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高校组建运动队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组建运动队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8:55 影响了: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教学管理理念、模式、质量考核、校院职责及教学管理人员本身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高校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加速了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弹性学制的出现更要求教学服务呈现开放态势。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保障等都需要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来实施。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受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挑战,目前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管理理念支配管理主体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决定管理质量的高低,加速或延缓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理念需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凸现出来。然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者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还尚未真正树立,常存在着主观上积极倡导人本管理的理念,而客观上仍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遵循经验型的思维方式,凭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权力影响来管理教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单向的作用关系,没有形成互动,从而抹杀了被管理者的个性,形成了均衡化的检验标准,导致经常出现教学管理措施与教学实际脱节,进而导致人本管理理念难以深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之中。
  2.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管理的个性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不少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弹性、教学管理方法简单,用同一的标准规范师生的行为。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确实能够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减少混乱,提高工作效率。但在规范化的要求和同一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很多教师为了避免改革、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变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无法使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及风格。而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性,不能用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规范和束缚,那样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欠科学
  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之一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从而起到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作用,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考核过于注重考核的鉴定功能与管理功能,却忽视了考核的改进功能与激励功能,导致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考核主体选择方面,目前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有的学校也考虑到督导、同行、领导等其它评教主体,但并没有很好执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评教主体缺失;二是考核内容方面,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几方面,一直过分强调共性,没有考虑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之间的差异,内容也欠全面;三是考核手段、方法选择方面,目前很多高校考核的手段、方法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听课为主,把考核视为测量;四是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评价指标或者僵化死板或者粗糙模糊,可操作性较差。
  4.校院两级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切实发挥
  近年来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首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改革、重组、调适和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进一步强化高校的功能机制,促进学科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理顺校、院关系,激发学院的办学积极性。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的教学管理权限太集中,院系的教学管理权限不足。院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却缺乏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权限。实际上,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教学的运行状态,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都要依赖于院系的配合。院系管理权限的弱化,事实上造成了学校对教学管理与监控的弱化。学校统得过死、过细,给院系的教学管理以极大束缚,制约了院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激发不出学院自主发展的欲望。
  5.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
  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偏差,许多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只是一般的操作过程,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有些管理岗位也可由教学、科研人员兼任,只要老实肯干,有服务之心,有无专业化能力无关紧要,甚至看不起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学校政策的过分倾斜,教学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重视,且与教师和科研人员差距悬殊,辛勤劳动难以得到认同,导致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前途,难于安心工作,想办法跳槽或转为教师,流动性很大;再者不少学校对教学管理岗位没有明确的专业和职业要求,一些明显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甚至转岗人员都被塞进教学管理部门,同时又缺乏学习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只有那些没办法走和没地方去的人成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导致目前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素质较差、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管理素养、办事效率不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盛行。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功能,必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1.施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个人和学校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简单讲是每个被管理者心中对有关组织义务权利的认可和承诺,是被管理者在特殊境遇下利害权衡的结果。心理契约是组织运转的深藏的心理机制,良好的心理契约能把个体在组织中的角色与个体需要统一起来,形成高效运转的巨大活力。高等院校首先要创造一个舞台,让被管理者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又要及时发现与处理被管理者工作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产生思想问题,进而影响工作的精神状态。高校管理者要善于诱导,及时引导,让被管理者在高校发展中能够找到一条自身发展道路,进而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到高校的发展中,奉献全部智慧。可以说,高校的成功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高校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进而吸引教学、科研、管理领域里的高层次人才,为他们创造出可行的职业通路。同时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育人环境,使人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各个因素得到较好的发展,创新性、独立性、学习性等高层次的素质也会得以加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渗透民主平等、集体合作、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等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有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教育关系的发展。
  2.针对学科专业特点,推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高素质、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必须以教育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制度化、民主化,最终达到科学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到教学质量监控整个过程进行改革。
  (1)制定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培养方案
  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体现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2)制定“柔性化”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包含许多环节,如: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日常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体现出与时代、经济同步发展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运行上,要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柔性化”的教学运行管理方式,鼓励创新,突破单一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统一培养的模式,提倡因材施教,建立起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3)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好”与“坏”的标准,不同的学科、专业“好”与“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从课前引导、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考试等整个过程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明确教学质量考核目的,构建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首先要明确教学质量考核的功能不仅在于鉴定功能与管理功能,更重要是在于改进功能与激励功能。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确定考核主体。包括学生、督导、同行、领导等。在考核过程中,一方面,要更科学地设计考核表,易于考核主体的理解和填写,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和宣传,使考核主体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填写考核表,同时选择合适的样本量;第二,确定考核内容。包括教师对教育理念与目标的理解、在改进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绩、课堂教学、教学文书、教学研究成果等。前面所提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都属于课堂教学范畴;第三,确定考核手段与方法。在考核过程中,可对考核内容切块,不同的考核主体考核不同的内容并进行量化考核,最后求和;第四,确定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还要建立与教学质量考核相适应的制度,如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考试分析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生座谈会制度等。同时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其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对学生而言,引进激励机制,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
  4.明确校、院职责,切实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内涵是学校层面下放权利,落实学院的办学权力,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学管理系统中学校层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及学院之间责、权、利的明晰。
  (1)学校成为宏观决策中心
  即学校主要定位于做好总体规划设计,立足于宏观决策、调控、协调和监督。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把学院作为管理的第一要素。学校主要凭借政策与制度导向从外部影响和引导学院的办学活动,运用规划、督导、考核和经费投入等杠杆来调控学院,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发展规模和速度,以确保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之符合学校宏观的发展总体目标。同时,学校要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为学院提供信息、经费、政策、制度、组织、后勤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2)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成为信息、服务与调控监督中心
  教务处是在学校行政领导下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的宏观管理、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教务处应从深陷日常琐碎的事务管理泥沼之中走出来,转变管理职能,朝着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宏观调控、推进信息化管理、强化教学考核、精简管理职能的方向发展。学校各职能部门转变职能,把大量的学术管理、具体事务管理的重心下移,工作重点应放在规划、计划、检查、监督等职能上。
  (3)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成为教学管理中心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是大学教学管理结构中的枢纽位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全校各项政策,办学理念得到落实的关键之处。其教学管理职责主要是制订和实施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负责本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院长全面负责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是院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要定期研究并向院务会议提出有关建议。教研室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组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也是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的基础,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
  5.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应大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加强职业培训,鼓励自主学习,强化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意识;改进激励措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起稳定、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将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各级教学管理岗位。同时,高校领导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正常的职称晋升,支持教学管理人员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思想,使管理人员紧紧把握现代教学管理的脉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易高峰.大学教学管理改革之深化:症结与超越[J].江苏高教,2008,(1).
  [2]郭素萍,霍敏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2008,(11).
  [3]蒋平.高校扩招后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庄智敏.浅谈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J].科技资讯,2010,(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