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沈阳筑梦:生态之城,一座工业城的历史抉择 情系生态环境 筑梦美丽中国
 

沈阳筑梦:生态之城,一座工业城的历史抉择 情系生态环境 筑梦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8-12-30 04:09:48 影响了: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沈阳,我国特大城市之一,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正是这样一个素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重工业基地,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就了辉煌篇章,成为工业文明的杰出代表。在我国165个工业门类中,沈阳占有142个,在我国生产的210余种成套设备中,仅沈阳就占到了三分之一。这座特大工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大量物资、装备,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
  
  欠下历史旧账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及工业水平相当发达的城市,却因长期以来的“重生产、轻环境”的观念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较重,尤其是重工业区――铁西区,曾是世界挂号的重污染区,烟囱林立,马达轰鸣;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古称沈水)因污水横流成为浑浊之河。
  
  1988年,沈阳位列世界十大污染城市;而在1992年到2002年连续10年间,沈阳更是一直处于中度污染的梦魇之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沈阳“傻大黑粗”的传统印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一方面,沈阳作为“共和国装备部”,要以重工业支撑共和国发展,另一方面,它却又因此饱受着自然的报复。沈阳,让人因尊敬的情愫心生亲近,却又因环境污染让人敬而远之。在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历史旧账严重困扰着这位正值壮年的“共和国长子”。
  
  城市化遇大考
  
  沈阳遭遇着工业国家上百年中分阶段出现、分步骤解决的各种环境问题。挑战还不止于此,快速城市化的趋势也考验着沈阳。有专家指出,今后1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城市化率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将突破50%,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认为,未来30年间,中国城市面临的生态压力可能增加3~4倍,再加上城市消费水平迅速增长,这将给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作为拥有74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在经济快速增长,集中大量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的同时,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土地紧张等难题同样存在,并且这些“城市病”困扰相比中小城市也要大得多,也迫切得多。如果处理不好,就很难说沈阳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阶段成功转型,更难谈得上沈阳人民能在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聚居环境中生存。
  
  从沈阳自身的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来看,它是东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中心城市,并且在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八大城市――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石油之城盘锦、轻纺之城丹东、化纤之城辽阳和粮食煤炭基地铁岭,在辽宁中部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城市群。
  
  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区域统一性将更加突出,不仅城乡将成为统一体,城市之间也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城市群必须在大区域的概念下平衡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各城市间不仅要做到资源、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同时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要协调,否则损耗和污染必将蔓延开来。顺应这样的趋势,沈阳作为区域龙头,责无旁贷。
  
  沈阳,你该怎么办?!
  
  “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享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当我们以文明演进的视角审视城市问题时会发现,走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我们正站在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关口。“以生命为中心,既张扬人类的尊严,又不贬抑万物,既肯定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又强调人与万物平等共处”,生态文明的内涵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转型迫在眉睫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当越来越多人生活在城市,其社会功用也势必被前所未有地放大。生态文明映射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的存在模式也就发生变化,传统工业城市必将走向生态城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王如松大声呼吁,急需推进资源耗竭、环境破坏型工业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转型,发展以竞生、共生、再生和自生机制为特征的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
  
  沈阳在多年的发展当中,经济建设连年攀上新台阶,《沈阳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沈阳生产总值实现38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亿元,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尝过工业文明双刃剑苦头的沈阳在物质基础上已具备了转型条件,它终于又一次做出了重大战略抉择――探索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坚决不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
  
  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2004年担任沈阳市市长时曾动情地说:“过去沈阳得以辉煌,靠的是工业;沈阳之所以以污染而闻名,原因也在工业;面对新世纪国际分工大调整的趋势,沈阳要振兴,出路仍然在工业。工业是沈阳的根本和命脉,走工业立市的道路,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沈阳的最佳定位和选择。”
  
  而工业与环境并非是对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生态环境的竞争,环境引起了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陈政高说:“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焦点在环境,作为老工业城市,沈阳发展的关键也在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就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沈阳“绿色新政”
  
  沈阳是从2004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始颠覆传统印象的。沈阳市将“创模”视作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载体。“必须破解发展工业经济与改善城市环境的难题。沈阳人必须要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市环境改善的新路。”时任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在国家创模技术核查通报会上说道。
  
  沈阳人鼓足建设家乡的干劲儿开始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沈阳市委、市政府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各方面实施了创模攻坚,并在2003年底基本达成了目标。“碧水、蓝天、安静、固废处置、污染达标、生态安全”六大工程使这座一度曾陷入发展困境的老工业城市,逐步驶入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的良性轨道。沈阳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从过去的烟雾笼罩到再现蓝天白云,从黄沙漫天到清风拂面,从黑水肆虐到清波渺渺,从途径浑河掩鼻而过到两岸市民漫步健身……沈阳,这座曾经一度从飞机上看不见的灰色城市开始充盈着满目的青葱绿色。
  
  通过“创模”,沈阳实现了城市整体增值,激活了绿色产业,更促进了区域开发热潮的兴起。也是通过“创模”,沈阳的魅力指数快速上升,对外资和项目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我曾陪一个韩国代表团到沈北去考察,他们都说也想买个房子到这儿来住。”沈阳市副市级调研员宋琦对记者说,他相信这会给沈阳带来更多的繁荣与发展。
  
  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沈阳市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了由传统工业模式到多功能现代城市的转换。沈阳市市长李英杰表示,沈阳已形成东部汽车、西部重化、南部高新技术和北部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经济布局。环境建设也与经济发展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据李英杰介绍,2001年至2008年,沈阳用于环境建设的投资达1008亿元,进入“十一五”以来的三年间就投资了700亿元,环境建设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创模”仅仅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沈阳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生态城市,并用五年时间将沈阳建设成在全国具有五大示范意义的环境建设样板城,并明确写入沈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创模”需要达成28项指标,而建生态城市则共需完成48项指标,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取经到经验输出
  
  在沈阳的友好城市当中,日本川崎的生态建设经验非常丰富,这对儿老朋友在生态城市建设上达成了合作。与沈阳类似的是,川崎市曾是日本重化工业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受到环境破坏及资源贫乏的严重威胁,泡沫经济破灭也给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压力。
  
  1997年开始创建川崎环保城后,川崎已成为日本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环保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的新型高科技绿色环保工业带,并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际环境特区,在环境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处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6月14日,我国国家环保部与日本环境省正式签署了《关于建设中国沈阳市――日本川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合作备忘录》。双方选定沈阳和川崎,通过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发展,共同推进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示范项目。
  
  而就在此前两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将沈阳列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城,主题是以“零排放”为目标的生态城市,这是中国惟一入选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哈里博士在送达文件时说:“沈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环保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意帮助沈阳解决这些问题,沈阳市政府展示出了坚强的领导力。”据了解,该项目在亚洲还选取了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这两个国家也想学习中国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而沈阳市很具有学习性,我希望沈阳将成为世界生态城市建设样板。”哈里说。
  
  走生态文明必经之路
  
  成长节奏,最直接的就体现在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消防、工业监测、食品、水资源等城市生命支持系统能实时地获得有效数据。而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进而支持政府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尽管目前它还不够成熟,但已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变革,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就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如果沈阳将各种传感设备嵌入各个信息采集对象,比如水源、汽车、电网、铁路、桥梁甚至食品包装当中,那么相关部门就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到关于这些对象的准确可靠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如果经过性能足够强大的计算机处理,并进行软件的智能化分析,这些部门就完全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这样,沈阳的整个生产生活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事先预防将替代事后弥补,其价值不言自明。
  
  尽管物联网还面临着各种技术挑战,但被公认为是未来趋势。温家宝总理就在前不久视察无锡时指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其实质就是大力发展物联网。沈阳,正需要这样的技术手段,让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在新的“地球工地”上运行。
  
  沈阳看上谁
  
  可是,哪一家合作伙伴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呢?沈阳注意到了一个前瞻性理念――智慧地球。在IBM提出的这项理念落地为城市时,智慧的 IT 科技将融入城市的各行各业,食品、水资源、交通、医疗、电力都变得充满智慧,在这里,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这一愿景与生态城市不谋而合,其技术路径与物联网也完全一致。
  
  “IBM在过去访问了全球250个城市,大家看法都非常一致,希望用科技手段来大幅度提升生态环境建设。”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说,智慧的城市可以完全靠现代化的IT手段进行预警、感知、整合,进行综合治理,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来辅助政府决策。“解决如此复杂的城市生态发展问题,在以前很难想象。而在‘智慧的地球’思路下,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同时依靠海量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在数据‘运动’过程中实时捕捉并分析关键信息,实现‘智慧’的解决之道。”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向记者介绍说。
  
  2008年4月,关注“智慧地球”的李英杰市长走进了IBM美国总部。在那里,他与IBM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李市长当时就坐在第一排,拿着本子一直认真做记录,而且提了很多细致的问题。”在场的IBM员工事后对记者说。在IBM实验室,李英杰更多了解了IBM研究部门与绿色创新部门在水管理、碳排放、节能减排等方面获得的成熟成果和成功案例。“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计划,倡导将大量智能因素应用于生态系统,为解决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李英杰肯定了这一计划在发展生态城市中的作用。
  
  沈阳在寻找合作伙伴,IBM也同样如此。IBM全球副总裁、绿色创新负责人努内斯说:“我们与研究部门紧密合作,把IBM的领先技术用于解决复杂、艰巨的环境问题。但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些问题远非IBM一己之力能解决,我们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把合作视为创新与成功的基础。”沈阳与IBM因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水到渠成。
  
  组建联合研究实体
  
  9月16 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共同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成立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并落户浑南新区。该机构将成为沈阳建设生态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城市的智库,为沈阳提供前瞻和建设性的理念,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据沈阳副市级调研员、联合研究院负责人宋琦介绍,沈阳将为研究院投资3亿元,IBM也将投入来自全球的20多名专家、50项知识资产和80多项专利,重点研究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面向行业的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利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溯源技术、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情报分析等在内的多个课题。“这是IBM在全世界类似的联合研究合作中心的第三个。对于IBM来说,成立这一类型的联合研究机构是第三个,而聚焦到生态城市方面的专业且进行广泛的研究,这还是第一个。”钱大群说,IBM将倾全球之力来为这一项目提供支撑。
  
  在参与建设的三方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学术机构三位一体,这种创新模式此前曾在全球得到了成功实践和证明。宋琦说,三方实际上是自觉进行了资源组合,IBM的成功经验需要因地制宜,与本地化实际状况相结合,沈阳就可以提供这样丰富的应用环境和多年来的历史数据,IBM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东北大学则把面向各个行业的综合研究和创新能力融进来,这样形成联合研究体,能够发挥各方优势,并且可以一边研究一边实践。
  
  在研究模式上,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既没有采取传统的项目导向,也没有遵循先成熟应用后实践的规律,甚至研究项目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轻重之分,而是选择系统推进,稍微成熟的方案就可以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生态城市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相应地,这项研究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项的,是需要配套的。”
  
  宋琦向记者介绍说:“联合研究院是按照短、中、长期做规划的,研究也会有先有后,希望年年都有新成果出现,但不是单项出现成果和应用,而是齐头并进的。”在实施方面,IBM全球服务团队会参与其中,同时,研究获得的高新成果也将转化为外化动作,真正进入市场。“研究获得的知识产权将归三方所有,研究形成的方案会作为样板进行推广,不仅沈阳市可以受益,全国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也可以从中受益,成果普及是肯定的。”宋琦说。
  
  这次研究选择的环保项目其实还只是个切入点,未来沈阳还将逐步将智能化扩展到城市、交通、医疗、学校……而这当然不仅是五年内能完全实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只是沈阳宏伟的城市蓝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宋琦表示,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沈阳将拓展更多项目来进行技术预研和实施。
  
  走向理想形态的生态城市,沈阳正意气风发地走在路上。然而,科技手段能够解决的还仅仅是物化层面的问题,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还必须从政策法规的督导和管束,真正上升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处彻底转变,生态意识成为人们一种生活习惯,这也是740万沈阳人民在筑梦生态之城的路上要修好的一门必修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