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什么 略论新课程下政治学科的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什么 略论新课程下政治学科的教学相长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1:21 影响了: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控制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开放、生动的生长过程。如何正确地处理师生关系,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相长,秉承新课程理念,顺应时代发展
  
  1.新课程,师生携手开创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作为全人格和全心灵的交往者,教师不能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课程知识的对象和手段。这样教师与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与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有激活知识、引导创新的态度、情感、意义和价值生成。
  
  2.与时俱进,师生共同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我完善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强调师生同步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师生共同学习,才能共同发展。由于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快,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可以看作是“并喻文化”向“后喻文化”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所谓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这个意思。Intemet的风靡使得学生许多方面有可能“闻道”在先,教师的学识正面临着新挑战。这给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上,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启示: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沿袭“单向度”的文化传承模式,陈陈相因,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缺乏疑问和缺乏自我意识,社会就不能进步。因此,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樊篱,鼓励学生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质疑探索精神。而作为教师若不想落伍于时代,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正是他们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取向也由“复制”变为“适应”直至“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相互建构、相互发展、相互交流的双向合作过程,从而产生“合力”效应。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更要发扬民主,实施教学民主,教师可以经常问计于学生,和他们交流,听听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吸收学生好的思路和可行性的建议,共同谋划教学策略。以便在今后教学中及时改正和吸纳。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同时又是对教师的鞭策,使教师不敢懈怠,力争上游,不断满足学生需要,当好领路人。
  
  二、师生问的平等、对话、互动、共享,促进教学相长
  
  《学记》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其中提出的教学相长原则,具有辨证法思想因素,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是辨证统一的。从教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陷于师云亦云的窠臼。这样,愈学兴趣愈高,眼界愈开阔,也就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自反”,求得长进。教学交融,将教与学辩证地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和谐共进。
  1.平等对话、互动共享、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对话、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话而发现自我和探索真理,在学习化社会里,与学生交往、对话,首先需要你放下教师的架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平等对话”、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互动关系,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式的学生与学生式的教师;而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极力提倡和践行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平等、开放、差异性、独特性,是交往的天然要素。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在高二《生活与哲学》“自然界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当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成果层出不穷,生物工程的前景更加诱人,已经培养出诸如‘克隆羊’、‘基因猪’等物种,既然新物种是人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接个世界还是客观的?”这时,教师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认识逐步得到了统一,但有的学生还不满足既得答案,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既然有些新物种的出现可以造福人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为何仍然禁止进行‘克隆人’的试验呢?”学生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师生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提高了觉悟,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可见,教学只有互动、互联、互促,整个教学过程才可能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促进教学日臻完美。
  2.互教互学、以教启学、以学促教,倡导学生对教师的超越。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与学生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成熟程度不同,但教师应该承认学生具有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许多预想不到的东西,与其说是“名师出高徒”,倒不如说是“高徒出名师”。教师应当树立起发展变化的师生观,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一种成功的享受。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合作。不妨让政治课堂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同时,教师“蹲下身”用虚心的态度以学生为师,共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教学中,通过学习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结合投资理财和分配方面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书,不妨让学生尝试制定“家庭理财方案”,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进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在讨论中,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提出投资理财的真知灼见,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增强做人的责任感,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播撒人文精神的种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
  3.实现师生间的心理共振与情感共鸣,促进师生双方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比如,“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离开一定形式的实际运用,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进行社会调查,实施研究性学习,利用集体的智慧,在互相交流、启发和激励中产生新的思想方法。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形式,既可以运用知识,又可以学到新知识・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理想的教学交往的追求,是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至向的,使过去师生交往中的“命令――服从”的关系趋于消解,从而实现两个主体间的自由、平等的交往,使师生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互动”――教与学的共振。
  4.实现师生间素质水平的匹配发展,激发创造性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整合意义上的建构,课堂将焕发出生命意义的光彩。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与激励,教师总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实现。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由于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思考怎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性和体验性学习。例如。在学习“企业和经营者”时,教师以“云霄光电企业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结合本地的企业情况,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的基础上,让师生以“未来经营者、生产者”的身份,到相关工厂、商店采访考察,亲临商品生产经营第一线;让师生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显才能、比高低,去体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了解诚信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感悟作为一个合格的生产者、经营者应该具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获得工作乃至生命的意义感。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着力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强调师生互动,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