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党员引领人才培养_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党员引领人才培养_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23 03:44:44 影响了: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进行了探索,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教育;机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学科竞赛运行模式,建立了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全校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均设立了相应的竞赛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和省里的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团体总成绩全省第一。
  
  一、开展学科竞赛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难在广泛参与,难在经常开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1 组织机制。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确立“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和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规划,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开展。其次,大力培育学生科技社团,尤其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甚至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社团,发挥社团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独特的组织优势和管理功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动力。
  
  2 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学分制度是激励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综合创新实践”为必修环节,并特设了4个创新学分。学生获取创新学分除参加各种科研工作、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及著作,发明专利产品等途径外,最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取得。同时,还设立了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及集体;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记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
  
  3 建立基地。学科竞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校内实验室通过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项目型和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多种项目形式向学生开放,并覆盖到全校学生,为学生自选实验、自拟科技活动课题和参加科学研究等提供优良条件。依托相应学科建立学生创新基地,构筑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几年来,已建立了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等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和咨询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办学、共建等方式,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学生创新教育实习、实验基地。
  
  4 经费投入。加强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渠道,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 实行立项制。校院两级分别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专项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项目筛选,被确定为校级立项项目,每年给予几千至几万不等的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按照“自主申请、导师推荐、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合作制,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一定的任务,老师指导和帮助学生选好研究课题,扩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科研训练。
  
  6 联动机制。以校企联动、多学科联动、师生联动、校院联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竞赛强调群众性和参与度,强化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系列化、届次化,扩大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选聘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选拔高质量的参赛队伍,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参加全国性和省级学科竞赛,力争出精品创品牌,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联动机制,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
  
  二、学科竞赛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几个重点环节
  
  突出重点环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成长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学科竞赛活动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
  
  1 学生主体。学生既是参与竞赛的主体,又是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校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竞赛的意义,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组建专业科技社团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培养骨干分子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同学教同学、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形成梯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普及性训练,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科竞赛活动中去。
  
  2 教授主导。教师是学科竞赛引导者。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教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大教师积极担任学科竞赛的导师,把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互动。许多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将参赛选手带入新技术的应用和科研开发的殿堂,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3 企业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竞赛的必要经济基础之一。学科竞赛逐渐为社会认可,许多企业以不同形式赞助学校的学科竞赛,如宁波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校设立了“宁波建设奖学金”,不仅资助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优先录用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委以重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竞赛活动。
  
  4 营造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全面构建创新文化体系,形成适合学生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1)举办名家论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沙龙、科技成果报告会。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名师名家,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2)各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培育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构建“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营造激励创新、和谐共进的科技人文氛围。(3)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培育创新文化。(4)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5 品牌引领。学校树立“以科技竞赛为契机,推动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的理念,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集中优势,重点办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品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文和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