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对比及其文化内涵】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
 

【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对比及其文化内涵】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9:26 影响了: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对各式各样的动物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涵义,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喻。但由于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隐喻中出现了重合、冲突与空缺等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隐喻及其文化内涵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动物词汇隐喻 隐喻重合 隐喻冲突 隐喻空缺 文化内涵
  
  隐喻被认为是比喻的一种,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也指出“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和基本的方式”。隐喻不只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说话人的思维中,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作为一种极为活跃的语言现象,它充分反映了各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的特点。
  基于隐喻的普遍性这一认识,本文拟从比较和分析英汉动物词的隐喻意义着手,管窥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积淀,探讨其语言文化内涵,促进英语语言的习得与跨文化交流。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它们除了具有代表动物本身的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外,很多时候都被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意义(metaphorical meaning),即指称字面意义以外的事物。现根据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的重合程度和方式分类如下。
  
  1 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对比
  
  1.1隐喻重合(metaphorical coincidence)
  英汉语中指称同一动物的词汇隐喻意义完全一致,或者基本接近,即隐喻意义出现重合。即相同的喻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即有些动物形象能引起英汉民族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意义。
  (1)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 (你这头蠢驴! 怎么会干这种事?)
  (3) My brother would play the peacock when he made some progress. (我兄弟在取得进步时总是沾沾自喜。)
  (4)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 (骑虎难下)
  (5)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混水摸鱼)
  (6)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还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例如,用butterfly(蝴蝶)喻人之美,monkey(猴子)喻人聪明,口衔橄榄叶的pigeon(鸽子)象征和平,eagle(老鹰)使人联想到力量,lion(狮子)和tiger(老虎)令人联想到威武、雄壮。小羊是温顺的象征,蜗牛是行动缓慢的象征,夜莺是歌声美妙的象征,狐狸是狡猾的象征,蜜蜂是忙碌的象征,猪是肮脏贪吃的象征,狼是饥饿的象征,鹦鹉是学舌的象征,等等。以上例子说明,英汉动物词汇在隐喻认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重合性,这不仅反映了语言的重合,更反映了汉英文化的重合。
  1.2隐喻冲突(metaphorical conflict)
  整个人类文化有其共性, 各民族的文化更有其个性。英汉动物隐喻中的文化重合毕竟是局部的,而更为常见的则是文化差异。因此,当英汉两种语言中指称同一动物的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义,或者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隐喻意义时,就出现词汇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的不相对应,即冲突。分两方面讨论。
  1.2.1 喻体相同,喻义不同
  汉英两个民族熟知的动物相差无几,但是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疏远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时候却大相径庭。因此汉英动物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喻体相同、喻义不同的隐喻现象。此类隐喻举不胜举。
  (a)狗(dog)
  在汉文化中,狗一直遭到轻蔑和鄙视,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以狗为喻体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几乎无一不带贬义。如“猪狗不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狼心狗肺”、“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落水狗”、“丧家之犬”、“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等成语俗语不可胜数。而在西方人眼中,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宠物,成为man’s best friend,甚至被看作是他们家庭的组成部分。有不少习语都体现了说英语民族对狗的喜爱,把狗与人相提并论,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快乐的人),top dog(胜利者),“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b)龙(dragon)和凤(phoenix)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吉祥、尊贵的象征,也比喻非凡之人。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视自己为龙的传人。凤,又称“凤凰”,自古被汉民族视为吉祥的神鸟,它给人间带来吉祥、幸福和安宁。成语“龙凤吉祥”、“龙飞凤舞”、“龙章凤姿”、“龙腾虎跃”、“龙吟虎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表达了幸福、吉祥、美好之意。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却是“凶神恶煞、会喷火的怪物”,象征着魔鬼、撒旦和邪恶,如: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sow dragon’s teeth(播下不和或毁灭的种子)。然而在英文化中的phoenix则取其长生不死之神性,曰:“长生鸟”,与复活再生有关。
  (c)蝙蝠(bat)和猫头鹰(owl)
  蝙蝠(bat)在西方人心目中并无好感,是瞎眼、丑陋、凶恶、吸血动物、迷信和巫术及死亡的代表。而对中国人而说,由于“蝠”与“福”同音,便成了吉祥、幸福、健康的象征。猫头鹰在西方人看来通常严肃认真有头脑,常为百兽断是非解争端,是冷静智慧的象征。所以经常形容聪明干练的人为a wise old owl(一只聪明的老猫头鹰)。然而,汉语中猫头鹰则是厄运的凶兆。有些人很迷信,以为碰上就会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因此,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就像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既讨厌又怕。
  (d)大象(elephant)
  “象”在我国古代社会,是代表着权威与地位,如黄帝出巡要坐象车,贵妇人穿象服表示高贵。有传说记载,佛祖转世赖于白象,观音菩萨去朝拜时白象曾两次对其有救命之恩,白象自然就成了人们敬尊的对象。前些年在我们国内很畅销的“白象”牌电池(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其销路并不看好。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对动物大象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致使这种白象牌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不受欢迎。请看此例:His newly employed woman servant was extremely lazy and ate a lot, no more than a white elephant.(他新雇用的女佣人懒得出奇,饭量倒很大,真是一个无用而又累赘的东西。)
  1.2.2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
  由于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含义时,汉英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动物来作为喻体。英汉动物词汇中也不乏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隐喻现象。下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
  birds of a feather(一丘之貉)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to go for wool and come back shorn(偷鸡不成蚀把米)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to place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
  虽然是相同的含义,英汉民族却选择了不同的喻体,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惯,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误解,造成交际的中断或失败。
  1.3隐喻空缺(metaphorical vacancy)
  文化的多样性必然导致语言呈现多样性。同一动物词语,它在一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缺乏相应的隐喻意义,即隐喻意义在另一种文化中出现空缺现象。汉语中,很多动物具有独特的隐喻,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举一些例子说明汉语中英语空缺的文化动物词。
  (1)鸿雁(Chinese wild goose):书信(《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
  (2)鸳鸯(mandarin duck):夫妻(因此类鸟雌雄偶居不离)
  (3)鹤(crane):①象征年寿长,如“松鹤延年”;②才能出众之人
  (4)黄鱼(yellow fish):①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②(方言)金条;
  (5)乌龟(turtle):①长寿;②外遇者的丈夫
  (6)蛇(snake):忘恩负义的人
  英语中也有汉语空缺的文化动物词。英语有如下隐喻表达是汉语完全没有的。请看例子。
  chicken(鸡)指“懦夫、胆小鬼”;eel(鳝鱼)暗指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的人;eager beaver(河狸)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albatross(信天翁)暗指沉重的负担,无法摆脱的烦恼和障碍(水手认为射杀信天翁会招致厄运);cock(公鸡):头头(从12到19世纪斗鸡是中小学生在忏悔日的活动,获胜的孩子抱着斗赢的公鸡,被同伴高高地抬起);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等等。
  
  2 英汉动物词汇中隐喻意义差异形成的原因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有相似之处,所以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可以见到相似的隐喻表达,这是不同文化认知的共同经验积累。隐喻作为认知的手段,反映了人类文化的相似性。汉、英语动物隐喻的共同之处就体现了汉英文化经验的相似性。但是,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文学典故、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也即其特定的文化内容,而隐喻又是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的,所以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因此,本文将从民族思维方式、审美心理、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及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造成英汉动语动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原因。
  2.1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说话爱使用比喻,人们常在描述事物时借用动物之形。比如,出家人诵经时所敲之鱼形木鼓,被称为“木鱼”或“鱼鼓”。因过度操劳而在眼角生出的皱纹,被称为“鱼尾纹”;天将破晓之时则会在东方现出一抹“鱼肚白”。而西方很少利用动物的外形来做比喻,因为西方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说话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去推理,人际交往语句表达清楚、明确,与汉文化中的表达含蓄、留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2.2英汉两个民族审美心理不同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共有基础物质“气”,人与天地共守基本规律“道”,人的形态与功能都与天地相对应,中国人在自然万物内观照到了自己的影子,“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中国人把自身的思想品格投射到自然界的各种动物身上,导致了人性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格化,从而使代表这些动物的名词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意义。而西方文化是一种科技理性文明,英美人很少用自然动物比拟人的思想品格进行道德化描写,他们倾向于用动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2.3民族文化传统不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神话传说。相传黄帝奠定了中华文明,受到后人的尊重和崇拜。他后来乘龙上天,而那龙是天帝来迎他的。于是“龙”便有了“帝王”、“才俊之士”的意义。汉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
  而英语受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英语中有些动物词具有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或《圣经》,或兼而有之的意义。如用来称呼英国剧作家及诗人莎士比亚the swan of Avon中的swan(天鹅),就指“才华横溢的歌手或诗人”。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入天鹅体内。《圣经》中有许多动物为喻体的短语和句子,由于常为人们引用,久而久之成为典故性成语。
  2.4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种动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人们自然不会产生什么联想意义。这些动物词载蓄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又颇具异域风情。如上文中提到的汉语“鸿雁”、“鸳鸯”和“鹤”等动物词具有英语对应词汇中所没有的特殊含义。而英语词汇chicken,eel,beaver和albatross等也具有对应汉语词所没有的隐喻义。
  2.5 汉英语言特点
  汉英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特点影响和制约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形成。从文字特点看,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以动物形体特征为启示,因而有了“象形词语”,如“虎头蛇尾”、“鼠头鼠脑”、“羊肠小道”等。从语音特点看,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谐音现象,这会引发相关的联想,极大地丰富词汇的隐喻意义。汉语中蝙蝠的“蝠”因与“福”字同音,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常产生正面积极的联想意义;而英语中bat却无法引发这种联想。汉语成语“年年有余”取“鱼”这一形象喻指生活富裕也是因为“余”与“鱼”谐音;同理英语中fish无法产生此类联想。
  
  3 动物词汇中的隐喻与跨文化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发展。语言和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正说明,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和掌握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语言中的隐喻折射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等特征,其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英汉动物词汇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既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具体表现形式的异同,又突出显示了英汉两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所以说,人不仅是“社会人”(social man), 而且是“文化人”(cultured man)。因此,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语言交流,更要重视文化传递。只有不断培养和加强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 才能更为透彻地理解和习得语言;只有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与文化能力有机结合,才能行之有效地交流,准确无误地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文伯.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 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黄佩文.汉英比喻的差异与不同的文化蕴涵[J].修辞学习,2001,(3).
  [5]李雪.汉英动物隐喻的文化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6]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5).
  [7]欧忆,贾德江. 英汉动物类习语比较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1,(4).
  [8]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9]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1]张雪.动物比喻与翻译[J].语言研究,2002年特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