吴印咸摄影作品珍藏》画册的编辑工作,有一次到吴老家中登门问教,当照顾他日常生活的张克敏先生离开房间时,老人拿起一幅年轻时的肖像,脸上突然流露出一种很难见到的表情,像小孩一样的跟我说:“你看,我年轻时多么帅!是个漂亮小伙子!”此刻,我仿佛感受到大师一生炽热的激情。
  他的一生从未离开过艺术,他一生专心干了一件事却如此伟大。他和他的作品足以使几代人终生难忘。他见证了历史,他的作品也见证了他的一生。
  
  吴印咸简历
  1900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
  1919~1922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1923~1927年沭阳县立中学任美术教员;�
  1928~1930年上海艺海布景公司任画师;�
  1930~1932年上海红灯照相馆任摄影师;�
  1932~1934年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
  1935~1937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明星电影公司任摄影师;�
  1938~1946年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任摄影队长(1942年后担任电影团领导工作);�
  1946~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技术部长及副厂长;
  1947年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一届国际青年节任摄影记者;�
  1949~1954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1955~1970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1970~1974年国务院文化组成员;�
  1977~1982年文化部电影局顾问;�
  1956~1994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学会(后改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摄影学会(后改为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
  1994年9月7日在北京去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